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在田野——缅怀我的老师刘绪先生.docx
《他的心在田野——缅怀我的老师刘绪先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的心在田野——缅怀我的老师刘绪先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他的心在田野-缅怀我的老师刘绪先生2003年11月,本文作者(左二)随刘绪(右)在周原指导本科生考古实习。2016年4月,刘绪在安阳博物馆考察青铜器。多年的田野考古实践,使得刘绪老师对田野考古现象的判断 准确率非常高。按照他的指导进行发掘,通常不会造成发掘破坏。 他也熟稔相关考古资料,对新材料学术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准确深 刻。在考察发掘现场,他会把自己的看法无私地告诉工地负责人, 帮助他们分析资料,解决难题,顺利地编写考古报告。他的学术研究从来没有离开过考古,他的一生与考古事业紧 紧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心永远在田野。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再 也没有办法回到考古现场,但仍然时刻关注着新的考古发掘。他
2、不止一次对夫人说,我又梦见去考古了。琉璃河、周原、盘龙城、 天马一曲村、方山二陵他一生去过太多的遗址,最舍不得他 的考古事业。有学者说,刘绪老师是夏商周考古的“活字典”。此言不虚。夏商周的时间跨度较长,内容异常庞杂,能够贯通夏商周的 学者并不多见。刘绪老师对于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的研究均 取得了重大成就,正如李伯谦先生所说“几乎在所有重大学术问 题上,他(刘绪)都有深刻的分析和真知灼见”。在邹衡先生指导下完成的论卫怀地区的夏商文化,是刘 绪老师的硕士毕业论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成名作,堪称考 古学论文的典范。这篇论文从考古发掘资料入手,在微观研究的 基础上讨论宏观问题,在考古学上夯实了夏与
3、先商并行发展的考 古学根基。这篇论文也奠定了此后刘老师研究夏文化、先商文化 和商文化问题的基础,其结论时至今日仍可成立,并被最近的考 古发现进一步证实。刘绪老师的夏文化研究独树一帜,对于夏文化的年代、分布、 类型,早期夏文化,夏商文化的分界等问题都有阐述。他生活中 待人随和,但在学术研究中却从不讳言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主 动出击。比如,对夏文化研究的现状,他尖锐地指出,看似热闹, 实则是虚火。再如,他的论文偃师商城一一不准确的界标是 对偃师商城夏商分界唯一界标说的一次驳议,发表后果然引起争 议,他随后又发表再论偃师商城是不准确的界标夏商文化 分界探讨的思考夏商文化分界与偃师西亳的若干问题夏 末
4、商初都邑分析之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遗址比较等系 列论文,将夏商文化分界问题引向深入,这些论文已成为关于夏 文化、商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刘绪老师对商文化有全面研究,对商族先公的迁徙与商文化 的起源、商文化的分布、商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商城的性质等问 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河南安阳渲北花园庄遗址发现 之初,他通过对考古材料和传统文献的梳理,提出了渔北商城可 能为河亶甲城,发表了论文渔北花园庄遗址与河亶甲居相, 一年之后在该遗址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商城,尽管目前关于这座商 城的性质还在讨论之中,有学者认为是盘庚迁殷,但河亶甲相都 之说仍不可完全排除。由于多年在山西天马一曲村遗址,北京琉璃河遗址,陕
5、西周 原、周公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刘绪老师在周文化研究方面用力 甚勤,对先周文化、周文化、燕文化、晋文化等都有系统而深刻 的认识。除了收集在夏商周考古探研和夏商周考古两本 专著中的论文之外,他还应邀撰写了晋文化这本关于晋与三 晋考古的集大成著作。可惜,由于体例限制,出版时有很多内容 被删减了,但这些内容都保存在他的课堂讲义中。再如周代墓 地族系分析一文,是刘老师关注多年的重要课题,对于周代墓 葬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还探讨了周代族群的分 布、殷遗民、周代的怀柔统治策略等社会历史问题,在研究方法 和学术取向上都有示范意义。刘绪老师治学重勤。他在考古工地发掘或考察时,对于特殊 或重要现象
6、,随时记录,或绘下草图,若当时忙于工作,也会在 事后进行补记。1976年参加的方山二陵的调查和发掘,是特殊 年代的一次艰苦发掘,但他还是尽可能做好田野工作,并查阅了 大量文献,做了非常详实的工作笔记。多年以后,他对方山二陵 的发掘还依依不能忘怀,撰写了方山二陵的发掘与文明皇后的 评价一文,纪念一段无法割舍的记忆。刘绪老师治学善思。他对夏商周考古积淀日久,许多问题沉 潜在脑海中,在考察或阅读时遇到材料,往往可以融会贯通,提 出新解。“当看到泯水流域元氏县出土铸有地名弧和绯氐侯 的西周早期铜器铭文时,马上想到可能与昭明之居的砥石有 关,遂写一短文昭明之居与元氏铜器”,正是夫子自道,授 人以渔。刘绪
7、老师治学求实。他的文章立论扎实,从不空发议论,也 反对不切实际的猜想。他的三篇专论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长文,夏 与夏文化探讨商文化的纵横考察西周疆至的考古学考察, 都是扎扎实实、实事求是的论文。有学者评价,刘绪老师的论文 行文虽平实,但极耐读,几乎全是实打实的干货。刘绪老师一贯主张,从事三代考古一定要夏商周贯通,才能 看清楚一些问题。在谈一个与早期文明有关的问题中,他对 周代以前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进行了梳理,从一个长时段来探讨中 国文明起源问题,就是一次示范性研究。在专注夏商周的同时: 他认为还有必要上联新石器时代、下接秦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田建文在回忆刘老师的文章中谈到“刘绪先生专业是夏商
8、 周考古,却对新石器、秦汉熟稔在心”,可谓知音之论。刘绪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晋文化夏商周考古探研夏 商周考古三部著作,还有他参加编写的关于天马一曲村遗址、 北赵晋侯墓地、周原遗址、琉璃河遗址等考古报告,这些都是夏 商周考古学的宝贵财富。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哀悼 刘绪老师的挽联概括得很恰当:学如海、术比地、教似天,终生耕耘为考古;夏文化、商文明、周王朝,一心探研修国史。四刘绪老师在北京大学工作近40年,教书育人,重在言传身 教,有口皆碑。他常说“本人生性保守,凡讲课必须备有讲稿, 这样心里才比较踏实”。他的讲稿,几乎年年都会增补新的内容。 他的课,全面、系统而有深度,听讲者无不收获满满。他
9、讲课时, 与平时谈话稍有不同,声音抑扬顿挫,表情到位,声情并茂,颇 受学生欢迎,每每有外校学生慕名前来旁听。刘绪老师性格温和,待人随和,颇易接触。无论在田野,还 是在燕园课堂,学生们有学术或者生活上的问题,都喜欢向他请 教,他也尽量抽出时间一一接待。在退休之前,他的办公室在博 物馆209室,经常有学生前来咨询,谈完事,他还要亲自把来访 者送出办公室,挥手告别。他的心中经常挂念学生,不仅是在校生,也包括毕业多年的 学生。在生病治疗的两年里,他整理过去的发掘资料,偶然发现 过去学生考古实习的资料,就拍个照发给他们,留作纪念。每个 收到照片的同学,都会感到无限温暖。我博士快毕业的时候,就 业形势比较
10、紧张,他比我还焦急。我工作多年都没有买房,他又 是很着急,甚至要借我一部分钱作首付款。在我人生的很多重要 时刻,刘绪老师都为我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总是为别人着想,从不愿意麻烦别人。在生病住院期间, 他总是以各种理由劝阻朋友、学生们的探视。偶尔有人来探视, 他常常因为无法亲自送客而满脸歉意。刘绪老师不止一次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是要特别 感谢他的恩师邹衡先生。在曲村工地,从考古发掘到室内整理的 各个环节,邹衡先生几乎是手把手地辅导他。邹衡先生被誉为“夏 商周考古第一人”,在学界,他的要求严格也是出了名的,正是 如此,刘老师的考古学研究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老师也被 誉为邹门弟子中,深得邹衡
11、先生真传的学者。刘绪老师一生恪守尊师重道的传统,对邹衡先生充满了敬重 和感激之情。20世纪80年代后期,邹衡先生到曲村工地库房整 理资料。夏天酷热难耐,因经费紧张,邹衡先生嫌电扇太贵,不 同意买。有一次,刘老师去西安出差,看到有稍微便宜的电扇, 就自费买了一个,从西安背回了曲村,安放在邹衡先生整理资料 的库房里。在80年代至90年代,刘老师还协助邹衡先生完成了 天马一曲村考古报告的编写,并执笔完成了周代居址部分。 邹衡先生去世后,刘老师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若不从先生学, 无先生培育与提携,当然也无今日之我。如果说自己专业有所长 进,学业感觉充实,则首先有赖于先生,得益于先生,对此我一 直有着清
12、醒的认识,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刘绪老师对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奠基人苏秉琦先生,怀有同样 的敬重之情。退休之后,他接受了整理苏秉琦先生讲义、遗稿的 工作。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他认真细致地整理一包一包的材料, 出版了苏秉琦先生遗稿战国秦汉考古另一个三叠层。他 说:“苏先生是我的老师,整理苏先生的遗稿,我责无旁贷。”刘绪老师性格平和,与人为善,但内心也有刚正的一面。他 曾对我讲过某单位评聘博导,连续两年邀请他为外审专家,评审 的都是同一位学者。他认为这是一位当前非常活跃、卓有成就的 学者,不仅在该单位,即便在国内,也是专业内的佼佼者,晋升 应无问题,就很认真地填写了推荐意见。可惜连续两年,这位学 者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野 缅怀 老师 先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