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docx





《2022年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_精品资料_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受护眼色 : 绿 橙 棕 黑 字体: 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 济群法师发布时间 : 2022-2-19 21:44:25繁體版今日在这里, 主要是和同学们谈谈心. 同时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近年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包括这些想法的产生基础和进展过程. 这是属于“教外别传” 的部分,在以往的文章中是看不到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一、从求学到教学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从佛学院出来的.我1980 年上学, 1984 年毕业,是中国佛学院复原招生后的第一届.上学时不过18 岁,加上从小出家,思想特别单纯.论文化程度,确定不如在座的各位.我不过读了一年中学,就出家去
2、了.如 果按现在的招生标准, 唯恐连上佛学院的机会都没有. 但在当时, 宗教政策刚刚落实,年轻的出家人很少,所以不太在意程度、学历这些问题.在那种生源严峻不足的情形下, 才有了读书的因缘. 说这些什么意思了?在座的很多同学, 文化基础都比我当年要高, 不少仍是高校毕业的. 从世俗训练的起点来说, 比我更有优势.假如能安心学修几年,必定可以大有作为.这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像在家人那样干点事业来证明自己, 而是佛教有这个需要, 大众有这个需要, 社会有这个需要.面对这些需要,每个佛子都应当发愿担当,由于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使命所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佛学院毕业后,我留在中国佛协一段时间,不
3、久就到了莆田广化寺.当时, 圆拙老法师成就我们几个在小南山学律, 同时在佛学院担任教学. 当时的讲课方式,也和多数法师们一样,每天需要备课,通过查字典、看注解和反复摸索,把 经论阐述的种种理路搞清晰.然后,再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告知同学.我觉得,在 备课过程中,对教理的熟悉比求学时更为深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我自己来说, 开头讲课时, 说的也是戒定慧, 是缘起、轮回、解脱、涅槃, 二十多年过去,说的仍是这些名相,这些道理,但熟悉和以往是截然不同的.当时所说的佛法,更像是摆在店里的水果,是批发来的.而现在,更多是长在自家果园里,需要时就可以现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
4、商业用途二、对学院式教学的感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我觉得, 目前佛学院训练存在的最大问题, 就是所学既不成体系, 也难以为日后学修奠定基础. 由于同学只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一会儿这个老师, 一会儿那个老师,一会儿这门课程, 一会儿那门课程, 每天要接受这样的轮番轰炸. 其实, 佛教的很多重要经论,学好一部已非易事.如俱舍、 中论、成唯识论等,不下几年苦功,是很难真正通透的.但现在只用少量课时来介绍,假如老师没有特殊的善巧便利, 同学最多只能得到一些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所以学不好是正常现象,学好了反而超常. 在格鲁派的学修传统中, 仅五部大论就要学上十年, 甚至更久.
5、而我们现在一学期都不止五部大论, 假如有才能学好, 那真是超人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样几年学下来, 虽然知道一些中观的学问, 知道一些唯识的观点, 但涉及面太广,信息量太大,学问点太多,势必无法深化.一方面,所学都是孤立而零 碎的,没有贯穿始终的理路.另一方面,所学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不曾落实于心 行.于是乎,尽管学了很多,却无法转化成自己的熟悉,甚至越学越没感觉.每 天都在听六度四摄,听缘起性空,但什么都用不起来.不仅如此,仍会由于听的道理多了,形成习惯性的麻木. 就像滥用抗生素产生抗体那样, 使药物不再有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有些人学佛几年之后, 无论听什么都很难生起法喜, 觉得这
6、些道理都已听过,都不新奇,都成效平平,甚至毫无作用.这是特殊需要反省,需要时时检查的. 假如已经显现这种法不入心的现象,必需立刻加以对治, 否就的话,将来就只能退步而不会有任何进展了.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佛教的每部经论, 都是为了帮忙我们获得某种见的.而每种见的的获得, 又会涉及到很多方面. 作为法师, 必需将这些问题逐一吃透, 进而明白其中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把修学原理介绍给同学,使他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也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完整的接受法义.接受之后,才谈得上运用.否就,佛法再好,也是在经典中,在殿堂中,是可望而不行即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但的确有些老师,甚至连书本上的道理仍
7、不曾理顺.假如连这点都没做到, 能给同学什么?只能是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就像没煮熟的菜一样. 同学吃了, 自然会消化不良, 甚至因此厌食也未可知. 学了中观, 学了唯识, 但只知道些名相, 对于其中的修行原理,不甚了了.对于法义和人生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形,在佛学院中可谓比比皆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除了我们自己修学不力之外, 很多时候, 和老师没把道理讲透也有关系. 事实上,不管多深的道理,假如懂得透彻,一样可以讲得简洁,讲得直接,讲得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了.很多道理之所以难懂,主要在于表现方式复杂,而不是法义本身有多难懂. 当然,这也涉及到文化
8、背景的问题,不论是印度的论典,仍是中国古德的注解, 都表达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和表现方式.我们今日接受起来,自然会有一些隔阂. 所以,佛法也面临现代化的问题. 所谓现代化, 就是把佛法用此时最简洁接受的方式来诠释, 用此的最简洁扎根的方式来继承. 假如仅仅是照本宣科, 很多时候可能是鸡同鸭说, 台上的那个说得天花乱坠, 台下的那些却听得昏昏欲睡, 彼此根本无法接轨.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我们仍要检讨的是,学了这么多佛法,到底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作用了没有?对生命存在的困惑和苦恼能否解决?假如做不到的话,佛法对你有什么用? 有不少学佛者,包括佛学院的同学,学归学,但全部问题依旧故我,困惑仍是迷
9、惑,苦恼仍是苦恼.所学的这些,好像只是为了得个文凭,为了写写文章,为了 满意某种精神需求,甚至只是为了多一些玄谈素材,这和学佛是完全不相应的. 由于我们只是在现有的心灵系统中增加了一点佛法学问,生命本质并未因此有任何转变.假如自己在学佛过程中没有受用,却要给别人讲这些道理, 可能产生共鸣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由于你只是在转述一些概念, 而不是亲身体证的体会, 不是心田中显露出来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三、弘扬人生佛教的心得我是 1988 年到的厦门, 不经意间, 在五老峰已经住了 20 余年.由于妙老的成就,我从 1992 年就开头面对高校和社会弘法, 举办研修班及系列佛法讲座等,
10、这也是大陆教界开头弘法的起步阶段. 当时, 民众对佛教的误会仍很深, 多数都是将之视为迷信,甚至封建糟粕.另一方面,那些有心一窥佛法门径的善信,也 多半没有任何教理学问. 在这种情形下, 我就挑选人生佛教作为起点. 一是由于它的教化面比较广, 以人生和现实问题为载体, 更简洁使人接受. 二是由于它的起点比较低, 不需要太多信仰基础, 只要有心接受并付诸实践, 多少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人生佛教的弘扬, 对我自身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在此之前, 我和其他法师一样,只是想着如何怎样把深奥的法义理顺, 再尽可能清晰的传达给同学, 从未想过以佛法解决人生问题, 解决社会大众的现实
11、问题. 正是在弘法过程中, 使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明白,更多关注,更多摸索.也正由于这些摸索,我才发觉 佛法仍包蕴着以往所忽视的有用价值,不仅能将我们导向解脱, 仍能为现实人生的全部问题供应聪明引导和解决途径.这就促使我从书本中走出, 把学佛重点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经典转向现实.由于我开头熟悉到,佛法的重点不是在书本,也不是在寺院,那 都是禅宗所说的标月指. 真正的重点是在于我们的心, 以及心所制造的各种问题, 这才是指头指向的月亮,是我们需要找寻的真正目标.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人生佛教的理念,由太虚大师领先提出.其后,在两岸三的广为流传.从时 代背景来说
12、, 这一思想的显现具有积极意义. 佛教自明清以来, 显现了严峻的鬼神化、出世化等倾向, 使人以为佛教只是为亡者服务的法术, 只是遁隐山林者的寄托.所以,非但不会主动接触佛教,甚至避之惟恐不及,好像其中沾满了亡者 的不祥之气. 人生佛教的提出, 正是为了把佛教从这些误区中拉回现实, 关注此人、此时、此的的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那么,到底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好像人人皆知.事实上, 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达它的内涵. 我觉得, 现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个箩筐, 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都可以与之拉上关系. 任凭说几句生活感悟, 再从经典找句相应的内容,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 果真如此
13、吗?须知, 假如没有相当的教理素养,这种对现实人生的关注, 就会逐步失去佛法应有的内涵, 偏离出世解脱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等同于人乘佛教,这是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 是我们在弘扬人生佛教时特殊要留意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 是以“人成即佛成”为目标, 而不仅仅是要使人获得一些心灵安慰, 解决一些现实困扰. 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摸索一文中谈到, 人生佛教应当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 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 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 才能以人生佛教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个人收集整
14、理勿做商业用途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中说到,出家人有三种行为,一是凡罪 行,即凡夫的不善行为,比如为名闻利养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属于积集 福报的行为,包括布施、建寺、讲经等.三是圣道行,即成为圣贤必需具备的行 为,那就是依佛法正见修习止观,成就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事实上, 人生佛教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内涵. 假如不是以解脱为目标, 单纯将佛法作为哲学义理在谈, 作为人生指南来用, 虽然也能使人获得安静安详, 但终究是短暂而不到底的利益,不是佛陀设教的本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对汉传佛教的摸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佛教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
15、 2 年)传入中国, 至隋唐时期进展到巅峰状态.宋元之后日渐式微,走向衰落.那么,衰落的缘由是什么?对治的方法是什 么?仍是说,这种衰落根本就是无可挽回的既定事实?仍会在将来不行阻挡的衰 落下去? 2022 年初春,我发表了汉传佛教的反思一文,并引起较大反响.文中,对传统宗派的衰落之因作了探讨.我发觉,这些宗派或是有着先天不足,或是在传承过程中缺失了重要内容,所以才导致今日这样的局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如,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所在, 是简别大小乘的唯独标准. 但在修习大乘的汉传学人中, 这个特点并不明显, 自古便给民众留下消极避世的印象, 好像对社会毫无作用. 我出家时接触到的一些老
16、和尚, 最关怀的就是念佛、 了生死、往生西方.当然,这些都是出家人的本分,也是今日很多出家人需要学习的.但作为大乘佛子来说,既要解决个人生死,更要关怀大众疾苦,关怀佛教命脉,并发起“我要利益一切众生、 帮忙一切众生解脱”的大愿. 否就,算什么大乘佛子? 就这点来说,不少佛子明显不具备作为菩萨道行者的基本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有些宗派在教理部分特别丰富,但实修传承有所中断.比如天台、华 严等宗, 本是教和观都很完整的宗派. 祖师设立这些宗派的目的, 就是为了帮忙后人在浩渺的佛法海洋中找到一条解脱捷径, 这就需要通过教理获得正见, 然后将这一见的转化为观照般如, 并由此进入实相般如.
17、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 我们即使把握了见的部分, 也不懂得怎样将知见转化成止观. 由于我们缺乏专心的指导, 也没有过来人把手相携,学来学去都是在纸上打转,在嘴上喧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如禅宗,这是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其特色就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帮忙学人契入空性上有着特殊手段.但经受隋唐一花开五叶的鼎盛之后, 虽然法脉始终在传, 但更多只是一种形式或象征而已,内涵却已所剩无几. 曾经高僧辈出、气象万千的禅宗,为什么也会一路衰败下来?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缘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是不太重视基础引导, 假如不是上根利智就很难契入, 这就使它的受众始终局限在小范畴内. 其实,利根并不
18、是天生的, 同样可以培育. 那些根机较钝者, 无非是尘垢太厚, 使聪明光明难以显现. 如能设立一些基础阶段的修行, 而不是把起点定得太高, 就可以接引更多众生, 奠定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是不太重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视知见的作用, 虽然禅宗提倡不立文字, 但这绝不等于不立知见. 修禅到底要修什么?见性到底要见什么?需要明明白白. 假如根本不知道要见什么, 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只能在那里枯坐蒲团,盲修瞎练.三是缺乏明眼人的指点.由于 心行是微妙而瞬息万变的, 有缘依止在证道者身边, 时时请益, 才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否就,学人很可能在进入最终冲刺阶段时不知所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2022 年济群 法师 修学 经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