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拓展训练及答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拓展训练及答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拓展训练及答案(集体备课定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拓展训练(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弃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 一小舟,拥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2、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 后。晚上八点左右。看(cui)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 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土人的尊称。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1)相与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 .翻译以下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独往湖心亭看雪。D.更有痴似相公者。2 .以下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
3、雪夜之景。请自选 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4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 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 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记奉天寺充 谶心亭看看【答案】(1) 一起(2)这1. (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 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2. B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 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4、、筑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2:正面侧面描 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 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 的“闲人”雅趣。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存交 横”那么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 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3. 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 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
5、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 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甲文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 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 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 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 明,水中的水藻、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 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 人罢了。乙文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 九年级 初三 语文 上册 湖心亭 拓展 训练 答案 集体 备课 定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