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精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精2022年.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导学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 .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3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 表达效果。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背诵全诗。教学时间:二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但是,动画片中 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差距,动画片中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 形象。如果大
2、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花木兰,那么就和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走进 花木兰的故事。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 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 心来解,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 点、拨。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为避免一味进行枯燥的说教,采取了多种形式进 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不足之处
3、1 .教学过程中,由于诗文赏析能力薄弱的学生很难跟 得上,课堂学习效果一般。2 .在课堂表演环节中,老师没有及时点评并给予适 当的赞扬和鼓励,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素材积累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 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就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 阎王就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 说:地狱的小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 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 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4、【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 己的目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 国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 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 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 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 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预习导学:积累与整合.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可汗0 ()机杼。军贴0燕山。朔气0金柝()红妆()胡骑()傍地
5、走().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思考与探究.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1 .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2 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 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
6、曲”为主,是当 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课堂学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的巾帼英雄呢?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推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2、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 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第4段)
7、第三部分(56段)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人物析,品读探究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 西?这样写繁琐吗?第5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么情操?第6段写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卜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写出征前的准备()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写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8、写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写家迎接()写木兰改装。写作用:(在内容上)(在结构上)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 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J “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 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 的话归纳)假如“我”
9、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组内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总结存储: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 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 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
10、,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 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 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冈I毅、敦朴的优秀品质。2、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我对木兰的新看法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七、达标检测3 .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4 .选出对
1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5 .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
12、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8. “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 .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
1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8 .双兔/傍她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8.阅读思考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 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 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 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皆次当行()数()建奇功.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14、(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5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6 .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 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 ACBA2. A3. C4. B5. B6. C7. A1、D2、hangshuo3.因为因而(所以)4、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凡是男子
15、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5、C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 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J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
16、贵,甘过普通 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 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 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 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 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 情?(排比、表现她那
17、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卜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 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 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承担重任,追求幸福和平生活的思 想性格,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样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板书设计详写从军缘由征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会见亲人 女儿性情 略写战场生活征战生涯英雄气概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紧扣诗歌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以朗读和语言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