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中亚.docx
《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中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中亚.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中亚【史海钩沉】“丝绸之路”概念于19世纪晚期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 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概念,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 的代名词。尽管“丝绸之路”一词所包含的内容日益丰富,但中 国至中亚的交通路网始终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 区与中国的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向西开放中具有特殊地位。“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 年首次提出。这一词语脱胎于古希腊时代的记述,其重点便是张 骞“凿空,,之后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路线。东西方的 “通道”和交流路网,是李希霍芬提出这一概念的落脚点。尽管 “丝绸之路” 一词提出不到150年时间,但是对
2、两千多年来张骞 “凿空”的这一通道,古代中国就有多种称呼,如“外国道”(史 记卷123大宛列传)、“西域道”(隋书卷33经籍 二)、“朝贡之路”(宋史卷490外国一),此外还 有“麝香之路” “毛皮之路”(王尚寿、季成家主编:丝绸之 路文化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5年版)等。与这些汉籍文献 不同,李希霍芬从众多贸易物品中选择“丝绸”作为命名的核心 要素,反映出他注意到了从东西方开始交往之初,丝绸在贸易中 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对西方社会的重要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主要通道,自然也是东 西方交流的最古老通道。一些学者将陆路上的中西交往追溯到五 六千年前,甚至更早。如小麦与玉的传入、穆
3、天子传所载周 穆王乘马西巡游猎等。在“丝绸之路” 一词被广泛采用后,对张 骞之前的中西交往,一些学者使用“前丝绸之路”或“早期丝绸 之路”等称呼。而对其他方向的中西交往,近代以来的一些学者 用“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 “高原丝绸之路” “东北 亚丝绸之路” “冰上丝绸之路”等词来表示不同方位的国际交往 线路,这些都反映了 “丝绸之路” 一词的重要影响。李希霍芬明确肯定张骞“凿空”的开创性贡献和中国到中亚 的通道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对这一 “古老的贸易大道”和“民族交往的大道”予以高度赞扬。他认 为:“从中亚出发穿越沙漠和高山,经甘肃到广袤富饶的西安府 山谷。这里
4、曾多次生发出高级的文化,艺术与科学十分繁荣”, “整个中亚及其简单的分界和古老的贸易大道展现在眼前,触手 可及。”(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后人对于李希霍芬“丝绸之路”概念的不断丰富,也都是围绕着 这一认识展开的。丝绸之路是全方位的中西文明交流之路,而不是简单的商贸 之路。学术界之所以把丝绸之路的开始年代定于西汉张骞“凿空” 之举,就在于从此开始,中国与包括中亚在内的古代西方真正进 入全方位交流的时代。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古代中国才真正 认识到了中亚在国家安全、区域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 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而中原王朝官方的主动介入,真正拉开了 中国与西方往来的
5、帷幕,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流的大 门。此前零星的、间歇性的交往因此走向密切的、主动的、持续 的交流。张骞“凿空”的这条中国至中亚的陆路通道,是中西交 流的古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政治互信的蓝本。日本学者羽田亨认为:“东西交通在海路交通发达以前,中 央亚细亚是最普通的通道。就是在海路发达之后,如取陆路也必 须经过此处所以在东西交通史或东西文明传播史上,此地区 的历史也具有很大的意义。”(西域文明史,华文出版社 2017年版)对于中亚的这一特殊地位,西汉时期的君臣已有切 身感受。张骞不畏艰难,长途跋涉,克服一切困难,凭借着自己 的智慧和毅力,前往中亚的大月氏、大宛、大夏、康居等地,坚 持不懈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丝绸之路 视域 中国 中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