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1套.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1套(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局部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第6课北宋的政治28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第8谋金与南宋的对峙37A.两宋历史的短暂B.少数民族的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3、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
2、证据。以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 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4、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江南地区已经成
3、为全国富饶的粮仓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7、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开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8、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下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 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9、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A.青瓷 B.唐三彩 C.白瓷 D.黑陶10、唐朝是我国诗歌的
4、黄金年代,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C.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1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 金时期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1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伏羲、女娟 B.蚩尤、女蜗 C.炎帝、黄帝 D.尧、舜13、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张楚政权打击了 秦朝黑暗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 B. C. D.14、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
5、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 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1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 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 B.中书省C.宣政院 D.行中书省16、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以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17、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 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
6、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 该是()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18、东汉刘秀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一统D.开元盛世19、唐蕃和亲是我国的一段历史佳话,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西施D.文成公主20、以下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选项是()A.唐太宗一一励精图志,创“开元盛世”B.鉴真一一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C.唐玄宗一一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D.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21、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孙思邈 D.遣唐使 22、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
7、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推行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 D.重视教育2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 是()B.司母戊鼎D.兵马俑24、唐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B.文成公主入藏后C.金城公主入藏后D.唐蕃会盟后25、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 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说明西周时期()
8、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气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灿假设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 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某班对远古传说时代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 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华夏始祖)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耙,教民农作” “(神农氏)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图 下 见 二 料 材(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看出他有哪些贡献?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如
9、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 你如何对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民主政治)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缺乏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那么天下 得其所利而丹朱病;授丹朱,那么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 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 “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那么。不管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 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 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0、)材料三科举选官的基本原那么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 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 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土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材料四 (唐太宗)喜日:“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 到达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 得英雄尽白头唐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设置了什么考 试科目?(2)比照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推 行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开展,
11、而经济开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国一国一圉二论治*农业情论唐戒极代氏劳及m色米夹审淞人从幅把运了 3万 件占城构件.9k匕 a南等地农氏种怙。 -波W小治K大力推行Q更田应图三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 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 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 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一一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
12、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 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 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第二次商业 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D2、A3、B4、A5、B6、A7、C8、D9、B10、D11、D12、C13、A14、D15、C16、A17、C18、B19、D20、D21
13、、A22、A23、B24、B25、B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 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和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 祖。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创造了弓刖o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2、(1)隋炀帝。进士科。(2)选官标准从主要靠家世背景变为通过考试择优录取。(3)皇帝。(或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3、(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 取了开展农业的措施。(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 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 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3)交子;天工开物。(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 业经济开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 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