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全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板块一: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积累相关名句,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意境。(重点) 2、感悟诗中寄寓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难点) 3、初步了解本课中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板块二:预习局部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 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其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 词早发白帝城等。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
2、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 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 的色彩。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最知名的诗是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约12517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 家。他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著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亲率大军北上,大 破乌桓族及袁绍残部,九月在归
3、途中路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 写下了这首诗。1、赏析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 业的远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
4、 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 切之情。次北固山下1、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 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2、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1、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的情感。2、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比照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 桥流
5、水人家)板块七:他山之石1、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在吐宇宙气象。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 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 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发奋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 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 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2、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6、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 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作者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 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 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 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 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开展的高潮。次北固山下1、姜斋诗话记载王夫之对颔联的评价,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 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
7、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 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 了。天净沙秋思1、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表达 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 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 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 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 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
8、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 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2、周德清: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小令定格)3、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人间词话板块七:课后练习1、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
9、似乎看 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 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 人的雄心壮志。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诗人希望今后能趁明月闲游,随 时拄杖敲门与主人交谈,抒发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渔家傲)梦境中词人来到皇宫,听 到皇帝
10、情意恳切地询问,漂泊的内心感到一丝温暖。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写出官吏的粗暴蛮横,间接表现了 卖炭翁的无助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劳动人民的同情。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诗人发出前路何在的疑问,表现出 诗人前途迷茫时低落的心情。答案:1、C 2、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1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题)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以下诗歌,答复以下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答
11、案】.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1 .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担忧、思念和关切之情。意对即可)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112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
12、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2 .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 .C.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 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1 .以下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 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案:1、A2例如: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 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次北固山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 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 著名的一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4、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 生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他写 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课文主题观沧海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感,表现了他渴望建 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编织出一种朦胧的意境,通过 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同情。次北固山下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的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 挚情感。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孤寂
15、愁苦的思乡之情。板块三:课文解析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8)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 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海: 渤海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分析: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 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表达 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注释:何:多么 澹澹(d a n d d 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 6 ng zh i ):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译文:海
16、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分析: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译文: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分析: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 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注释: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译文: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分析:对水何澹澹 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
17、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 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注释:日月:太阳和月亮 假设:如同.好似是 星汉:银河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 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分析: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 的,这四句那么联系
18、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 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 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 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 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 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 志
19、: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译文: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分析: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注释: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 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分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
20、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 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 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哀 之语,而悲哀之意自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释:与:给。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 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局部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 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 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分析:后两句抒情。人隔
21、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 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细加分析,那么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 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 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诗人李白通 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 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 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
22、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 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 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分析: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 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 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 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注释:潮平两岸阔
23、: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风正:顺风。悬: 挂。译文: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分析: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 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是因为光风顺还缺乏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 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 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 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
24、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 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 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 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释: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译文: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分析: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 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 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
25、,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 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 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 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 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 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 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 舞力量。
26、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生于残夜驱尽 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 的传说。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译文: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分析: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 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
27、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 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之枝蔓。昏鸦:黄昏时之 乌鸦。昏:黄昏。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诗人对温馨之家庭之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之 道路。西风:寒冷、萧瑟之秋风。瘦马:瘦骨如柴之马。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之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 人家。在古老荒凉之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之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分析: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第一幅画共18 个
28、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 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 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 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 气氛,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 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 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
29、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 情,令人倍感凄凉,衬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必注释:断肠人:形容伤心悲哀到极点之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之旅人。天涯: 远离家乡之地方。译文: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之旅人还漂泊在天涯。分析: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 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 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同圆时刻,而游子 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
30、凄凉的景象, 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 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 淋淋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板块四思维导图观沧海Y实写(壮丽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歌以咏志点时令 闻王昌龄左迁_次句叙事 龙标遥有此寄表同情三、四句抒 情表牵挂江南早春游子思乡写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二 断肠人在天涯一凄凉、冷清情景交融游子之思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写(博大胸襟)-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1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首句写景飘零之感迁谪之意卜情景交
31、融关切伤感情深意长-叙事青山之外,绿水之前次北固山下一观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思乡大雁北归,捎书洛阳板块五:课后习题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 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壮美的感觉。诗句呈现的远观之景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宏观浩大, 不免使人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第二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 什么用意?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意义,说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 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 前途命运
32、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此用来关心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 望他早日归来。第三题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 句对偶的精妙。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工整 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阔画面: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 风疾行。第四题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气氛。假设 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景物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在读者眼前,显得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共同 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给人一种断肠的凄切之感。第五题古
33、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以下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 可课外再一些。1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1 .三五二八,即农历十五、十六两日,古人以月小十五、月大十六为望日,月最 圆。正是月圆光满之时,正好与远方的人隔千里而共赏明月,共度良宵。这两句诗通过写月表 现了怀人之情。2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各地的月亮本无差异,作者偏要说故土的月亮最明;明明 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但偏要说得那么肯定,那么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 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3 ,明月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这种似乎无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 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怅惘之情。4 ,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第六题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提示: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根底上背诵,默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板块六:课堂问题设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