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讲座3复习进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周易概论讲座3复习进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概论讲座3复习进程.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易概论讲座3取象取象n n“拟物取象”:初爻多取在下之物,上爻多取在上之物。取象取象n n“远取诸物”n n乾卦n n初九爻:“潜龙勿用。”n n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n n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n n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n n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n n上九爻:“亢龙有悔。”两种常见的错误两种常见的错误n n全取说卦及汉人的易象以解卦爻之辞,凭古易的一点断文碎义,苦苦探索那些久已亡佚的取象之法,势必走上支离卦象以就经文,生拉硬扯以顺己意的旧路数。n n认为周易的卦爻之辞与象毫无关联,干脆全盘否定古人以象解经的传统路子,纯以训诂解经,因古时字少
2、,遂借通假之便随意训释,使训诂学成为一支点木成金的魔术棒。周易的取象周易的取象n n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种。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说卦所记载:n n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n n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n n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3、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因为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即已很熟练地运用这些卦象对周易进行分析了。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左传昭公五年:“庄叔以周易筮之曰:离,火也,艮,山也”再加国语晋语:“司空季子曰: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等等。由左传国语的这些记载看,其八卦之象与说卦基本相同,因此,早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八卦之象就被用来解说周易了。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两卦相重而生“六画之象”,这就是系辞中所谓“八卦相荡”而生成的六十四卦。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六
4、画之象包含内外两个经卦,亦称上下两卦。据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代的人称内卦曰“贞”,称外卦曰“悔”。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汉人在其注释周易经文的著作中,认为每个卦体的阴阳爻画之间,还有着“承”、“乘”、“比”、“应”、“据”、“中”的关系。自汉人始,迄清人止,历代的易学家在注释经文,阐述易象时,他们都离不开运用这些关系来分析每卦的卦象。“承承”n n所谓“承”,一般指一卦的卦体中,若阳爻在上,阴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称之谓“承”。古人称之谓“初承二”。“承承”n n随卦六二爻:“系小子,失丈夫。”虞翻注曰:“承四隔三,故失丈夫。”(周易集解随卦)意思是说,在随卦中,六二爻是阴爻,位置在下
5、,九四爻是阳爻,象征“丈夫”,位置在上,六二爻“承”九四爻,又被六三爻在中间阻隔,因而“失丈夫”。“承承”n n谦卦初六爻辞中“谦谦君子”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注曰:“初在最下为谦,二阴承阳亦为谦,故曰谦谦也。二阴一阳,相与成体,故曰君子也。”意思是说,在谦卦卦体中,初六爻为阴爻,位置在最下,本有谦让的意思。初六爻与六二爻都“承”九三阳爻,也有谦旨,故称之谓“谦谦”,“乘乘”n n所谓“乘”,一般指六画之象中,若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下面的阳爻称之谓“乘”。古人称“上乘五”。“乘乘”n n屯卦中,六二爻为阴爻,初九爻为阳爻,六二爻在初九爻之上,故曰“二乘初”。他注此卦上六爻“乘马班如”一
6、句,亦曰:“乘五也。”意思是说,屯卦上六爻为阴爻,九五爻为阳爻,上六爻在九五爻之上,故注谓“乘五也”,指上六阴爻“乘”九五阳爻。“乘乘”n n若一个卦体中,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以称“乘”。如谦卦六五爻辞中“不富以其邻”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曰:“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意思说,对于六五爻来说,“邻”是指六四爻与上六爻,因为这两爻都与六五爻相邻,故说“邻谓四与上也”。同时,在谦卦卦体中,自六四爻起,它与六五爻及上六爻都“乘”九三阳爻,故谓“自四以上乘阳”。“比比”n n所谓“比”,指在一卦的卦体中,其相邻两爻若是有一种相亲密的关系,称之为“比”。如其初爻与二爻
7、;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等都可以称“比”。若相邻两爻,一爻为阴,一爻为阳,较善于得“比”。“比比”n n虞翻多以此注易。如比卦六四爻:“外比之贞吉。”虞翻注曰:“在外体故称外,得位比贤,故贞吉也。”意思说,在比卦中,六四爻位置在外卦,所以说“在外体”,六四爻是阴爻,位置在第四爻,第四爻是“阴位”,今阴爻而居阴位,故称“得位”,又因六四爻与九五爻有相“比”的关系,故称“得位比贤”。“应应”n n易纬易纬 乾凿度:乾凿度:“三画以下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为地,四画以上为天。”“”“动于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之
8、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上则应于天之上。”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在六画之象中,其初爻与四爻,在六画之象中,其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汉人认为有着一种呼应的关系。汉人认为有着一种呼应的关系。这种呼应关系被汉代易学家称这种呼应关系被汉代易学家称之谓之谓“应应”。“应应”n n临卦初九爻:“咸临,贞吉。”虞翻注谓:“得正应四,故贞吉也。”意思说,初九爻为阳爻,又在阳位,阳爻居阳位,故谓“得正”。在这一卦中,初九爻应六四爻,故谓“应四”。六四爻为阴爻,又居阴位,也“得正”,由初九爻与六四爻这样两个“得正”的卦爻互“应”,虞翻认为这就是此爻“贞吉
9、”的原因。“应应”n n睽卦卦辞中有睽卦卦辞中有“小事吉小事吉”一语,一语,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二五二五相应,君阴臣阳。相应,君阴臣阳。”意思是说,在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九二爻与六五爻有着这一卦体中,九二爻与六五爻有着相相“应应”的关系。六五爻为的关系。六五爻为“君君”(”(汉人汉人以第五爻为天子,详见后以第五爻为天子,详见后),然而却,然而却是阴爻,九二爻是阳爻,但却是臣是阴爻,九二爻是阳爻,但却是臣爻,同时,又是阳爻居阴位,阴爻爻,同时,又是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互相居阳位,互相“失位失位”,所以此卦只,所以此卦只能能“小事吉小事吉”了。了。“据据”n n所谓“
10、据”,在一卦的卦体中,一般指阳爻立于阴爻之上,则此阳爻对于下面的阴爻称之谓“据”。古人解易之书称谓“二据初”。“据据”n n以蒙卦为例,周易集解引虞翻注该卦九二爻曰:“应五据初。”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九二爻应六五爻,故曰“应五”。同时,九二爻为阳爻,初六爻为阴爻,九二阳爻既在初六阴爻之上,就是九二爻“据”初六爻了,故谓“据初”。“据据”n n在一个卦体中,若只有一个阳爻,在一个卦体中,若只有一个阳爻,其余都是阴爻,而此阳爻的位置其余都是阴爻,而此阳爻的位置在卦体中又比较偏上,则此阳爻在卦体中又比较偏上,则此阳爻对其余阴爻皆可以称对其余阴爻皆可以称“据据”。如。如豫卦九四爻豫卦九四爻“由豫,
11、大有得由豫,大有得”一句,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一句,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意思是意思是说,在这一六画之象中,九四爻说,在这一六画之象中,九四爻为阳爻,它一爻可以为阳爻,它一爻可以“据据”其他五其他五阴,豫卦内卦为坤,坤为众,阴,豫卦内卦为坤,坤为众,故谓故谓“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据有五阴,坤以众顺”。“中中”n n所谓所谓“中中”,又被汉以来,又被汉以来的易学家们称为的易学家们称为“居中居中”“”“得中得中”“”“处中处中”等,一等,一般系指一卦卦体中的般系指一卦卦体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第二爻与第五爻(但也但也有例外有例外),因为第五爻,因为第五爻为外卦之
12、为外卦之“中中”,第二,第二爻为内卦之爻为内卦之“中中”。“中中”n n临卦九二爻“咸临吉,无不利”,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得中多誉。”意思是说,九二爻位置在内卦之“中”,故曰“得中多誉”。n n以上我们简略叙述了“六画之象”中的“承”,“乘”,“比”,“应”,“据”,“中”。如果我们看汉唐以来各家易注,必然会遇到他们运用这些术语分析卦象,阐释经文。故应对这些术语有个粗浅的了解,以便于掌握自汉唐至明清传统研究周易的方法。方位之象方位之象n n何谓“方位之象”?方位之象指八经卦所象征的八个方位。即: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西南;兑为正西。n n至宋,这“方
13、位之象”又有“先天方位”与“后天方位”之分。说卦中论述的八卦方位被称作“后天方位”。按宋人的说法,这“先天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象形之象象形之象n n何谓何谓“象形之象象形之象”?”?举举鼎卦为例,鼎鼎卦为例,鼎卦之所以称卦之所以称“鼎鼎”,恐怕就是因为组成该恐怕就是因为组成该卦的六个爻画俱有卦的六个爻画俱有“鼎鼎”的形象。我们看:初的形象。我们看:初六爻像六爻像“鼎鼎”之足,九之足,九二爻、九三爻及九四二爻、九三爻及九四爻像爻像“鼎鼎”之腹,六五之腹,六五爻像爻像“鼎鼎”耳,上九爻耳,上九爻像像“鼎鼎”之铉。之铉。爻位之象爻位之象n n所谓“爻位之象”
14、,据易纬乾凿度,在每卦的六个爻画中,古人以初爻为“元士”,以第二爻为“大夫”,第三爻为“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曰:“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是也。”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系辞中说:“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及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这些话很可能说的“互体之象”,不然何以“非其中爻不备”?何以“同功而异位”
15、,提出了“二与四”“三与五”?特别是这个“迭用柔刚”的“迭”字,更是发人深思。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郑玄在礼记正义缁衣中注恒卦九三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曰:“互体为乾,乾有刚健之德。体在巽,巽为进退,是不恒其德也。又互体为兑,兑为毁折,是将有羞辱也。”意思是说,在恒卦中,九二爻、九三爻与九四爻互体为经卦乾。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颐卦,其卦辞中有“观颐自求口实”一句,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自二至五有二坤。”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贲卦初九爻:贲卦初九爻:“贲其趾,舍车贲其趾,舍车而徒。而徒。”虞翻曰:虞翻曰:“应在震,震为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足
16、,故贲其趾。”意思是说,在这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初九爻的应爻是六四一卦体中,初九爻的应爻是六四爻,而九三爻与六四爻、六五爻爻,而九三爻与六四爻、六五爻互体成震,六四爻作为初九爻的互体成震,六四爻作为初九爻的应爻,位置居互体得出的经卦震应爻,位置居互体得出的经卦震之之“中中”,故谓,故谓“应在震应在震”。而在。而在说卦中震为足,虞翻认为这说卦中震为足,虞翻认为这就是爻辞称就是爻辞称“贲其趾贲其趾”的原因所在。的原因所在。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东汉人讲易,除用“互体之法”解卦外,如上所述,又用“连互”之法解释着一些卦爻辞的来源。这种“连互”之法既然被东汉的一些易学大家所运用,其法恐
17、怕也有所本。只有魏人王弼不信互体之说,他注易排斥互体不用。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所谓“反对之象”,系将一个六画之象颠倒过来,这样就成了另一新的卦体。举否卦为例,将否卦的六个爻画颠倒过来,这样便成了泰卦。这种六个爻画的颠倒,古人又称之谓“倒象”“反易”。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在这种互为反对之象的两卦中,其前一卦初爻爻辞的吉凶,绝大部分和后一卦上爻爻辞的吉凶相同。例如屯卦初九爻:“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蒙卦上九爻:“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卦的爻辞干脆就在其反对之象的另一卦里又写上了。如损卦六五爻:“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损卦的反对之象是益卦。
18、损卦六五爻画经颠倒之后,即为益卦六二爻画,而益卦六二爻辞为:“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古人曾运用古人曾运用“反对之象反对之象”,探求过一些卦爻之辞的,探求过一些卦爻之辞的由来。如临卦,其卦辞曰:由来。如临卦,其卦辞曰:“元亨利贞,至于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八月有凶。”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十二辟卦中,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十二辟卦中,观卦为八月之卦,而临卦为观卦的观卦为八月之卦,而临卦为观卦的“反对之象反对之象”,故称,故称“八月有凶八月有凶”。n n不管此解是否有据,总之,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下不管此解是否有据,总之,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下来的:周易古经的作者,肯定使用了来
19、的:周易古经的作者,肯定使用了“反对之反对之象象”,因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正是以,因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正是以“反对之反对之象象”作基础的。作基础的。“象象”n n自春秋战国起,经汉唐至明清止,以易象解释经文,一直是两千多年来易学长河中的一支主流,正因如此,它也是今人应该重新探讨和评价的地方。今天,在探讨研究周易古经经文时,不应把两千多年来前人有关易象的研究统统否定。关于卦变关于卦变n n说卦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n n历来治易者认为,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卦与卦间往往有着某种变化联系。此一卦,是由彼一卦变化而来。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变化联系,被称之谓“卦变”。彖等对卦变的描述彖等对卦变的描述
20、n n像系辞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以动者尚其变。”“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等等。彖彖 n n彖彖 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始交而难生。”n n彖彖 蛊:蛊:“刚上而柔下。刚上而柔下。”n n彖彖 剥:剥:“柔变刚也。柔变刚也。”n n彖彖 复:复:“刚反,动而以顺行。刚反,动而以顺行。”n n彖彖 咸: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21、。”n n彖彖 恒:恒:“刚上而柔下。刚上而柔下。”n n彖彖 升: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n n彖彖 涣: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乎位而上同。刚来而不穷,柔得乎位而上同。”n n彖彖 贲:贲:“柔来而文刚。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刚上而文柔。”等等。等等。周易古经之卦变周易古经之卦变n n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人们会看到:此一卦的卦爻辞中,往往含有彼一卦卦名。n n小畜卦初九爻:“复自道,何其咎,吉。”n n履卦九五爻:“夬履,贞厉。”n n离卦初九爻:“履错然,敬之无咎。”n n蒙卦六四爻:“困蒙吝。”n n需卦初九爻:“需于郊,利用恒,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易 概论 讲座 复习 进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