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主讲人李健胜ppt课件.ppt
《秦汉史主讲人李健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史主讲人李健胜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汉史主讲人李健胜ppt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前 言一、先秦史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一)、时间范围1、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2、秦、西汉、新、东汉。(二)、涉及的领域1、政治史: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2、社会史:社会组织和生活风俗的变迁;3、经济史:农业、手工业、商业;4、思想文代史:史学、文学、艺术等。二、秦汉史相关史料史记;汉书;后汉书;东观汉记;七家后汉书;三国志;楚汉春秋;西京杂记;风俗通义;华阳国志等。三、先秦史研究的现状
2、(一)、研究现状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奠基时期。魏晋以降,历代政权的各项制度基本以秦汉之制为基准而发展变化,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基于秦汉历史这一重要特点,秦汉史研究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二)、主要关注点:秦汉社会问题研究;秦汉官制研究;两汉经学研究;秦汉历史人物研究;秦汉民族关系研究;两汉思想文化研究。(可参考周天游等: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三)、重要的当代研究成果1、综合性著作:劳干:秦汉史,华冈出版有限公司;吕思勉: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何兹全:秦汉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田昌五等编:秦汉史,人民出版社;林剑鸣等: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祝中熹:早期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专题性著作程树德: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陶希圣:西汉经济史,商务印书馆;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大出版社;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谢国桢:两汉社会生活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一章 秦朝第一节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 公元前221年,秦始
4、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秦王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一)、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室
5、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二)、郡县制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把战国时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县设县令或县长,此外还有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再分为若干乡,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二、巩固统一的措施(一)、迁徙富豪,销毁兵器。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和富豪到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为了防止旧贵族反叛,秦始皇还下令将六国流散于民间的兵器收缴起来,集中到咸阳,加以销毁,改铸成12个铜人。(
6、二)决通川防,修治驰道 为了消除反秦势力可能利用的地形或建筑设施,秦始皇命令拆除各国的旧城郭,决通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河道堤坊,平掉了易于据守的险阻。为加强全国的统治,又修了以咸阳为中心东至今浙江、江苏、山东,南至今湖北、湖南,西至今甘肃东部,北至今河北和山西北部的驰道。还修了专为加强北面边防的直道。形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由于长期分裂割据,各国的文字极不一致,这对统一后的秦朝推行政令和文化交流造成严重障碍。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主持统一文字,制定出字形固定,笔画省略,书写方便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战国文字比较图 返回(四)
7、、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废除六国旧币,制定新的统一货币,规定货币分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线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五)、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也相当混乱。秦统一后,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国,并专门颁发诏书。度量衡的统一对于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八斤秦权)(六)、加强政治思想统治 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又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
8、驳,于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其他全部交官府销毁的农书以及国家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其他全部交官府销毁的“焚书”建议,得到秦始皇批准,并得以在全国实施。次年,又由于一些儒生对秦始皇进行诽谤,秦始皇下令将逮捕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土全部坑杀,即“坑儒”事件。秦始皇以焚书坑儒的手段统一思想,是“师古”与“法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秦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疆域图返回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朝的残暴统
9、治 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对劳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非常残酷的,主要表现为沉重的徭役、兵役和残酷的刑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巡行途中,接替他的是少子胡亥,是为秦二世。秦二世之昏庸、残暴程度不亚于秦始皇,广大农民“力罢(疲)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用其求”(汉书贾山传),生活陷入绝境。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在秦二世时期爆发了。秦始皇陵示意图 阿房宫图返回返回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发动处于绝境的戍卒举行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大泽乡起义不久,农民军攻克了陈县(今河南
10、淮阳),在起义百姓的拥戴下,陈胜被立为王,国号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三、秦王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牺牲以后,反秦斗争暂时受到挫折,但斗争的新高潮很快兴起,继续领导农民进行反秦斗争的主要是项羽和刘邦。项梁、项羽均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与秦王朝有很深的仇恨。刘邦为泗水亭长,在沛地起义后投奔项梁,受其节制。公元前207年7月,刘邦率起义军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刚刚当了46天的秦王子婴向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参考书目1吕思勉: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3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5翦伯赞:秦汉史,北
11、京大学出版社。6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7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8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9王云度、张文立主编:秦帝国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考题1秦维护统一的措施。2秦代如何加强文化统治?主要采取哪些措施?3如何评价“焚书坑儒”?4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万里长城)(直道遗址)(将军俑)(铜连马)第二章 西汉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统治制度与国家政策一、汉承秦制”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于长安。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基本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仅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汉的行政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完全和秦相同,只是到景帝以后名称上有些改变。二、西汉初年的国家政策 刘邦当
12、了皇帝以后,要士人陆贾总结历代兴亡,特别是秦的“二世而亡”的经验教训,为他的统治提供借鉴。陆贾根据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凋敝的实际情况,主张“无为而治”,得到刘邦的赞赏。陆贾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实际,符合刘邦当时的建国思想。汉初还对匈奴、南越的羁糜政策。西汉初年各项政策实行的结果是使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到文帝和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兴盛局面。三、汉初的中央集权(一)、治安策和削藩策 为解决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贾谊和晁错分别上了治安策和削藩策。景帝时开始削剪诸侯王的地盘,这引起了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尖锐矛盾。(二)、平定七国之乱
13、七国之乱是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实则要夺王位。景帝命太尉周亚夫以武力镇压,七国被废除。此后,汉武帝在制度上解决了刘邦封立诸侯王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之时,采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之制,使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政治也比较清明。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专制统治。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一、改革政治体制 建立“中朝”中朝是由皇帝身边较低级的官吏和待从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形成的目的是削弱丞相的权力,使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而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成“外朝”。“中朝
14、”是皇帝的御用工具。设置刺史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分全国为13个州郡(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推恩令和附益法 为彻底解决诸侯王问题,主父偃上推恩策,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侯归郡管辖。武帝采纳了此建议,下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武帝又制定附益之法,不允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二、强化军队 汉武帝时,在中央常备兵中,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期门、羽林军,隶属南军。此外,又增加楼船(水军)等军种。军队的加强,使中央集权有了更坚强的支柱,同时也加强了对外作战和对内镇压
15、的能力。汉武帝陵三、改革财政 汉武帝强收盐铁归国家垄断经营。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实行算緍。算緍即征收财产税,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两千钱即纳税一算(120钱)。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以改变货币混乱的局面,并严禁各郡国私人仿铸。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此后,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后期的统治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大兴太学、置明师,培养人材,以选拔官吏。建元五年(前136年),又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凡通一经以上者,即可补为
16、官吏。此后,儒学成了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攻读五经成了干禄仕进的敲门砖。第三节 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兴修水利 西汉时开凿了大量水渠,其著名者有利用黄河水的漕渠、白渠等。还创造了井渠法。汉武帝时修治黄河也是一项重大功绩。手工业的发展 西汉一代的冶铁业有很大的发展,到西汉后期,铁器皿和铁兵器基本上代替了铜器皿和铜兵器。商业的发展 西汉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十几个大的经济区。长安是关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二、民族关系的发展 西汉时期,统一的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当时中国境内的汉、匈奴、西域各族、越族以及西南、东南、东北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虽然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存
17、在着矛盾或者有过战争,但人民之间融合的趋势增长了,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开发了祖国的边疆,构成了西汉时期丰富多彩的生动历史场面。(一)、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西汉一代,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刘邦至景帝时期,为屈辱的和亲阶段。此时汉初的经济急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无力对匈奴作战。文景时期,这一时期对匈奴虽然仍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已开始为反击匈奴积极进行准备。第二阶段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进入反击匈奴阶段。反击匈奴战争主要在公元前133年-前119年间进行,先后打了十几仗,其中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有三次。战争的结果,使匈奴大败而北徙漠北,汉政府于北部与西
18、部设郡、屯田,并开辟了通往西域地区的重要通道。第三阶段为昭君出塞及其以后的和睦相处阶段。与降汉的呼韩邪部和亲,汉匈40多年未发生战争,双方有互市关系,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二)、西汉与西域的关系 西域是我国古代对西部疆域的惯用名称。这里沙漠多,土地少,人们居于河流灌溉的绿州上,共有36国,大部分随牲畜逐水草而居,无定处。汉武帝时,为准备反击匈奴,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联合大月氏与乌孙国夹击匈奴。张骞历经十多年艰辛,出使虽未达到预定目标,但到了许多国家,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风俗等情况,扩大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晚期于西域地区设置行政机构并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 主讲 人李健胜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