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执法实践培训基础知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执法实践培训基础知识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执法实践培训基 础 知 识4L 教 案2 .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化学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暴 露化学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2013年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了 60种职业 性化学中毒名单,包括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 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农药中毒和其他化学中毒等。(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金属及类金属中毒之一。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气的形式 污染生产环境,常见于铅矿开采、铅或锌、锡等含铅金属冶 炼、熔铅作业、铅酸蓄电池制造、油漆、颜料、搪瓷等工业, 呼吸道是主
2、要吸入途径。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 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典型的中毒表现为周围 神经炎、腹绞痛和贫血。铅中毒的治疗包括金属络合剂驱铅疗法、对症疗法和一 般治疗。金属及类金属中毒中除了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还有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种及其化合物中毒等。(2)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 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 质。刺激性气体种类较多,多为酸、碱和强氧化剂,在常态 下多呈气体,局部种类可经蒸发、升华和挥发形成气体和蒸 气作用于机体,常见刺激性气体有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 氯、氨、光气和氟化氢等。刺激性
3、气体多为化学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品或副产品, 在机械制造、冶金、食品制造、塑料制造、医药等行业也经 常接触到。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刺激作用过强可引起 喉头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响,病变程度取决于气体的浓 度和持续接触时间,病变部位与其水溶性有关。刺激性气体通常都会引起急性刺激作用,如流泪、咽疼、 呛咳等,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泡内及肺间质 过量的体液潴留,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 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临床过程可分为刺激期、潜 伏期、肺水肿期和恢复期。因此积极防治肺水肿和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是抢救刺激性气
4、体中毒的关键。(3)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是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 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 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氟化氢,一氧 化碳霸占氧气的运输载体(血红蛋白),使血液氧气运输发 生障碍,硫化氢和氧化氢直接作用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其 失去传递电子能力,导致细胞不能摄取和利用氧。窒息性气体多见于化工、冶金、食品加工、污水处理、 造纸等企业的局限空间作业场所。窒息性气体中毒可表现为 多个系统受损,但首先是神经系统受损且最为突出,缺氧症 状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同表现,还可出现脑水肿等其他表
5、现。窒息性气体中毒病情危急,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有效 的解毒剂治疗,及时纠正缺氧和积极预防脑水肿是治疗中毒 的关键。(4)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常用于工业生产中清洗、去污、稀释、萃取等 过程,也是化学合成的常用中间体,品种较多,常用的近500 种,一直以来是引发职业中毒的重要因素。有机溶剂多易挥发,具有脂溶性特性,又兼具水溶性, 可对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呼吸系统、肝脏、肾 脏、血液等系统造成损害。如苯作为常用的溶剂、稀释剂、有机化学合成原料,在 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是中 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头 痛
6、、头昏等神经系统病症,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等造血系 统损害,还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如正己烷用作提取植物油与合成橡胶的溶剂,还存在于 胶水、清漆、黏合剂等化工产品,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 出现头晕、头痛等病症,长期接触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变,近年来慢性正己烷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除了苯、正己烷,常见的还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烯、二 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溶剂中毒。3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按照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包 括高温所致的中暑、低温所致的冻伤、高气压所致的减压病、 低气压所致的高原病和航空病、噪声所致的噪声聋和爆震聋、 振动所致的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
7、体、视网 膜)损伤、紫外辐射所致的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电离辐射 所致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1)中暑。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热辐射、或伴有高气 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 (湿球黑球温度)指数超 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 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称为中暑,中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 温升高、肌痉挛、晕厥、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等,按发 病机制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2)噪声聋。但凡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损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 声。在生产过
8、程中,噪声是很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来源分为机械性噪声(如冲压、打磨等)、流体动力性噪 声(如各种风机等)、电磁性噪声(大型电动机等),按声 音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般经历从暂时性听阈位移开展到永久性听阈位移即噪声聋 的过程,高频听力下降是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早期特征。职业性噪声聋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 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也是最常见 的职业病之一,近年来报告病例比例呈逐年升高的趋势。(3)放射性疾病。但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为电离辐 射,如X射线、Y射线、a粒子、B粒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矿物的开
9、 采、冶炼和加工、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使用、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等。医疗辐射照射是电离辐射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包括放射 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等。电离辐射作用人体引起的生物效应分为随机性效应和 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概率(而非其严重程度) 与剂量有关,不存在剂量阈值,主要是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 的大小,有明确的剂量阈值。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 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放射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分为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
10、性放射病、内 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氨暴 露所致肺癌)、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 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以及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 准(总那么)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等11种。4 .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往往存在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等以及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 质称为职业性生物有害因素。目前法定职业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1)炭疽是炭疽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类因 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或吸入含炭疽芽胞的 粉尘或气溶胶而被感染,参
11、加动物屠宰、制品加工、动物饲 养人员以及兽医等为高危人群。(2)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病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响 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兽医、畜牧、屠宰、畜产品加工的 工作人员都是职业易感人群。(3)森林脑炎又称“婢传脑炎”,病原体是森林脑炎病毒,是指劳动 者在森林地区的职业活动中,因被婢叮咬而感染的中枢神经 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那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危害控制的重 要前提。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管理一般遵循首先识别工作场所 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根据危害产生的部位、环节采取危害控 制措施,并对危
12、害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维持,同时对 变化情况进行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也应遵守相关程 序,即首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然后才能 根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基本原理,有的放矢地指导用人单位 做好日常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应全面关注存在或产生于生产 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遵循 以下三项原那么:1 .全面识别原那么。从建设工程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设备配置 等工程分析入手全面分析,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和特殊 生产状况下如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 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识别原辅材料杂质、中间品、废 弃品
13、中的有害因素,不遗漏公辅设施、外包作业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2 .重点分析、主次清楚原那么。在全面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重 点分析及监督。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那么。应通过检测评价等方法识别出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 高、危害性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人员多、 机会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繁多而庞杂,只有广泛查阅、检索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后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科 学、准确、全面地识别筛选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工程分析法、检查表法、经验法;定 量方法有类比法、检验检测法等。在实际监督执法工作中, 通常应
14、重点收集以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 价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当事人委托或卫生 行政机关委托)。2 .当事人提供的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材料。3 .检查现场能够客观呈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者当事 人自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 .主要产品的名称和产量、主要原辅料及中间品的名称 和消耗量(产量)的有关凭证。5 .化学品平安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 等。(三)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来 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最主要的是生产 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识别和筛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关键
15、在 于对原辅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 备、劳动方式等可能存在和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各个环节 进行综合分析。1 .毒物和粉尘的识别物和粉尘是作业环境中最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 行业广泛。(1)毒物的识别。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原料、 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 废弃物。因而,毒物的识别关键环节在于生产物料确实认掌握和 生产工艺过程的调查分析。(2)粉尘的识别。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而,粉尘的识别 关键环节是通过了解基本生产过程,分析存在或产生粉尘的 主要环节。由于粉尘不同其理化特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 度也不
16、同,因此还需通过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 散度及二氧化硅含量等,准确地识别生产性粉尘。2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作业场所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通常 与生产设备、辅助装置、公用设施的运行有关,且危害程度 取决于每一种物理因素所具有的特定物理参数,其中主要是) &q 田-、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5(一)职业病危害因素5(二)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5.化学因素51 .物理因素6.生物因素6(三)职业病7(四)常见职业病71 .职业性尘肺病7.职业性化学中毒10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3.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15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6(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那么161 .全面识
17、别原那么。17.重点分析、主次清楚原那么。17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那么。17(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18(三)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18i1.毒物和粉尘的识别192.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19 物理因素的强度,物理因素的强度多以发生源中心向四周播 散,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因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关键环节是物理因素发生 源的识别以及物理参数的分析。(1)噪声和振动的识别。噪声的识别主要包括对声源、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布、 噪声暴露时间特性等的识别。识别噪声特性的方法,主要依 赖于对噪声的检测以及对现场其他所有信息的综合分析。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 振
18、动源。接触局部振动常见的作业是使用风开工具钟接和钻 孔、清砂、锻压、凿岩、割锯、捣固以及外表加工研磨、抛 光等作业;常见的全身振动作业是用汽车、火车、轮船、摩 托车等运输工具从事交通运输工作。(2)高温作业的识别。高温作业的识别的关键在对生产性热源以及作业场所 微小气候辨识和检测。根据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一般高温作业分为三种 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常发生在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 炼钢、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 车间;建筑材料行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使用工业 炉窑的车间和作业场所;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间等场所。高温高湿作业,常发生在印染、缭丝、造纸等工业中 对
19、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rc以上, 相对湿度也可到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 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也是一类常见高温作业,如农业、建 筑、搬运等露天劳动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及 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源。(3)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的识别。非电离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辐射、激 光都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紫外线波长在100-400nm范围,温度达120CTC以上的物 体都有紫外辐射;红外线波长范围是760nm-lmm,但凡温度在一273。以 上的物体,都有红外线辐射;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谱中量子能量最小、
20、波长最长的频 段,波长范围是1mm-3km,因而,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环 节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 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 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识别除了明确放射源以外,应进行个人暴露 剂量测定、环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三、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 卫生工作必须遵循三级预防的原那么,对可能造成职业病的各 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严加控制,以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一)第一级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控制)职业病的
21、发生,往往与缺乏必要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有关,因此职业病危害控制是确保工人平安健康的核心。职 业病危害控制的目的是消除危害或减少危害接触,这是职业 病防治的核心要求。当前,职业病危害层级控制理论被广泛采纳,即消除职 业病危害源,切断危害途径(工程防护、管理防护、个人防 护)和保护易损人群(职业禁忌证)。该控制职业危害方法的层级顺序为: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用品。由于清除工作场所中的危害极少能实现,因此常常需要 同时运用2个或更多的控制方法,在选用控制措施时,还需 要考虑有害因素及其导致的危害、各种控制措施的实用性、 不同控制措施的功效、控制措施供应、运行和维护的相关费用、工
22、人的可接受性等事项。L消除和替代替代或消除措施始终是首选控制措施,包括原料替代和 (或)生产过程替代,通过彻底废除工艺或原料的方法消除 工作场所中的危害是降低风险确切有效的途径,可通过选择 绿色原材料、清洁的工艺流程和平安的生产设备来实现。(1)原料替代。很多加工业已经广泛采用了以低危害取代高危害的替 代控制措施,例如用更平安的合成替代品(泡沫玻璃、岩棉 和玻璃棉)代替致癌、致间皮瘤的石棉。(2)生产过程替代。如用刷漆、浸渍工艺代替喷涂工艺可以控制大量蒸气的 挥发;用遮蔽的高压水枪冲洗设备进行清洁可以降低污染物 的扩散;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密闭,外加抽排系统;在噪声环 境里使用隔音室;将产生噪声的
23、机器安装在隔音建筑物中等。2 .工程控制有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不可防止,如铅蓄电池的制 造工艺铅是不可防止,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就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化学因素主要是通过密闭毒源、通风排毒、湿式除 尘进行控制,对于物理因素主要通过消声减振、通风降温等 进行控制。工程技术控制有可能会失败或者失效,所以还要有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作为补救。(1)隔离技术。当生产过程中不可防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最好的 控制措施是应用隔离工程控制方法控制职业病危害,如果工 人完全与危害物质隔离可消除危害风险。隔离可以是物理隔离或间距隔离。可以采用的物理隔离包括:使用联锁门或屏障防止人员进入存在有毒物质的区 域;危险物储存库
24、(例如炸药、燃料槽区)设置在偏僻处;将意外互相接触可能产生危险的物质分开存放(例如 氧化剂和燃料)等。间距隔离可以是空间隔离或者时间隔离。(2)密闭技术。一旦有害因素(粉尘、烟、蒸汽、噪声)从发生源逸散 出去那么很难被控制,因此,在粉尘、烟、蒸汽、噪声等有害 因素从发生源逸散之前应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对其 加以密闭。例如: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密闭,外加抽排系统;在噪声 环境里使用隔音室;将产生噪声的机器安装在隔音建筑物中; 在手套式操作箱或生物平安柜中处理传染源或者有毒物质; 在远程控制实验室中处理放射性同位素;在气密系统中进行 化学生产或多种消毒、熏蒸的作业。完全围闭或密封的系统也称为密闭系
25、统,其适应场景是:当危害物质的逸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后果;当危害物质的逸散可能有即时的生命威胁等极端情 况。关于密闭系统,应关注的问题是:通常情况下,应用通风系统作为整个密闭系统的补充 措施,以确保其完全密封;如遇到设备故障或进行设备检修时,工作人员可能需 要进入封闭罩中作业,可能会存在特定健康风险,作业人员 需要使用密闭程度高的个人防护用品;密闭系统设置地点尽可能远离工人经常进入或有众 多工人进入的地方,以防围闭装置系统失效可能带来的更大 风险;隔离系统不运行时采取联锁装置以防止工人从事生 产操作。应该设置报警装置和备用的控制措施。(3)通风技术。通过稀释或局部排风实现对污染物的工程控
26、制,是一种 控制空气传播化学危害的主要方法。3 .管理控制为确保首选的清除物料或危害的控制措施和工程控制 措施等工作场所危害接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有必要通过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变工作方法或制度,使危害接触控 制效果到达期望值,这样的控制措施在传统上被称为管理控 制。管理控制的应用不是聚焦于工作场所的硬件设施,而是 着眼于工作过程、制度和工人的行为。如对劳动者的教育和 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可以针对性的熟知岗位中的职业性有害 因素危害及防护。4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作为补救措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低层级的 控制措施,是其它控制措施的补充和备用替补。另外,在某些不能应用较高层级措施的场所,个人防护
27、就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PPE)作为控制措施中作为补救措施的 最后一道防线,其后是毫无防护的工人,PPE如果得不到正 确的选择、维护与使用,工人接触危害就不可防止。当PPE被选为主要的危害控制方法时,如果PPE一旦失 效,那么没有挽回的余地。选用PPE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在某 些情况下,过度使用PPE可能会影响工人准确发觉,工作环 境危险的能力、危及工人平安。使用任何PPE都会制约工人的活动,降低工人操作的灵 活性和影响工作,甚至引起平安隐患。因此,只有当其它控 制措施都不可行时,才应该选择PPE。PPE选用程序见下列图上述四个环节,首要的防护措施是清除或替代,当不能 实现时,
28、首选的替代措施是工程防护,当工程防护不能实现 或不充足时,采取日常补救措施管理防护,当不能实现或不 充足时,采取临时补救措施、个体防护,个人防护不能随便 使用,也不可强制使用。(二)第二级预防(职业健康监护)尽管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但有时因为经济或技术 力量的限制,有时难以完全到达理想效果,仍然可出现不同 健康损害的人群,因此第二级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手段是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早期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管理,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 职业禁忌证,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关系及其危害程度等。L职业
29、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 临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 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医疗行为。职业健 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用人单位对准备从事某种作 业人员在参加工作以前进行的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有 无职业禁忌证,包括拟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和 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所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实质上 也属于一级预防。(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又称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 位按G
30、BZ188和GBZ98等标准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已从事某种 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 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职业禁忌证和其他健康异常改变。(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 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所进行的检查,主要目的是 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如最后一 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90天内,可视为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资料,是系统的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 损害的依据,其内容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 案。劳
31、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 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以 及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年度职业健康监护计划、接触职业病危 害因素人员名单、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健康检查总结报告、 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人、职业禁忌人员和已出现职业相关 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等。(三)第三级预防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已开展成职业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给予明确诊断、积极的处理和治疗,以预防并发 症、促进康复、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流程(一)检查前准备L人员准备。两名以上职业卫生执法人员成立检查组,
32、必要时可邀请 专家协助检查。2.信息准备。 22、(-)第-级预防(职北矗,蜻制)22.消除和替代231 .工程控制23.管理控制252 .个人防护26(二)第二级预防(职业健康监护)271 .职业健康检查2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29(三)第三级预防29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流程29(一)检查前准备29.人员准备291 .信息准备29.文件准备302 .装备准备30(二)实施检查301 .说明身份说明来意30.听取用人单位介绍312 .现场询问31.现场查看31-Ek 5.文件查验31掌握常用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并根据检查的性质和被 检查单位的特点,提前熟悉相关标准、规范。检查前可从职
33、 业病危害工程申报系统或者以往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档案 中获取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所属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 因素、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3 .文件准备。根据本次检查内容需要,准备好执法文书,主要包括: 现场笔录、询问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当场行政处分决定 书等,以及行政执法证等证件。4 .装备准备。包括快速检测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执法记录仪、手持 执法终端、便携式打印机等。常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平安 帽、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服等,检 查前执法人员应掌握需要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方法和相关限制。检查前应确保相关执法工具处于良好状态 并适用于被检查单位,如拟检查的作业现
34、场存在爆炸危险性, 应当使用防爆的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必要时联系有资质 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测。(二)实施检查.说明身份,说明来意。职业卫生执法人员到达用人单位后,向被检查单位陪同 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并说明来意,告知检查的内容、程序、方 法,同时确认被检查单位陪同人的姓名、职务等身份信息。1 .听取用人单位介绍。请用人单位进行基本情况介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召 集检查前会议。用人单位简单介绍本单位基本信息,对于生 产技术、工艺、材料、主要工序、岗位设置、主要职业病危 害类别和人员暴露方式等重要信息,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机 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职业病
35、危害申报、职业健康监护等管理情况,用人单位没有 提及的,职业卫生执法人员可直接询问。2 .现场询问。可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 告知方式和告知具体内容等涉及职工知情权的情况、职业卫 生培训情况、未成年工、女工孕期、哺乳期作业安排情况、 职业病防护设施日常维修、维护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 使用情况等进行现场询问。3 .现场查看。可按车间或工艺流程进行现场查看,重点查看:职业卫 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检测评价结果公示 情况,劳动者分布、生产布局、工艺流程及工作岗位产生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情况;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 设施、防护用品、警示标识设置或配备
36、和使用等情况。4 .文件查验。查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账,重点查看:职业卫生 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急预 案等文件,职业卫生培训证明和相关资料,建设工程职业病 防护设施“三同时”相关资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申报资料,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记录,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产生职 业病危害作业转移的情况记载等。(三)制作执法文书检查活动结束后,检查组应当向陪同人反响并核实检查 结果,并完成现场笔录等执法文书的制作,执法文书制作应 当符合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现场笔录应当记
37、载检查 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证据提取等情况,并 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陪同人签字。当事人有违法行为 的,应当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写明法律依据、责令改正意 见及改正期限等内容。违法行为只涉及警告的,应实施简易 行政处分程序,下达当场行政处分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检查中发现违法线索,需要立案的,应当收集并固定证据。(四)后续处理监督检查结束后,应当对执法文书、证据材料等资料进 行归档整理。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 问题要向相关部门通报,并移交相关材料。对于发现的违法线索需要立案的,应当及时立案并调查取证,具体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分法卫生行政处分程序等法律法
38、 规规定的程序执行进入行政处分程序。对于需要进行整改的, 应当对用人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复查合格的,制 作相关文书,归入执法档案。五、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内容和方法(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内容1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情况。2 .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竣 工验收情况。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情况。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 情况。5 .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情况。6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 使用、管理情况。7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8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9 .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报告
39、及处置情况。10 .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转移(外包)情况。11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报告情况。12 .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情况。(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方法1 .检查用人单位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 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查阅职业病 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 卫生档案、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查阅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 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评审意见,职业病 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等资料。3 .查阅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表职业
40、病危害工程申 报回执,检查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工程情况,检查 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工程内容情 况。4 .查阅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记录,检查专人负责制 度落实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查阅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评价报告,检查检测、评价结果存档、上报、整改落实、公 布情况。对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 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查阅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 素作业的记录并现场查看。必要时对提供技术服务的职业卫 生、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延伸执法检查。5 .查看公告栏,检查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
41、素检测结果情况;查看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岗位醒目位置设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 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内容;抽查劳动合同,查看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 的相关内容。6 .抽查职业病防护设施、卫生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 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查阅相关维护、 检修、定期检测记录,检查其运行、使用情况。对可能发生 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查看设置的报警装置 以及配置的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 的泄险区。7 .查阅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 业卫生培训的记录,查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
42、上岗前的职 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记录。8 .抽查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检查档案建立、健 全情况;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 动者名单,现场抽查劳动者,核查其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 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结果的书面告知记录,查阅根据职业健康 检查报告采取的复查、调离等相应措施的记录,检查用人单 位对未成年工及孕期、哺乳期女职工的保护措施实施情况; 查阅劳动者离岗名单,抽查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结 果书面告知记录及按规定向劳动者提供本人职业健康监护 档案复印件情况;必要时对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 构进行延伸执法检查。9 .查阅向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职
43、业病病人、疑 似职业病病人的记录,查阅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资料 的记录,查阅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以 及承当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和职业病病人的医疗、生活保 障费用的相关资料、记录。10 .查询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转移(外包)产生职业病危害 作业的情况,抽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对存在转移产生职 业病危害作业的,检查接受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具备的职业病 防护条件。11 .查阅用人单位制定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控制 措施以及相关报告制度,并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12 .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还应检查生产、贮存、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工作场所的防护设施和报 警装置的配置
44、情况。抽查放射工作人员进入强辐射工作场所 时,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携带报警式剂量计的情况。查阅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核实个人剂量监测周期和 异常数据处理等情况。)1(三)制作执法文32(四)后续处理,、432五、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内容和方法33(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内容33(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方法34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 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 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 业有害因素。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平安监管总局、人力社会资源保障 部、全国总工
45、会联合印发了调整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目录,将其分为六大类459项,包括粉尘类(52项)、化 学因素类(375项)、物理因素类(15项)、放射性因素类 (8项)、生物因素类(6项)、其他因素类(3项)。(二)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 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生 物性有害因素和其他有害因素。下面主要介绍生产过程中的 有害因素。1 .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1)生产性毒物。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石申、镒等。有机溶剂:如苯及苯系物、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
46、化碳等。刺激性气体:如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 氧化硫等。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氟化氢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三硝基苯、 联苯胺等。高分子化合物:如氯乙烯、氯丁二烯、丙烯脯、二异氟 酸甲苯酯及含氟塑料等。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粉尘、水泥尘及各种有机粉尘等。2 .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等。(2)噪声、振动。(3)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 光等。(4)电离辐射:如X射线、丫射线等。3 .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兽
47、医和牧民可能暴露在布鲁氏菌中,护林工人可能暴露在森林脑炎病毒中,医务卫生人员和警察可能暴露在生物传染性病原中。(三)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 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13年12月23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平安监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了调整后的职 业病分类和目录,共有十大类132种职业病,包括职业性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 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 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 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 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1.职业性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 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2013年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了 13种尘肺 病名单,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 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 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 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1)矽肺。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肺间质纤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