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docx
《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一一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学术文化价值已经逐渐被学界所认同,至今已成为文学 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古代文论研究界,还是普通文学理论研究界, 都非常关注其进展,许多学人围绕这一问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 果,从而使得讨论一步步地走向深化。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并非仅仅是一个属于观 念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属于学术理论层面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到了一 系列学术文化思想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比方“现代转化命题本身的界定、“现代 转化的目的与方向、“现代转化的方法论以及前景展望等等,所以尽管大家对这 一命题提出之价值意义
2、可以认同,但是对如何进展“现代转化却会因文化立场和知 识构造的不同而产生分歧。这既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多元的学术 思想和方法的互相碰撞过程中,一些理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 论现代转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现代转化的文化价值目的是重建当代文论话语系 统,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转化。现代转化与现代阐释之间有着内在的关 联,虽然现代阐释不等于现代转化,但现代转化是以现代阐释为根底的,也就是说现 代转化是在现代阐释根底上所进展的一种文化选择,因此讨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 现代阐释的方法论问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即围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得 之见,祈请方家指正。
3、一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作为一个命题而被正式提出来,并 且成为当前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但是,确切地 说,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理论,却从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熟悉近代以来 中国文化、学术思想变迁经过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者都不难知道,早在本世纪 初,王国维、梁启超等就已经在作这方面的工作了。如王国维,他在立足于民族文化 本位之同时,又参融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创造“新学语,在?人间词话?中对“境 界、“隔与“不隔等传统文论概念进展诠释,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这些概念的意 涵。在我看来,这种从新的美学观念和方法出发对传统的东西所做的阐释,实际上便 是在尝试对古代文论进
4、展现代转化。一九二七年,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 其后又有郭绍虞、罗根泽等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相继问世,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 式形成,而这一学科创立之意义正在于真正地实现了自觉地以近代学术研究的目光来 而中国传统的理论批评家那么往往以从事艺术创作的态度来从事批评,在表述方面务 求简约、凝练,点到为止。假设作一个比拟,西方的文论便像汉大赋,而中国传统的 那么像六朝小赋。以上所言,仅仅就个人印象而言,并不是一种全面性的判断,有必 要声明一下。所有这些,使得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与西方、现代的文论体系比拟, 便自然有些“潜而不”显 了,如此而已。所以,当我们采用这一说法之时,并不 等于说传统文
5、论范畴没有自己的体系构造方面的“自性,而且这一体系构造虽然对 于我们今天的在思维习惯、知识谱系等方面已经与古人有了很大的差异的学者来说由 于文化隔膜的原因此自然是“潜在性质的,有些地方甚至疑惑不解,但是对于古人 来说自然没有什么文化上的隔膜因此是“显在性质的。笔者曾经考虑放弃这一说 法,但是又想到事实上包括自己在内的当代学人尤其是中青年一代在考虑、评估传统 时,是无法摆脱内在的参照系统的,而这一说法之合理很大程度上正是真实地表达出 了人们面对传统而所产生的印象,所以仍在使用。1二、传统文论范畴体系的开展 规律问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是在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在其开展演变 过程中呈现出了
6、这样几个具有规律性的特点:1、传统文论、美学范畴大都由传统哲学 观念、范畴转化而来,在体系构造方面亦与传统哲学的体系构造有一致性。假设追溯 一下众多范畴的源起,我们都可以从先秦儒家、道家、魏晋玄学以及佛学的思想学说 中找到它们的“内核。大体而言,关于文学价值功能方面的范畴多出自儒家,创作 论、审美论方面的范畴多出自道家,本体论、开展论方面的范畴那么与?周易?的关系 最为亲密,另外?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玄学以及禅宗均不同程度地对传统 文论范畴的产生和开展提供了资源。传统思想体系的特点是以“和谐观念为原那 么,天地人三才互相沟通、互相浸透,圆融流动,本末相兼,整体观照,有机统一, 充
7、满了系统辩证的色彩,这些特点在传统文论范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所以我们 在对古代文论范畴作“现代阐释和体系建构时,必须首先对传统哲学范畴及其体系 之特点有一个深化的理解把握,否那么难以到达预期的目的。但是,对哲学范畴及其 体系的研究又不能代替文论范畴体系的研究,这是因为文论范畴从哲学引入后,经过 了创作、审美理论的运用,文化意识向审美意识转换的过程中,内涵、外延自然发生 了一定的变化,难免有所调整、修正,所以在研究文论范畴体系时同时又需要将其与 文学创作联络起来考察,以辨析哲学范畴与文论范畴之间的异同,在这方面,钱钟书 对于哲学和文学在意与象之关系的认识上之同与不同的考释,辨析毫厘之间,堪称
8、精 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140 2、传统文论范畴的形成与开展演进,与文体 的开展演变联络亲密,后者推动、促进了前者的开展、成熟。对此,我们可以举出魏 晋南北朝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和文体革新与当时一系列文论和美学范畴的形成、唐宋诗 体进步与当时诗学范畴的演进而趋于成熟、明清戏曲和小说兴盛与有关概念范畴的产 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等等。总之,理论概念范畴的演进、成熟与文体的进步、成熟是 保持同步的。所以,当我们考察文论范畴开展的历史分期时,除了需要把握思想文 化、文学理论批评以及文学创作在不同开展阶段的不同特征而外,尚需注意到文体演 化的阶段性特征,将它们综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那么大致可以见出传
9、统文论范畴在 不同的开展阶段所表达出的历史特征。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其有助于我们复原 传统文论范畴、体系的理论形态,虽然现代阐释不是复原历史,但是却又必须在复原 历史的根底上进展的,不能有违与历史,否那么就成了简单比附和主观臆测。3、传统 文论范畴在不同时期的批评家或同一时期的不同的批评家那里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不尽 一律,因此具有学派性,比方,汉儒、陈子昂、白居易、朱熹等对“比兴的诠释就 互相不同,而明代前、后七子与公安派对有关概念范畴的理解和使用也是有差异的。 故需仔细辨析,不能笼统言之。在这种情况以及前述两点的影响制约下,使得传统文 论范畴在开展过程中承中有变,变中有称,内涵越来越丰富,
10、包容性越来越大,体系 越来越完善,当然也不免越来越庞杂。明代诗论家许学夷曾说:“古今诗赋文章,代 日益降,而识见义论,那么代日益精。研究日深,故代日益精,亦理势自然 耳。 15古今诗赋文章是否“代日益降,大可商榷,但理论批评“代日益精,却 是千真万确之事。总之,我们认为,对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规律性特点认识的越准 确、深化,就越能充分地把握传统文论的理论形态及其独特价值所在,而越有助于进 展现代阐释、体系建构乃至现代转化。(三整合与建构问题。对传统文论范畴体系 加以必要的整合与建构,是现代阐释的题内应有之意。传统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刘勰 的?文心雕龙?对文学作了全方位的整体性理论观照,具有严密的体
11、系框架,因此被誉 为“体大虑周(章学诚语;叶燮的?原诗?也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表达出较强 的思辨才能,被认为能“极纵横博辩之致(纪的语)。此外,还有一些文论著作具 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论体系,这里不一一罗列。但是,大量的论著缺乏完好的理论体 系,一些文论家的理论见解散见于他们的各种评论文字之中,然而其见解中又包含着 许多真知灼见,假设将它们起来经过一定的归纳、排列,大致上也能显出一定的 系统性。这就是一种整合,对于一个文论家来说是如此,对于众多的文论家来说同样 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讨论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不能将目光仅仅盯在少数的几个文 论家身上,而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对任何在理论上有建树的文论家的
12、见解均给予足够 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对传统文论范畴体系有一个全面而完好的把握。所以,在充 分占用资料的根底上,按照一定的原那么、方法对传统文学概念范畴加以、梳 理,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层次之分,有法度义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而能 充分表达传统文论及其概念范畴之特点的体系,这正是我们所需要付出努力之处,我 们所说的建构即指此而言。按照这一原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对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作一 个简单的描绘,即:以“道为历史原点与逻辑起点(元范畴,根据天一一地一一 人这一系统构造框架,依循气一一人一一文或物一一心一文这一生成形式,由源到 流,由体到用,由实到虚,由对待到统一,围绕着作为一种文化或精神现
13、象的文学艺 术所涉及到的各个认知方面而详细展开,以范畴为根本单元,形成了文源论、文体 论、价值论、通变论、主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风格论、批评论等八个层面或日理 论专题。其中,参照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构造之痕迹非常明显,所以自然属于在现代阐 释根底上的一种整合与建构。我们在前面的阐述中曾提到“视界交融、“创造性阐 释”以及“活化问题,笔者以为这三者在传统文论范畴体系的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化 中应予充分注意。所谓“视界交融,就是追随体验,把握文论家从创立概念范畴到 在实际批评中运用的思维义法,消除文化隔膜,出入各家各派,统观各个断代,在复 原的根底上重新整合、建构,使其思维更加明晰,义法更加井然。同时,
14、又保持一定 的间隔,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互相矛盾、舛杂甚至简陋之处,以便剔除。所谓“创造性 阐释,就是在诠释、建构过程中力求开掘对象中可能隐藏着的精妙意涵,并且进一 步从这一意涵中开发出新的思路,导引出新的概念、范畴或命题。所谓“活化,就 是运用传统文论概念范畴进展思维,指述与诠释当代文论系统中需以解决的理论课 题,或作当代文学方面的实际批评,真正做到思理、义法层面上的运用,而不是名词 镶嵌,古代文论只有参入当代文学中来,才能活起来。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现代阐释 与现代转化,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对话,其中自然会产生许多文 化上的冲突与变异,但是中国文化向来具有一种包容、交融精神,这无
15、不对传统文论 融入当代学术文化中来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钱穆指出:“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 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的一切异样的新颖的所见所值,都可以协调,和凝为一。这是 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 16所以,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这一跨世纪的学 术文化课题是一定到达预期之目的的。注释: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自序?,?中 国文学批评史?第1页,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2张海明?回忆与反思一一古代文论研究七十年?第21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请分别参见拙文?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方法论管见?,?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 系?,?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
16、4参见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册第313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5陈寅愣王静安先生遗书序?。6陈中凡?中国文学批 评史?第6页,中华书局1927年版。7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第1页,商务印书馆 1933年版。8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第227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9钱钟书?谈艺 录?第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10?文艺心理学作者自白?,见?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1卷第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11?诗论序?(抗战版),见?朱光潜美 学文集?第2卷第136137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12参见蒲震元?从范畴研 究到体系研究?,?文艺研究?1997年第2期。13
17、见?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14参见 钱钟书?管锥编?第1册第11页一一第1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15许学夷?诗源辨 体?第3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16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162页,上海 三联书店1988年影印本。转贴于论文联盟. 11.观照传统文学批评的历史,完成了研究观念和方法上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所以从 诗文评到文学批评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由古典向现代的一种转化。从本世纪 五十年代初开始,”古为今用成为文史研究的价值追求,在五十年代末,又提出了 建立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口号,古代文论的研究受到重视,学术界以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18、,对传统文论进展梳理、研究,开展了一系列 讨论,虽然不可防止地受到了庸俗社会学和极端功利主义的干扰,但是所获得的成绩 亦不容无视。在此,围绕建立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一目的而对古代文学 理论遗产加以整理、开掘,同样是在谋求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我在此提出古代文论 现代转化的理论随着中国现代学术的产生就开始了,至今已一近一个世纪之久了,这 并非是轻视如今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这一命题之价值,而只是意在说明中国古 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之事。因为社会现 实、学术思想文化总是处于流动状态,而人们对于传统资源的认识、利用也是因时而 异的,也只有这样,才使得传
19、统成为活的传统,而非死的,才为传统参入当下提供了 一次次的契机,所以“现代转化将是一个永远作不完的学术文化课题。那么,我们 今天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这一命题之意义又何在呢?笔者以为,这一命题的提 出具有其特定的学术文化思想方面的价值目的,即就是重新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体 系,实现文论话语的外乡化。它是文论界同仁在当前文化学术思想背景下认真地反思 本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开展演变的历史,着眼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建立之将来 而提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置身于当前多元化文化学术思想气氛中的当代中国文论 面对种种价值可能而所能作出的一种最具有文化理性精神、最能表达理论学术的自主 性的价值抉择。世纪之
20、交,我们的文学理论以什么样的理论形态进入二十一世纪,这 是当前文学理论界同仁们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到位的考虑,那 么首先必须在学术史的层面上对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演变开展的历史作出深化的 清理与反思,同时又必须清楚地理解和把握世界范围内当代文艺理论开展的态势与走 向,二者不可或缺。在对历史与现实进展双向反思与观照的过程中,人们将不难到达 如下之共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形成我们自己的既具有民族文化特点 而又不隔绝于世界潮流的文论话语,是当前的文艺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下一个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开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在实事求是地研究当代中国文 学及理论批评
21、现状之同时,既应该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价值意义,创造性地 吸收古代文论的理论精华,又必须正确地借鉴西方文论中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而鉴 于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婚变的历史经历与教训,前者尤为重要,因为假设没 有对传统文学理论的继承与交融,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实际上便很难获得较为完好的理 论形态和文化特质,便无法获得学科的自主性,更无法形成可持续性开展所必需之内 部文化机制。而要开掘利用传统文论资源,关键问题又在如何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 代转化。钱钟书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一文中有云:“古典诚然是过去的 东西,但是我们的兴趣和研究是现代的,不但成认过去的东西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过去 东
22、西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其正好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这一命题 提出之学理根据。作为一个命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包含着诸如古与今、中 与西、体与用等几对矛盾,而这些矛盾又是已经困惑了中国文化、文论一个多世纪之 久的老问题,因此可以说它的提出触及到了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和文艺思潮变迁过程 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表达了在当前社会、文化转型所提供的思维空间以及人们的认识 程度所能到达的程度这一前提条件下,文论界同仁在清理、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化、 文论开展历史以及学术思想得失之根底上,对当代文论开展中古与今、中与西、体与 用关系的认识、解决向前推进一步之良好愿望和信心,而价值目的那么是促进有中国
23、特色的当代文论体系之建立。所以,作为一个命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实际上是 当代文论民族化、外乡化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它们可以互相包容、互相置换,既对 普通文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文化目的,同时亦对传统文论研究提出了特定的价值 要求,而且撤除了这两方面的研究之间在本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不该有的藩篱,使它 们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文论体系这一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价值建构目的的统摄下走到了 一起,不再互相疏离、互相对峙,而是围绕共同的“问题清单,寻求共同的“话 语,进展对话,从而为实现古代文论以及与普通文论研究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否 那么这一命题在今天提出之意义就值得疑心了。由于近代以来社会和文化学术思想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文论 范畴 体系 现代 阐释 及其 方法论 问题 中国古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