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教案与教学反思金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教案与教学反思金2022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说和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1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1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是闻一多先生!看了短片,你的体会是什 么?(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
2、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 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请大看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目 光坚毅)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先生写 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步骤O明确课标要求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酉已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 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词语。2 .了解臧克家与闻一多,了解写作背景。3 . 了解对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 .感知
3、文章的内容,领会闻一多的精神品格,体会文章的中心。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 作用。3 .品味文章含蓄精炼,富于情感的语言风格。情感、度 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步骤咻 者简 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 熟知和喜爱。出版的诗集有淮上吟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钊等。生作背 景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 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
4、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 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 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准字 音典籍(j I )弥高(m I )锲而不舍(qi e ) 衰微(shu a i)目不就园(ku i )兀兀穷年(w u ) 沥尽心血(|)群蚁排衙(ya )硕果(shu 6) 校补(jido)赫然(he)心会神凝(n j ng) 迥乎不同(Jibng)迭起(diC)气冲斗牛(d 6 u) 清字形r籍(j I )典籍迥(,d ng)迥然 藉(j I )藉炯(ji jng)炯炯有神理解
5、词语弥高:更高。弥,更加。锲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 终年,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心会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慷慨淋漓:充满正,情绪激昂,痛快淋漓。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星宿名,泛指天空。高标:高耸物体的末端。文中指超群、出众。步骤课堂互动探究(教师播放歌
6、曲七子之歌,学生齐唱。)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 课 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名的爱国学者、诗人和敢的革命 导 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起来学习臧克家写的和做记闻一多先生 入 言行片段,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写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 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写了闻一多先起稿政治传单、群众 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闻一多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这篇课文的
7、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第一部分(广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 者的方面”。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工 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 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 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 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 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 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 分之
8、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 紧密,过渡自然。【感悟精彩句子】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 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 民族的途径。(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
9、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 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 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 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 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 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
10、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 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探究写作技巧】.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些描写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 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1 .闻一多先生后期的思想品格较前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
11、了累累硕果C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 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不同道路, 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其一心谋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 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是始终如一的。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各选取闻一多前后期具有典型性的三件事来写,并作繁 简处理,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 高尚人格,突出了
12、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 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 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步骤。作 方 法 运 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态度和原则;后半部分 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一 致。在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 密,过渡自然。2 .
13、选材精当,中心突出。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于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 者只选取了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对于他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发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 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很 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 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得 淋漓尽致。3 夹叙夹议,前后照应。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步骤论。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两段则
14、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 两处也都是议论。文中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应,也有行文 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 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 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你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一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开头:那天的那件事,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使我终身难忘,因为它为我赢 来了第一声喝彩。结尾:我永远无法忘记那第一声喝彩,因为它给我带来的远不止祝贺,还有重 要道理:艰辛的付出,一定有丰盛的回报。学 板 书说和做行的高标步骤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
15、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步骤。课后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有三点是较突出的。第一是朗读教学。朗读,作为一种有效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几乎贯穿始终。第二,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与有序性,依据阅读的整体性原则, 由整体感悟推进到具体深入的探究品味,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第三,问题设计与 探究,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留足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品、听、说以及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 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 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
16、闪光!布置作业:(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 一两个事例。板书设计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富于音乐美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对“说”和“做”这两个字的理解适当地穿插了一 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 精神。2 .本课可讲的内容比较多,要有一定的取舍,面面 俱到反而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所以将重点放在了细节描写 和诗化的语言的品析上。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品格的理解较好,但 由于在语言品读方面阐述得较为片面和浅显,不能使学生 很好地体会语言的美感。佳句积累爸,您就这样地走了!带着咱们的悲伤,带着我们的怀念!在送您的最后一
17、天里,我 哭成了泪人,我晓得这是我可能再看到您的最后一天,而从此当前我只能在梦中跟您相会 了,在离开您的最后一刻,我放声大哭,我在您的眼前叩了三个头,一个是我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 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 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遗忘,有人 却一直坚持。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及其作用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着眼于全文,抓住两个字:叙、析。“叙”就是先说一说文中 的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对
18、比,怎样对比的;“析”就是把对比后的表达效果写出来。组织答 案一般按照“此(怎样)+彼(怎样)对比+效果分析”的格式。素材积累:“何妨一下楼主人”雅号的由来从到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 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到周易,由古代神话到史前文学,同时 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 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后无来者,闻一多的夫人说,闻一多有时候半夜里头睡着了会忽然一下子坐起来,夫人醒了忙问 “干什么,干什么”,他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那一个字,那个字应该怎么考证自从来到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就一直
19、埋头于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 外,难得下楼一次”。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屋,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 易不出门。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 是成了闻先生的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 他的读书专精。”后来文学院迁回到昆明,罗庸在一次学术讲演会上讲起这件事,结果“何 妨一下楼主人”这个雅号传遍整个校园。【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 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 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 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 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 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 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弹精羯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