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docx
《《故都的秋》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 .通过重点词语的赏析,学生掌握词语替换比拟法在散文鉴赏中的运用。2 .通过重点词语的赏析,学生体味郁达夫的悲凉、俗趣和雅趣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词语的赏析,学生能够独立评点语言的表达效果,体味郁达夫独特的审 美。教学步骤一、学生提供朋友圈信息。在学习开始,对北方的秋景有整体的感知。二、了解南方秋天的特点。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方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 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 常多雨而少风。(1)集体诵读这两段文字。(2)大
2、家看南国之秋的图片,用几个词来概括。【教师总结】廿四桥明月诗意而古典,钱塘江秋潮激越而雄豪,普陀山凉雾旷远而神秘,荔枝湾 残荷苍凉而傲岸。草木凋得慢,绿色常驻啊,生命力强韧啊,空气来得润,润肤而 清爽,天的颜色显得淡,天高云淡,少风肯定好哇,难道非得咱们嘴唇干裂才美 吗?(3)如果你的南方朋友来北京,你会建议他去哪里赏景?为什么?而文中的郁达夫却 喜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 北平”,他没有从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宫殿、园林着笔,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西 山等景点也只是一笔带过,他赏的景又是哪些呢?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用哪些词概括 了北方秋的特点?
3、【教师总结】本环节属于整体感知: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清、静、悲凉。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又是什么呢?那么作者郁达夫是怎样表 达的呢?1 .学生集体诵读第三段。2 .赏析名词:如果把菊花、天安门、长城来替换“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 声、牵牛花、秋草”好不好?【注】从形态和色彩上进行比拟;文中的意象是宁静、悠远的,超越了大都市的喧 嚣,更具有乡野的宁静和自然的境界。3,赏析动词:租、泡、坐、看、听、细数、漏、静对着。A.如果把“租”改为“住”,好不好?B.如果把“泡”改为“冲”,好不好?C.如果把“细数”
4、改为“瞧”,好不好?【注】租”意味着短期逗留,透露着一种过客的心态,短暂的介入,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欣赏美(延伸美学知识)。“泡”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王 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施施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 得归迟。”“细数” 一词给人悠闲、宁静的感觉。此处的动词相互协调、相互交 融,共同指向作者的雅趣和俗趣。4 .赏析形容词:破、浓、蓝色、白色、疏疏落落、尖细且长A.如果把“破”改为“新”,好不好?B.如果把“浓”改为“淡”,好不好?C.如果把“蓝色、白色”改为“红色”好不好?D.如果把“疏疏落落、尖细且长”改为“茂盛”好不好?【注】“破”字的理解:衰败、破败的喜好
5、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通病。“论语雍也载: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刘禹锡陋室铭成了精神之地。“穷且益坚不追青云之 志”。“浓”具有苦涩,具有回味之甘。只有冷色调才能和所心仪的衰败的秋天的 意味相结合。“疏疏落落、尖细且长”能突出衰败的特点。5 .赏析量词:如果把“碗”改为“杯”,好不好?【注】“杯”就显得很精致,“碗”是一种平民化的表现。四、梳理、概括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参看篇子) 五、请你从文章剩下的五幅图中,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词语(名词、形容词、动词、 量词、数词等词语)进行赏析。六、教师总结联系“故都”北京的历史来理解“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 故都 教案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