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动物咬蜇伤PPT课件.ppt
《最新常见动物咬蜇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见动物咬蜇伤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见动物咬蜇伤常见动物咬蜇伤三、现场急救处理(有毒蛇)三、现场急救处理(有毒蛇)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不要奔跑走动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早期冷敷被咬伤的肢体及伤口周围,以减慢毒液吸收。迅速排除毒液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猛醒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挑出。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
2、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此后如果随身带有茶杯可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病人加出现口渴,可给足量清水饮用,切不可给酒精类饮料以妨毒素扩散加快。如果因蛇伤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要采用心肺复苏、术,如果因蛇伤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经过现场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作进经过现场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一步的治疗四、预防四、
3、预防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之特征及毒蛇咬伤急救法。要轻易尝试抓蛇或逗蛇,因为蛇被激惹可能会伤人,甚至包括刚被杀死的蛇。全世界每年死于狂犬病的约有47万人,以青少年居多,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印度为最,该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动物伤害而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都多达1000万人以上,每年因动物咬伤的直接医疗花费约20亿-30亿元。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呈现季节性高峰,夏季与秋季的狂犬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春季发病较少。
4、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具有普遍的易感性。由于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同,男性农民中发病较多。从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病例看,男性约占65%70%;07岁的儿童约占17%,819岁的青少年约占23%,以长江为界呈南高北低,全国发病持续较高省份多位于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这些省份的发病之和约占全国发病总和的50。我国近年的监测资料证实,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0%,其他野物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3.3%。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一、概述一、概述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人、兽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人、兽(畜畜)共患的传染病,患者多共患的传染病,患者多数是
5、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数是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所感染。咬伤或抓伤所感染。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据统计健康的小狗,也有据统计健康的小狗,也有5%-10%带有狂犬病毒,咬人可疑犬带有狂犬病毒,咬人可疑犬的带病毒率在的带病毒率在30%以上。以上。感染了狂犬病毒但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把病毒传染给人,感染了狂犬病毒但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把病毒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狂犬病。近七成狂犬病人就是因为被外表看上去使人发生狂犬病。近七成狂犬病人就是因为被外表看上去“健健康康”
6、的犬只咬伤而致病。的犬只咬伤而致病。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平均约平均约4-6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10天天-8个月个月),根,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
7、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三、现场急救处理三、现场急救处理伤口处理要早且彻底伤口处理要早且彻底最好在最好在2个小时内进行。但即使延迟了一两天甚至三四天,个小时内
8、进行。但即使延迟了一两天甚至三四天,也不应该忽视局部处理。如果此时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也不应该忽视局部处理。如果此时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再处理。去掉后再处理。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然后用大量的清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0毫升以上毫升以上)清清洗伤口。洗伤口。因为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所以必须掰开因为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让其充分暴露,冲洗完全。如伤口较深,冲洗时可伤口,让其充分暴露,冲洗完全。如伤口较深,冲洗时可用干净的牙刷、纱布
9、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并及时用用干净的牙刷、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刷洗至少要持续清水冲洗,刷洗至少要持续30分钟。冲洗后要用干净的纱分钟。冲洗后要用干净的纱布盖上伤口。布盖上伤口。亦可用亦可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用2%3%的碘酒或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处理好的局部的酒精局部消毒。处理好的局部伤口,不需包扎,别涂软膏。伤口,不需包扎,别涂软膏。尽快注射狂犬疫苗尽快注射狂犬疫苗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被动物咬伤后应尽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
10、被咬伤后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当天、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当天、第第3、7、14、30天各肌肉注射天各肌肉注射1支疫苗,如因诸多因素未能及时支疫苗,如因诸多因素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则使用狂犬疫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被流浪动物或者是不能辨明其健康与否德动物咬伤后,即使是再被流浪动物或者是不能辨明其健康与否德动物咬伤后,即使是再小的伤口,除了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时可感染破伤风,伤口易小的伤口,除了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时可感染破伤
11、风,伤口易化脓。患者应向医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预防针。化脓。患者应向医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预防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被咬了,被咬了,10天内犬或猫没有狂犬病发病死亡可不用担心天内犬或猫没有狂犬病发病死亡可不用担心确认为狂犬病的动物的肉或奶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另外确认为狂犬病的动物的肉或奶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另外有可能在宰杀过程中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感染人。有可能在宰杀过程中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感染人。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以不必顾虑,随时都可以要小孩。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以不必顾虑,随时都可以要小孩。狂犬病可能通过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狂犬病可能通过
12、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被人咬伤,为了保险起见也要打打狂犬疫苗被人咬伤,为了保险起见也要打打狂犬疫苗。四、预防四、预防传染源的管理传染源的管理 加强犬和猫的管理,控制宠物间加强犬和猫的管理,控制宠物间的传播。野犬应捕杀,为宠物强的传播。野犬应捕杀,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发病的犬、制性接种狂犬疫苗,发病的犬、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狂犬疫苗。流行病学资料国外该病最
13、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此后在全球多地均有报告。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报告病例约600至800例。在美国的流行地区,该病的血清流行率可达15%到36%。来自欧美的报道显示,该病的死亡率为1%。国内河南商城多人因蜱虫叮咬致死的消息,经2010年9月8日出版的新京报报道后,引起了各方关注。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8日,河南共监测发现蜱虫传播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此前当地曾以维稳之名拒绝公布病例及死者名单。截至2010年9月9日,山东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莱市26例,死亡6例。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高度散发,部分病例有
14、明确的蜱叮咬史。概述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
15、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临床表现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重症患者可有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现场急救处理现场急救处理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
16、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的烤蜱虫的身体(千万别烤死蜱虫),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再对伤口做消毒处理。预防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蜱主要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常见 动物 咬蜇伤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