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11辛亥革命一、选择题L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 合立宪派张骞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 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开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答案:1)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已经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调整经济 政策的目的是自救,并非开展民族经济,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 题干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
2、宪派张骞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 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 故D项正确。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 防止其种种弊端” “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说明孙中山()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D.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作为H标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使用机器,但要防止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萌发民 生主义思想,故A项
3、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实现社会 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可知当时俄国还没有发 生I月革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民族主 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3.尚明轩在孙中山传中指出,1905年到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出身可考者有379人, 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354人,到达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师、医生8人,这两 类各占般多一点,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为数极少。据此可知,影响中国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 素是()A.思想解放程度B.经济开展水平C.
4、社会地位D.阶级属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留学生和学生占据93$以上,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和学生思想解放程度高,易于接受新的革命思想,故A项正确;经济开展水 平、社会地位、阶级属性都不是影响中国同盟会成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排除B、C、D三项。4.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或自己领导地方宣布独立,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使旧宫僚反 正。立宪派的这些行为()A.说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B.推动了立宪运动的顺利进行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立宪派的行为并不能说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排除A项;辛
5、亥革命中,立宪派 的行为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还助推了袁世凯对辛亥革命果实的篡夺,影 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应选D项,排除B项;“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说法过于绝对,且不 符合史实,排除C项。5.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土绅大局部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 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 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土绅的态度说明()A.革命受到传统上绅的抵抗B.传统土绅对革命的冷漠C. 土绅府清政府的同情理解I).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
6、出,武昌起义后,农村土绅大多持反对、观望或投机革命的态度,这是革命思想 并未深入人心的结果,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I)项正确。6.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 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A.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B.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导致了后来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可知,多数省 份仅在形式上脱离清政府,本质上依旧是原先的旧式封建政权,带有专制割据的色彩,这在无形当中 增加了后来反封建斗争的难度,应选A项;袁世凯的逼宫措施直接导致了清政
7、府的覆灭,排除B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努力成果,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是袁世凯去世之 后出现的,并非辛亥革命时期,排除D项。7 . 1911年11月7日,上海民立报刊登“北京专电:北京己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馆”,11月 29日又刊登“北京专电: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这说明当时()A.舆论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8 .民主共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C.清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D.报刊报道的事件都未加以求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立报所刊登的“北京已为大汉光复,清帝藏匿使 馆”“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均为虚假消息,但这些虚假消息在民众中的传播,有助于为革命党赢
8、得民心,为革命制造有利因素,故A项正确;B、D两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此时清 朝统治即将结束,排除C项。8.有学者说:“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 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 全体。”该学者意在强调()A.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B.民主共和理念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C.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D.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答案:1)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已基 本上脱离了神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
9、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使主权在民的权利合法性原那么得以肯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9.据下表可知,民国初年()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成分人数(人)民族资产阶级12职业革命家28政党领袖17自由职业知识分子157新政府官员73原清政府官员86士绅65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华民国第届国会议员构成涉及众多阶层,有原清政府官员、士绅、民 族资产阶级、职业革命家、新政府官员、自由职业知识分子以及政党
10、领袖,表达了中华民国政治运 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故C项正确;表格中的政党领袖、原清政府官员、士绅等均不是群众,无法体 现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只表达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涉及 众多阶层,没有表达出权力制衡,故B项错误;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0.“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 主要表达在()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推翻了封建制度C.建立中华民国和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提出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开始了比拟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11、,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两T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1912年1月1 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 成立,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故I)项错误。 1L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表达了妥协的存在,在近代中国“正 是通过这次和谈,中国人的相互容忍和相互妥协,使中国防止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战争,防止了一 次大规模的血腥屠杀”。这次“妥协、”()A.结束了中国两
12、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开展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防止了内战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防止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战争,防止了一次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可知 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开展中没有实行妥 协的和谈,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中国对抗日本的侵略有关,没有表达民主进程, 故C项错误;国共双方虽然达成“双十协定”,但没有防止内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缺乏怪,因
13、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一一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 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 怜。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 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 没有五四运动。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
14、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哪些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一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如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2)变化: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看法。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 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
15、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物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 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第三十条 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第三十i条立法院之职权如左: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员一人赞襄之。中华民国约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分别对中国社会开展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变化:由内阁制到总统制;总统的权力由小变大;议会的权力变小。(2)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民主共和思 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中华民国约法破坏了民主共和政体;总统权力过大,为袁世凯专制专制、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