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人脸识别泛滥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docx
《381 人脸识别泛滥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1 人脸识别泛滥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猫眼会员课程381期【今日话题】人脸识别泛滥,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话题分类】人脸识别刷脸 个人隐私【话题难度】8月中旬的一天,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某小区的王轶在业主群中收到了一那么来 自居委会的通知。这那么通知中写到,随着新冠疫情工作转入常态化,为了加强居家隔离人员管理, 有效降低外来输入型病例传播风险,小区计划安装智慧社区门禁系统,需要居民 通过手机APP或到居委会现场上传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以及人脸照片等信息, 办理新的出入权限。王轶所在的业主群共有近500人,群内成员包括小区的业主和租户。这个群是在 今年年初国内爆发新冠疫情后才由居委会建立的,平时的主要功能是传达疫情相 关信息O看
2、到这那么通知后,在互联网公司有过数据分析工作经历的王轶感到有些不安。他 发现虽然通知中写到安装智慧社区门禁后可以使用人脸识别(也就是“刷脸”) 或者手机APP两种方式来开门,但在办理权限时都必须要录入人脸照片。他还注意到负责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第三方公司曾经曝出过负面信息,自然 开始担忧个人信息尤其是人脸照片被收集后会如何存储和使用,以及是否会存在 信息平安问题。王轶和其他住户在业主群中提出了这些疑问,小区居委会的回应是,新的智慧门 禁设备已经在公安备案,并且会与公安联网,试图以此消除居民的顾虑。但却一 直未能出示相关文件证明。除了个人信息平安方面的担忧外,业主们对于在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
3、必要性 和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也提出质疑。有住户问到,小区已经有一套刷卡的门禁系统, 为什么还有搞人脸识别?并且,这套系统针对居住在该小区的居民,只采集小区 居民的信息,那么快递员、外卖员进入小区是否需要刷脸呢?与王轶的经历类似,12月中旬,在北京东二环嘉诚有树产业园上班的刘欢也被 告知由于新冠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园区要安装新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在一场由设备安装方主办的说明会上,刘欢及其他人被告知,新系统需要采集在 该园区上班的人的手机、身份证和人脸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他们可以且仅可 以通过刷脸方式进入办公区。当刘欢及其他在场的参会者提出,如何对提供的个人信息做保密管理,以及公司 是否具备相关资
4、质时,“设备方的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几个人相互确认,说应 该取得相应资质了会发过来。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看到资质文件。”刘欢对界面新闻说。1、“谁掌握了你的脸,谁就掌握了你的身份标识”王轶和刘欢的担忧并非少数个例。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飞 速开展,其中国内以视觉识别技术最为成熟,应用落地最为广泛。出于商业前景 考虑,无论是互联网大公司、传统安防公司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都在这 一领域大举投入。人脸识别(视觉识别技术的一种应用)在国内的应用大致经历从公共平安领域扩 展到商业领域的过程。最初,机场、高铁站以及酒店等场景使用这项技术对个人 身份进行验证,随后商业银行也开始采用人脸
5、识别实现远程开户。再之后,刷脸 支付、刷脸门禁也相继出现,人脸识别逐渐从少数有限场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 活之中。人脸识别在国内快速且广泛的应用,背后既有政府部门对于维护公共平安的诉求, 也有商业机构应用新技术提效降本的需求,更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寻求业务增长 的冲动。而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如今,你大概已经对商场、办公楼等场所入口处的测温设备习以为常。通常这类 设备融合了人脸检测与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测温”,在疫情防控 中被广泛铺开。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项技术正在被不加节制地应用。今年10月份,一项两万人 参与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存
6、在滥用趋势。其 中,在交通安检、实名登记、开户销户、支付转账和门禁考勤等场景中存在突出 的“强制使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受访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一比方人脸原始信息是否会被收集方保 留以及会被如何处理,数据收集方采取何种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证提供的人脸信 息平安,以及人脸信息目前被应用在什么场景,是否变更了使用目的一一在绝大 多数时候都是不透明的,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与其他个人信息不同,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具备唯一性。“它不像密码, 一旦泄露无法修复。未来一旦人脸成为进入互联网世界的入口,那么某种程度上 谁掌握了你的脸,谁就掌握了你的身份标识J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王新
7、锐对界面新闻说。他认为,现在很多场合过分强调这项技术的便利性,却对人脸数据泄露可能产生 的后果考虑缺乏。“有人问你要银行卡密码,你肯定特别警觉,对不对?但如果 要人脸信息,好像很多人就觉得没什么,但实际上这两者很多情况下是没区别的。”今年2月份,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裁决书显示,自2018年7 月开始,浙江绍兴一名叫做张富的大专毕业生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到2000万条公民身份信息,其后使用软件将照片制成3D头像,在案发时,注册成功至少547 个通过人脸识别的实名支付宝账户。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设备都会收集人脸原始照片。一些 技术较为领先的公司会提取面部的特征值来替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81 人脸识别泛滥,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 识别 泛滥 有权 拿走 数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