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辽、西夏、北宋.docx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辽、西夏、北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辽、西夏、北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辽、西夏、北宋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共4小题)(2021春乐山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建立者是()581 618A.隋炀帝B.唐局祖C.宋太宗D.宋太祖1. (2021 天桥区一模)“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设立御史台(2020秋曲阜市期末)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梢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以下表达
2、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别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2021春费县期中)宋朝某大臣,其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他所任官职是()A.通判B.枢密使C.转运使D.市舶使二.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共9小题)2. (2021 惠安县模拟)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这反映了()A.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B.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
3、C.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开展环境A. B. C.D.【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此题考查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马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注意题目要求“说 法正确的”。【解答】依据所学,宋辽和议的内容是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宋夏和议的内容是西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两次议和有利于边境的贸易 与开发,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开展环境。应选:Bo【点评】此题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2. (2020春河口区期末)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
4、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此题考查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据所学知,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有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结 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C项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 形成是南宋与金议和的特点。应选:Co【点评】注意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13. (2019春南江县期末)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演渊之盟。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请回答:(1)材
5、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根据材料指出,滔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浪渊之盟?【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兴起.【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辽政权建立的知识点.(2)此题考查的是澧渊之盟内容的知识点.(3)此题考查的是评价浪渊之盟的知识点.【解答】(I)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滔渊之盟 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演渊之盟的历史.与北宋议和,订立澧渊之盟的辽国是由契 丹族建立的.(2)由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浪渊之盟.”可知漕 渊之盟的内容是: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3)
6、澧渊之盟的订立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因此说澧渊之盟的订立促 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故答案为:(1)契丹族.(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3)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点评】此题以澧渊之盟的史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澧渊之盟和辽朝建立的有关知 识的记忆、理解能力.三.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共1小题)(2021春太康县期末)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 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 B.民贵君轻C.等级森严 D.重文轻武【考点】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分析】
7、此题主要考查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的相关史实。【解答】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 将,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 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据“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 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可知,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重 文轻武。应选:D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治国策略 的特点的相关史实。四.
8、王安石变法(共1小题)(2021春澄海区期末)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假设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A.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B.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考点】王安石变法.【分析】此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 可共器,假设寒暑之不可同时二【解答】由“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假设寒暑之不可同时。”得知这是由于变 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故D正确。应选:Do【点评】此题难度中档,考杳
9、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 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考点卡片1 .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兴起【学习目标】2 .契丹的兴起.辽的建立重点: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难点:辽的建立【知识概述】一、契丹的兴起兴起: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唐末,契丹人接受汉文化,有了农耕生活。二、辽的建立.建国:10世纪初,契丹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 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1 .开展: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开展,辽太宗时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 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知识延伸】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个重要的民族,于五代时期建国,与
10、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在其统治的 二百多年间,契丹人民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和蒙占高原一带做出了巨大贡献。2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 .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重点: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识概述】一、陈桥兵变1 .时间:960年.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2 .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 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3 .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二、北宋的建立.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1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
11、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 史称北宋。2 .开展(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 了南方的割据势力。宋太宗(宋太祖的弟弟):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 局面。3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1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集中军权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陆续
12、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将禁军的统领权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 牵制。实行更成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到达“强干 弱枝” “内外相制”的目的。(2)集中行政权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A.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
1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B.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局部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 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 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3.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 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影响1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
14、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2 .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学习目标】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重难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识概述】一、北宋与辽-漕渊之盟1 .背景: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渭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 来到澧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渭渊之盟。3 .结果: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4 .你如何评价海渊之盟?评价:对辽来说,漕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得到了 “岁
15、币”。对于北宋来说,澧渊 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开展史看, 演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 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开展,从 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和统一。5 .北宋抗击辽的代表:杨家将二、北宋与西夏1 .西夏的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2 .宋夏和战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西夏损失很大。和: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结果:议和以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榷场,译汉文书,积极吸取
16、汉族文化。三、归纳总结:辽、宋、夏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这说明三方势力相对均衡,暂不 具备统一的条件。辽宋议和与宋复议和,表达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有利于汉族与少 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知识延伸】1、两宋与少数政权签定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些议和?原因:统治者软弱无能、妥协退让。评价:消极:大量岁币的送纳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积极: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保持了长久的和平贸易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了民族融合。2、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开展中做出了哪些贡 献?特点:时战时和。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贡献:(1
17、)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2)促进了民族融合;(3)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学习目标】1 .宋朝的重文轻武. 土农工商重点: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难点:宋朝的重文轻武的影响【知识概述】一、宋朝的重文轻武原因:1 .唐末五代,军阀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 武将权重,乃至操纵政权、废立皇帝、改朝换代的教训,所以认定只有偃武修文才是平靖之 道是千秋万世之道。2 .宋太祖本人乃至被宋太祖所篡权的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两人都是靠手下兵变拥立、 黄袍加身做的皇帝,所以,害怕历史再次重演,必要削夺武人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 了军官的
18、权利,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措施:1、“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2、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3、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凋动军队,但无统兵 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清楚,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4、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二5、沿袭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书令)实权,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这样就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代王朝。 6、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的方法。逐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期中 必刷常 考题 西夏 北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