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学习案.docx





《《短歌行》学习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学习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短歌行学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常识读记】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 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 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
2、,以魏代汉,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 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 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 安风骨”或“魏晋风骨”。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一统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大军,列阵长江,欲 一举击破“孙刘联盟”,统一天下。曹操深感以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 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种忧虑也日益加 深。在赤壁大战前夕,他酒宴文武大臣,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
3、曹操有感于此景横槊作此 短歌行。3、题目解释“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 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长 歌是热烈奔放的,而短歌的节奏比拟短促,微吟低回,比拟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4、文化常识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 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 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
4、”“七子” 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乱的 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 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开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噪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5、手法链接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 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说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
5、度、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 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 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 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 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那么是整个形 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歌行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