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症状-病因教学提纲.ppt
《神经内科症状-病因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症状-病因教学提纲.ppt(1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神经内科症状内科症状-病因病因2瘫痪瘫痪paralysisparalysisv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v分类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类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肌源性瘫痪3运动传导径路运动传导径路4 一、痉挛性瘫痪一、痉挛性瘫痪 spastic paralysis5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paralysis of upper motor neuron中枢性瘫痪 central paralysis硬瘫6paralysis ofparalysis of upper motor neuronupper motor neuron 指大
2、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指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下行锥体束胞及其轴突形成的下行锥体束(包括皮质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病变所致的瘫痪病变所致的瘫痪7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一)(一)瘫痪分布特点瘫痪分布特点(二)(二)临床表现特点临床表现特点(三)(三)肌电图检查特点肌电图检查特点8 (一)瘫痪分布特点(一)瘫痪分布特点单瘫单瘫偏瘫偏瘫截瘫截瘫四肢瘫痪四肢瘫痪9v单瘫monoplegia指一个肢体的瘫痪指一个肢体的瘫痪常由于皮质运动区的常由于皮质运动区的局灶损害而造成局灶损害而造成10v偏瘫 hemiplegia一侧
3、肢体的瘫痪一侧肢体的瘫痪常由一侧锥体束的损常由一侧锥体束的损害造成害造成11v截瘫 paraplegia指双下肢的痉挛性指双下肢的痉挛性瘫痪瘫痪常由胸段脊髓中下常由胸段脊髓中下行的双侧锥体束损行的双侧锥体束损害造成害造成12v四肢瘫指四个肢体的瘫痪指四个肢体的瘫痪由于脑及脊髓内支配由于脑及脊髓内支配四肢的双侧皮质脊髓四肢的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造成束损害造成13 (二)临床特点(二)临床特点1.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或痉挛性2.肌腱反射增强3.锥体束征阳性(Babinski sign)4.无肌肉萎缩及肌束震颤14 (三)肌电图检查表现特点(三)肌电图检查表现特点 正常15二、弛缓性瘫痪 flacci
4、d paralysisflaccid paralysis16v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paralysis of lower motor neurone v周围性瘫痪 peripheric paralysis v软瘫 soft paralysis17paralysis of lower motor neuroneparalysis of lower motor neurone 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的轴突损害时引起的瘫痪。的轴突损害时引起的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接受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 及小脑系统各方面传来的冲动,并将各方面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
5、围神经传导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18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一)(一)瘫痪分布特点瘫痪分布特点(二)(二)瘫痪的临床特点瘫痪的临床特点(三)(三)肌电图检查特点肌电图检查特点19(一)瘫痪分布特点(一)瘫痪分布特点v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或周围性分布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或周围性分布v瘫痪与节段性神经支配或周围神经支瘫痪与节段性神经支配或周围神经支配相一致配相一致20 (二)瘫痪的临床特点(二)瘫痪的临床特点1.1.肌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2.2.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3.锥体束征阴性锥体束征阴性4.4.早期出现肌肉萎缩,可伴有肌束震颤早期出现肌肉萎缩,可伴有肌束震颤
6、21(三)肌电图检查特点(三)肌电图检查特点v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v出现失神经电位出现失神经电位22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临床鉴别要点 表表 现现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萎缩肌萎缩 无 有 肌束震颤肌束震颤 无 有 腱反射腱反射 增强 减弱或消失 肌张力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 降低 病理征病理征 瘫痪瘫痪分布分布 广泛 局限23三、瘫痪的定位诊断三、瘫痪的定位诊断24(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1.1.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区2.2.皮质下白质皮质下白质3.3.内囊内囊 internal capsuleinterna
7、l capsule4.4.脑干脑干 brain stembrain stem5.5.脊髓脊髓 spinal cordspinal cord251.皮质运动区病灶对侧单瘫病灶对侧单瘫 病灶对侧局部抽搐病灶对侧局部抽搐26 2.皮质下白质对侧单瘫对侧单瘫对侧不均等性偏瘫对侧不均等性偏瘫273.内囊28一侧内囊损害时,引起对侧一侧内囊损害时,引起对侧“三偏综合征三偏综合征”即病变对侧偏瘫即病变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锥体束受累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辐射受累丘脑辐射受累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累视辐射受累294.脑干 一侧脑干损害时,产生一侧脑干损害时,产生交叉性瘫
8、痪交叉性瘫痪综合征综合征即病变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即病变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和脑神经上运动神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和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经元性瘫痪304.脑干Weber syndromeWeber syndrome中脑大脑脚病变中脑大脑脚病变病灶侧动眼神经病灶侧动眼神经 瘫痪瘫痪对侧偏瘫对侧偏瘫31 双侧脑干损害,产生病变平面双侧脑双侧脑干损害,产生病变平面双侧脑 神经周围性瘫,病变平面以下脑神经神经周围性瘫,病变平面以下脑神经 及四肢中枢性瘫痪及四肢中枢性瘫痪4.4.脑干脑干325.脊髓 spinal cordv半切损害半切损害v横贯性损害横贯性
9、损害33v半切损害半切损害34v半切损害半切损害病变水平以下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35 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各种感觉缺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6 高颈髓高颈髓 (C1 C4)横贯性损害部位横贯性损害部位 颈膨大颈膨大(C5 T2)胸胸 髓髓(T3 T12)腰膨大腰膨大 (L1 S2)脊髓不同平面损害时出现的肢体瘫痪是不同脊髓不同平面损害时出现的肢体瘫痪是不同37 高颈髓高颈髓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侧皮质脊髓损害)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颈膨大颈
10、膨大 (双侧脊髓前角细胞损害)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侧皮质脊髓损害)胸髓胸髓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双侧皮质脊髓损害)腰膨大腰膨大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双侧脊髓前角细胞损害)38(二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1.1.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 2.2.前根前根 3.3.神经丛神经丛 4.4.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391.脊髓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型分布无感觉障碍及疼痛代表性疾病是什么?代表性疾病是什么?40 急性发病:脊髓灰质炎代表性疾病 慢性起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412.前根 瘫痪呈节段型分布瘫痪呈节段型分布 伴有根性疼痛伴有根性疼痛 常见于脊髓外肿瘤常见于脊髓外肿瘤423.神
11、经丛 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非特异性炎症,如臂丛神经炎,典型表现为肩部和上肢剧烈疼痛,并出 现上肢肌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 过敏或感觉异常、感觉减退等43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和皮区的感觉障碍单神经损害,如桡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损害,如多发性神经病。44桡神经损害时,其所支配的肱三桡神经损害时,其所支配的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伸肌、指头肌、肱桡肌、桡侧腕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旋后肌、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示指固有肌麻痹,使拇长展肌、示指固有肌麻痹,使不能伸肘、伸腕及伸指,出现腕不能伸肘、伸腕及伸指,出
12、现腕下垂。下垂。因桡神经是混合神经,故同因桡神经是混合神经,故同时伴有如图所示的感觉障碍分布。时伴有如图所示的感觉障碍分布。45 多发性神经病,也叫末梢多发性神经病,也叫末梢神经炎,典型表现是四肢对称神经炎,典型表现是四肢对称性软瘫及末梢型感觉障碍。性软瘫及末梢型感觉障碍。2 痛痛 疼痛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疼痛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症状。疼痛按照一种疾病症状。疼痛按照病理生理学分类,可分为病理生理学分类,可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三受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三类。慢性疼痛的处理是神类。慢性疼痛的处理是神经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经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疼痛病理学分
13、类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并存感受性疼痛并存肌体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肌体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肌肉骨骼肌肉骨骼,皮肤或内脏皮肤或内脏)2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混合性疼痛混合性疼痛如:如:周围性周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DPN)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术后神经病变术后神经病变创伤后神经病变创伤后神经病
14、变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中枢性中枢性卒中后神经痛卒中后神经痛如:如:腰背神经根病所致疼痛腰背神经根病所致疼痛癌痛癌痛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如:如:感染所致疼痛感染所致疼痛骨折后肢体疼痛骨折后肢体疼痛骨关节炎的关节痛骨关节炎的关节痛术后内脏痛术后内脏痛1.Robert H.Dworkin,et al.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02(18):3433492.The Merck Manuals.Types of pain.August 2007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亟待解决50岁以上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在疱疹治愈岁以上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在疱疹治愈3个月后,个月后,
15、50%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4%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高达高达20%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患术后神经痛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患术后神经痛1/3的肿瘤患者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肿瘤患者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或不伴有伤害感伴或不伴有伤害感受性疼痛受性疼痛)7%的腰背痛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腰背痛为神经病理性疼痛Raymond L.Rosales,et al.School of Neuropathic Pain: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
16、ain.2008,12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焦虑和睡眠障碍是最常见伴随症状 焦虑症或焦虑症或抑郁症抑郁症恶性循环导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质量下降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疼痛疼痛Raymond L.Rosales,et al.School of Neuropathic Pain: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pathic Pain.2008,12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急性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经根神经
17、病 酒精性多发神经病酒精性多发神经病 化疗引起的多发神经病化疗引起的多发神经病 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 嵌压性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嵌压性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HIV感觉神经病感觉神经病 医源性神经痛(如,乳房切除术医源性神经痛(如,乳房切除术后痛或开胸手术后痛)后痛或开胸手术后痛)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 营养缺陷相关性神经病营养缺陷相关性神经病 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 幻肢痛幻肢痛 放疗后神经丛病放疗后神经丛病 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神经根病(颈、胸或腰骶)毒物接触相关性神经病毒物接触相关性神经病 创伤后神经痛创伤后神经痛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
18、病理性疼痛常见类型卒中后疼痛卒中后疼痛丘脑痛丘脑痛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 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 创伤后脊髓损伤性疼痛创伤后脊髓损伤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空洞症缺血后脊髓病压迫性脊髓病 HIV脊髓病 放射后脊髓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对传统镇痛药物作用的重新评价对传统镇痛药物作用的重新评价 传统镇痛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仅无效而传统镇痛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仅无效而且不安全且不安全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推荐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推荐一线用药一线用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TCA)如阿米替林和去甲
19、替林对各种不)如阿米替林和去甲替林对各种不同疼痛均有效,尤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广泛的镇痛作同疼痛均有效,尤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广泛的镇痛作用在中。但因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抗胆碱能的性质所以用在中。但因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抗胆碱能的性质所以可能具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做出防治措施,。可能具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做出防治措施,。新一类抗抑郁药物新一类抗抑郁药物 5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取抑制剂(SSNRISSNRI)较三环类抗抑郁药更易耐受且不良反)较三环类抗抑郁药更易耐受且不良反应少。应少。研究证实洛西汀与文拉
20、法辛在治疗痛性多发性神研究证实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在治疗痛性多发性神经病时是有效的,但是其他药物证据不足。经病时是有效的,但是其他药物证据不足。钙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2-配体拮抗剂配体拮抗剂 普瑞巴林同位于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末端的钙离子普瑞巴林同位于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末端的钙离子通道结合,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这两个药物通道结合,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这两个药物疗效显著、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耐受性好已经逐渐成为首选。副作用较少、耐受性好已经逐渐成为首选。但是用药剂量但是用药剂量要根据肾功能而定。要根据肾功能而定。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局部应用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非特异性阻断疼痛异利多卡因通过非特异
21、性阻断疼痛异位外周传入纤维钠通道减轻疼痛,位外周传入纤维钠通道减轻疼痛,不会引起皮肤麻木。利多卡因局不会引起皮肤麻木。利多卡因局部使用没有相关的全身性吸收,部使用没有相关的全身性吸收,风险较小,只有局部的副作用,风险较小,只有局部的副作用,如红斑或皮疹。对于局灶性外周如红斑或皮疹。对于局灶性外周神经性疼痛,利多卡因是合适的神经性疼痛,利多卡因是合适的选择。虽然大多数临床试验中的选择。虽然大多数临床试验中的病人合并触摸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病人合并触摸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利多卡因的确可以缓解经痛,但利多卡因的确可以缓解无触摸痛患者的疼痛。无触摸痛患者的疼痛。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推荐治疗神经病理性
22、疼痛药物推荐二线用药二线用药 阿片类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 曲马多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推荐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推荐三线用药三线用药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拉莫三嗪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在治疗中具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在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氟西汀却没有作用有一定作用,氟西汀却没有作用美西律和辣椒素美西律和辣椒素2010年英国NICE指南1唯一治疗中枢、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效药物:普瑞巴林2006年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EFNS)指南2痛性多发性神经病(PPN):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带状
23、疱疹后神经痛(PHN):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利多卡因、三环类、加巴喷丁、利多卡因、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中枢性疼痛:普瑞巴林、阿米替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加巴喷丁2007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专家共识3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去甲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辛)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利多卡因)2007年加拿大疼痛学会(CPS)指南4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加巴喷丁1.NICE clinical guideline 96.Develop by the center clinical prac
24、tice at NICE2.N.Attal,el at.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06(13):1153-11693.Robert H.Dworkin,el at.Pain.2007(132):237-2514.Moulin De l,el at.Pain Res Manag.2007(12)1:13-21头痛头痛1.偏头痛偏头痛2.紧张型头痛紧张型头痛3.丛集性头痛和其它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它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4.其它原发性头痛其它原发性头痛5.归因于头颅和归因于头颅和/或颈部或颈部外伤外伤的头痛的头痛6.归因于颅内或颈部归因于颅内或颈部血管
25、疾患血管疾患的头痛的头痛7.归因于颅内归因于颅内非血管性疾患非血管性疾患的头痛的头痛8.归因于某归因于某物质或该物质戒断物质或该物质戒断的头痛的头痛9.归因于归因于感染感染的头痛的头痛10.归因于归因于内稳态紊乱内稳态紊乱的头痛的头痛11.归因于头颅、颈部、眼、耳、鼻、鼻窦、牙齿归因于头颅、颈部、眼、耳、鼻、鼻窦、牙齿口腔或其它口腔或其它头面部结构疾患头面部结构疾患的头面痛的头面痛12.归因于归因于精神疾患精神疾患的头痛的头痛13.颅神经痛和与中枢性疾患有关的面痛颅神经痛和与中枢性疾患有关的面痛14.其它类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或原发性面痛其它类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或原发性面痛原原发发性性继继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内科 症状 病因 教学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