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docx
《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前言IL1工程概况.11.2 目的与任务.11.3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1.4 勘察实施情况及实物工作量.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2.1 地形地貌.22.2 地层岩性.22.3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32.4 气象、水文.32.5 水文地质.42.6 环境水、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42.7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4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43.1 土体工程地质特性.43.2 岩体工程地质特性.53.3 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5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64.1 场地地震效应.64.2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64.3 下穿隧道工程地质评价.74.4 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745基坑降水
2、.74.6 基坑开挖与支护.74.7 抗浮及防水.85结论及建议85.1 结论.85.2 建议.86报告所附图件8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大件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工程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境内,隧道 为大件路穿越二手车市场而设。下穿隧道位于大件路匕 附近交通路网兴旺,交通方便。拟建二手车市场下穿隧道起止桩号为:K0+950K1+085,共135m,最大埋深约9.469m。A类船槽起止桩号为:K0+860K0+950及K1+085K1 + 130。B类船槽起止桩号为:K0+800-K0+860及K1 + 130K1 + 190。C类船槽起止桩号为:
3、K0+740K0+800及K1 + 190KI+250。.挡墙段起止桩号为:K0+674K0+740及KI+250KI+318。1.2 目的与任务工程地质勘察严格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实施,本次勘察的主要 目的是: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下穿隧道类型、规模制定勘察方案,查明下穿隧址区的水文 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下穿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宸动参数;2、查明下穿隧道区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3、查明下穿隧道区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4、查明下穿隧道区特殊性岩上和不良地质的
4、类型、分布及性质:5、查明下穿隧道区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埋深及动态变化情况和环境水的腐蚀性:6、查明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7、查明下穿隧道两侧辅道工程地质条件。1.3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遵照交通部公布规程、规范,并参照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相关 规程、规范,具体执行及参照的主要标准如下:执行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I7)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5、公路路基设冲规范(JTG D30-2015)6、公路工
5、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2020)参照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001 (2009)版)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I2)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16)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5、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1.4 勘察实施情况及实物工作量本次详细勘察在下穿隧道区共布置了 24个钻孔。勘察中严格执行本公司质量管理要求, 勘察成果真实可靠,完成的实物勘察工作量见表1-1。表1-1 实
6、物勘察工作量表工程单位数量附注测量勘探点坐标及高程点/次24/48钻孔,放点24次,复测24次工程地 质测绘平面图1:2(X)()km20.3()路中线两侧各2()()m范围剖面图l:5(X)km/条1.5/13钻探机械钻孔m/孔338.8/24机械钻探,套管和植物胶护壁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孔42/6NI20超重型动力触探m/孔19.9/2室内试验岩样组3土样组3水样组1工程单位数量附注水文地 质观测钻孔地下水位观测次24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成都平原内,拟建下穿隧道区地貌类型为成都平原地貌。场地内地形平坦,为二元结构,地表为新生界第四系覆盖层,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粉砂
7、 质泥岩。2.2 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区内主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QJD、冲积层(QP)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g)。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2.2.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mc)杂填土:杂色,由粉质粘土、卵石、块石、碎石等构成,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粉砂岩 等硬质岩为主,次楂角亚圆,呈松散稍密状,稍湿干燥,透水性较好。为II级普通土。该层厚度一般2.74.7m。广泛分布于场区地表。2.2.2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N)全区分布,下卧于人工填堆积层之下,主要由粉质粘土、细砂及卵石构成。1、粉质粘土:黄褐色,以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可塑状,成分以粘土矿物
8、为主,局部含 铁锌质氧化物条斑,稍有光泽,层底含少量圆砾及砂粒。为II级普通士。该层主要分布于素填土层下,层厚2.910.0m。(2)卵石土:浅灰色,稍密中实,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 圆状,多呈强风化,余为砂,透水性较好,结构不均,局部漂石富集。为川级硬土。勘探范围内,根据卵石的含量和密实度可分为如下2个亚层:稍密卵石:黄褐色,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圆状,多呈强风 化,一般粒径组成:6200mm 约 10%, 20060mm 约 20%, 6020mm 约 30%, 202mm 约1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潮湿饱和,透水性一般。卵石排列混乱,大局部不接触
9、,卵 石含量 5560%, N120=47 击/10cm;中密卵石:黄褐色,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圆状,多呈强风化,一般粒径组成:200mn】约40%, 20060mm约30%, 6020nlm约20%, 202mm 约10%,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分选性一般。其余多为粉质粘土充填。卵石呈交错排列, 大局部接触,卵石含量6070%, N12O710击/10cm。2.2.3 白垩系上统灌口组(Lg)粉砂质泥岩:棕红色,以粘土矿物组成为主,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近水平产状, 场地内冲沟处基岩埋深较深。在勘察深度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2个亚层:(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裂
10、隙发育,裂隙面多附着铁钵质锈斑,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 状,少量短柱状,局部夹中风化泥岩。全场地分布。岩芯采取率为30%40%, RQD=020%。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极软岩。土石工程分级为N 类软石。(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裂隙较不发育,裂隙面多附着铁钵质锈斑,岩芯较破碎,多 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局部夹强风化泥岩。全场地分布。岩芯采取率达80%以上,RQD=60 90%,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IV类软岩。 土石工程分级为N类软石。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卧于松散堆积层之卜;2.3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2.3.
11、1 地质构造工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成都断陷的东南边缘地带。而成都断陷 西邻龙门山断褶带,东靠龙泉山断褶东。属地堑式山前坳陷。自老第三纪末期以来,受新构造 运动的影响,在龙门山、龙泉山断褶带(束)隆起的同时,相对逐渐陷落,堆枳了从周围山区 带来的大量第四系松散砂砾卵石层。第四系沉积中心在崇州彭州一带,第四系沉积厚度可达 50()余米,其表层颗粒较细,为粘质砂土或粉砂质粘土,下伏深厚不等的砂砾卵石层,由于整 体下沉,地势平坦,成为著名的成都平原。图21工程区构造略图总体而言,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亦可不考虑陷伏断裂以及龙 门山断裂带利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
12、稳定地块。2.3.2 新构造运动挽近期以来,新华夏系仍然继续开展,成都凹陷继续下沉接受第四系沉积,东西两侧的 川中褶带、龙泉山褶带都表现为隆起,说明新华夏系构造在挽近期仍有活动。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下沉,地表基本上不见基岩出露,第四系在地表广 泛发育,多形成上叠阶地和埋藏阶地。川西平原在地史上一直是一个凹陷地带,直到挽近期仍 保持下降态势。2.3.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450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H度。2.4 气象、水文2.4.1 气象工程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东
13、亚大陆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和受青藏高 原东淄特殊地形的影响,以及四川盆地北面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形成全年皆温和,无酷暑严 寒,常年降水丰富,光热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云雾多,四季清楚,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据当地气象站观测资料,场区气候特征为:气温:多年平均16.2;降水量:多年平均921.1mm:全年中以7月份降水最多,达250.2亳米。1月份最少, 仅5.6亳米。5月份正值水稻栽插时,累年平均降水量为83.9亳米,只占年降水量的9.11%, 6 9月是降水极盛期,累年平均降水量885.3亳米,占年降水量的74.4%。地表径流丰富,易发 生洪涝灾害。相对湿度:多年平均76%.年平均风速为1.2米
14、/秒,风力等于12级,出现28级的大风天气极少,累年平均仅 有12天。有的年份无大风。年平均无霜期为287天。年平均气压为956.6亳巴。2.4.2 水文工程区属岷江水系,近场区河流主要为江安河。江安河:又名新开河。民国10年(1921)版双流县志载:“新开江在治北二十五里, 源出江安堰,经温江入县境升平场。迤东十里为牛饮水,至广都城西,合府江。”江安河原在 外江左岸木观音起水(都江堰青城大桥上500米)。民国22年(1933),直溪地震引发山洪, 使江安河I淤塞,乃改在下游5公里处的张家湾起水。1957年都江堰调整渠系,将江安河改 为内江起水。经灌县、郸县、温江县入县境龙池乡,经通江、金花、
15、文星、白家、协和、鹤林 等乡镇于二江寺汇入府河,全长106公里,县境段长31.15公里,集雨面积159.4平方公里。 河床宽5070米,比降2.5%)。多年平均径流量13.3立方米/秒。春灌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 左右。排洪量150250立方米/秒:区间暴雨和上游都江堰洪水相遇时,曾屡次出现最大流量 350立方米/秒。2.5 水文地质2.5.1 地表水场地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大件路两侧道路边沟水。2.5.2 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冲沟等低洼地段中,含水岩组为第四系冲积成因的砂及卵石土,地 下水水量较大,地下水位高;此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靠近河流、
16、沟渠及水塘等地 段还接受地表水体的补给,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比拟明显。松散层孔隙潜水地下水迳流途径短, 其主要排泄方式为水平或垂直向下渗漏排泄于地表沟渠或下部基岩裂隙中,并与地表水存在互 补关系。勘察期间处于丰水期,据钻孔揭示,测得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94.5m之间, 标高486.47489.37m。场地历史最高潜埋深标高约490.00m。该区域卵石层渗透系数 K=20.0m/d 左右。2.6 环境水、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2.6.1 环境水的腐蚀性因场地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表水和浅部地下水性质相近,本次勘察取场地内 ZK1030R25号钻孔内地下水进行环境水腐蚀性评价。由表2-1
17、分析成果,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I1)附录K 水和 上的腐蚀性评价中表K.0.2-1按环境类型水和上对混凝上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表K.0.2-2 “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及表KO2-3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的腐蚀性评价”,按II类环境对场地环境水腐蚀性进行评价。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及内部钢筋 具有微腐蚀性。表2-1场地环境水腐蚀性评价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取样位置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 类型指标SO42 (mg/L)Mg2+ (mg/L)NHJ (mg/L)OH(mg/L)总矿化度 (mg/L)渗 透 类 型指标pH 值侵蚀性 COi (
18、mg/L)HCO3 (minol/L)ZK1030R25H含量78.4522.310.090.00367.16A含量8.18O.(X)2.55标准3002000500430006.51.0等级微微微微微等级微微微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取样位置浸水状态Q含量(mg/L)标准腐蚀等级ZK1030R25干湿交替3.28100微2.6.2 场地土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取场内两组土样进行腐蚀性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2。试验结果说明,场地上对 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表2-2场地土腐蚀性评价表项 11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性评价结论备注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SO42- (tng/
19、kg)32.38 44.78450微环境类型 为n类Mg2+(mg/ kg)3000微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Cl (mg/kg)18.34 36.655.5微2.7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经调查,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框架内主要的特殊性岩土为粉质粘土,具有弱膨胀性, 建议路基范围内的粉质粘土挖除换填。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3.1 土体工程地质特性3.1.1 标准贯入试验本次勘察对拟建桥区素填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统计结果见下表3-1。表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指标频数(n)范围值 (击)平均值M (击)标准差 a变异系数5统计修正系 数K计算值N(击)素填土42101513.160.5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手车市场 隧道 工程地质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