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说课讲解.ppt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说课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说课讲解.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法第一页,共26页。n韩 娟n n n18967378751第二页,共26页。绪论绪论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属性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属性1、劳动法的产生、劳动法的产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劳动关系的普遍化和大众化劳动关系的普遍化和大众化雇雇佣关系被视为财产关系由民法佣关系被视为财产关系由民法(mnf)调调整整雇主与雇员利益失衡雇主与雇员利益失衡劳动立法解决劳动立法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年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2、社会保障法的产生、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
2、动力劳动者不得不劳动者不得不背井离乡背井离乡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丧失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丧失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保障劳动者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保障劳动者福利国福利国家的全民保障家的全民保障第三页,共26页。第四页,共26页。n3、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n社会法,是指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zhdng)的、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n狭义的社会法:社会保障法n中义的社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n广义的社会法:除前述法律外,还包括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
3、正当竞争法等第五页,共26页。n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典型的社会法:n第一,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二者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劳动社会化的产物n第二,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调整(tiozhng)模式来看,二者都呈现出公私兼容的属性n第三,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利益架构来看,二者都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第六页,共26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础理论劳动法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bijng)(一)圈地运动:雇主和雇员形成的前提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二)身份解放:实质平等的需求 启蒙运动以及革命运动等使人们逐渐脱离了“政治身份”、“血
4、缘身份”的束缚,迎来了身份解放,获得了独立的主体地位,能够基于自主意志订立契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三)工业革命:社会关系的转变(四)工业劳动社会化的法律调整劳动法的产生第七页,共26页。圈地(qun d)运动第八页,共26页。n n二、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n n(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n n1、劳动法中的劳动、劳动法中的劳动n n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从属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从属性n n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契约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契约性n n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职业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职业性n n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有偿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有偿性n n(劳动力使用
5、权与劳动报酬所有权的交换)(劳动力使用权与劳动报酬所有权的交换)n n2、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n n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的一切社会关系(shhugun xi)的法律。的法律。第九页,共26页。n n(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n n1、劳动关系、劳动关系n n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酬的社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
6、酬的社会关系。会关系。n n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的特点:n n(1)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实质上的人身属性实质上的人身属性n n 劳动力的存在与劳动者的人身不可分离;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与劳动者的人身不可分离;劳动力所有权交换力所有权交换(jiohun)过程以及交换过程以及交换(jiohun)目的具有人身保障性目的具有人身保障性n n(2)从属性与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从属性与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实质上的从属性实质上的从属性第十页,共26页。n2、与劳动关系(gun x)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gun x)n(1)劳动
7、行政关系(gun x)n(2)社会保险关系(gun x)n(3)劳动市场服务关系(gun x)n(4)劳动团体关系(gun x)n(5)劳动争议处理关系(gun x)第十一页,共26页。n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n(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n1、立法指引指引劳动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及其秩序性的维护n2、法律适用准则指引劳动法律规范的解释,弥补规范漏洞n3、行为准则提示人们(rn men)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第十二页,共26页。n(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n1、劳动权平等原则n宪法规定“国家通过(tnggu)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
8、和福利待遇。”n(1)在就业促进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则体现为平等就业n(2)在劳动基准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则体现为待遇均等n(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则体现为劳动条件平等第十三页,共26页。n2、劳动自由原则n(1)在劳动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体现为契约自由n 缔约自由n 辞职自由: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n(2)在集体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体现为结社自由与团体(tunt)自治n 工会团体(tunt)的人格独立;工会团体(tunt)的行动自治n 劳动合同法第51条第1款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9、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n(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体现为禁止强迫劳动第十四页,共26页。n3、倾斜保护原则n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一般劳动者和特殊劳动者之间,倾斜保护特殊劳动者的权益。n(1)在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要体现为解雇保护n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法 调整 对象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