3-9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9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9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9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第9课课时1教学类型实验主备人组员教材分析通过低年级“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并利用这一现 象,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识别方向”和中年级“知道地球的运动方法,知 道它们与一些自然现象有规律”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天体的运动和自 然现象及形成规律有了 一定的了解。学情分析经过四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自主探究、自 主思维与科学活动能力。在科学史阅读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与分 析文本,注意抓取重点进行辨析;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 通过思辨逐步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通过分析现象,结合推断,得出 正确结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2、 .通过阅读,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过程。2 .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3 .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 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4 .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科学探究:1 .能进行自主科学阅读活动,并归纳与提取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 表述。2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 转运动产生的结果。3 .注重实验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规范活动、积极思考、及时 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
3、夜交替现象和其规律教学难点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复习巩固、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表扬鼓励、激发质疑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记录汇报、交流展示、师生互动、观察、实验等实验材料PPT、实验器材、图、表、文章、相关知识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所用时间二次备课一、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1.(出示白天和夜晚的校园图 片)观察并思考:白天的校园与黑夜有什么不同?(明暗不同)2 .介绍:很早以前,人们 就发现了白天与黑夜的光线不 同,古代中国人做出了这样的解 释:他们认为,太阳是住在东边 海上的一只三足金乌,金乌从海 上飞出,就迎来了白天,当它休 息时就是黑夜。3 .提问:关于这个解释,
4、你提取到哪些信息?4 .小结:古中国人意识到昼夜 的形成与太阳有关,太阳出现就 是白天,太阳消失就是黑夜。二、模拟实验一:昼夜现象 的形成L交流:当然,我们已 经知道地球和太阳都是球体,我 们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来代替(师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2 .提问:太空中的环境是 明亮还是黑暗?(关灯、拉上窗 帘)3 .演示:翻开手电-亮(白 天),关闭手电-暗(黑夜)。(师将圆环卡纸挂在挂钩 上,作为区分昼和夜的虚拟分界 线,在地球仪的中国位置贴上贴 纸)4 .思考:昼夜每天交替一 次,好像没问题,这个神话传说 似乎确实能够解释昼夜的形 成?生:不对,太阳的照射是持 续的,并不能像手电一样一开一 关。生
5、:不对,按照这样的方法, 地球的另一半永远都是黑夜。生:不对,地球上还有其他 的国家,我们有白天黑夜,他们 也有。5 .小结:古中国人对于地 球的形状没有概念,更不知道地 球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国家,所以 他们只能从自己生活周围的自 然现象进行推测,做出了片面的自学环节解释。6 .介绍:不可否认,地球 上有昼有夜确实与太阳的照射 有关。但仅仅只是照射,能解释 这个现象吗?(视频:太阳东升 西落。)7 .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的运动速 度和光线的变化)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 又从西边慢慢落下。(追问:白 天和黑夜的变换是突然发生的 还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太阳升起,从黑夜变为 白
6、天,太阳落下,从白天变为黑 夜。(追问:光线如何变化?)8 .介绍:我们地球上的人 每天看到的是:清晨,太阳从东 边缓缓升起,黄昏又从西边慢慢 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所 以,古希腊科学家提出了 “地心 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从 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9.思考:这个解释是否合理?三、模拟实验二:昼夜交替 现象的形成1 .师生交流:生:合理,这确实能够解释昼夜 交替现象的形成。生:不合理,如果太阳按照缓慢 的速度绕着地球转,无法实现 24小时转一圈。2 .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 可能?(1)地球绕着太阳转;(2)地球自转;3 .介绍:是啊,有好几种 可能,所以
7、,波兰天文学家哥白 尼在16世纪提出了 “日心 说”,认为不是太阳绕着地球 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 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4 .引导:如何证明到底哪积极交流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认真阅读老师 提出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补充 导学案的内容。确认自己在组 内的任务,观察 实验结果,大胆 质疑,合作交 流,认真做好实 验记录单笔记。回答课前老师 提出的问题。大约25分钟种解释是正确的?生:实验。5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 电筒、支架、贴纸。6 .活动提示:(1)创造黑暗环境,在地 球仪上的中国位置贴上贴纸;(2)将手电筒放在支架上, 调节与地球仪之间的距离,让光 斑大小与地球仪大小大致相同;(3
8、)观察并思考: 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分别代表什么?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光线 是什么样的?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是一 天中的什么时刻? 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处于 白天,哪些国家处于夜晚?这几种转动方式是否能够 产生昼夜交替? 如果可以,它们产生的昼夜 交替有什么不同?7 .分组活动:模拟不同转 动方式产生昼夜交替的情况。8 .交流汇报: 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分别代表白天与黑夜;(师 介绍:昼半球和夜半球)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光线 较弱,缓慢过渡;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是一 天中的清晨和黄昏; 和中国一样处于昼半球的 国家是白天,处于夜半球的 国家是夜晚; 这几种转动方式都能够产 生昼夜交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9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昼夜 交替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