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32617说课材料.ppt
《发热病人的护理32617说课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病人的护理32617说课材料.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热病人的护理32617定义定义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发生机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体征发热体征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术后发热类型及其护理术后发热类型及其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病理条件下:感染性发热在其原因中尤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最常见,因为这些系统与外界相通,最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包括风湿性疾病、过敏、血液病、恶性肿瘤、中暑、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以及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内出血、心肌梗塞等。非感染性疾病除非合并感染,多属于低热(3
2、7.4-38)和中等热38.1-39),仅少数原因如甲状腺危象、中暑、癫痫持续状态等体温可超过的41,有别于感染性发热。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
3、。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消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遇下列情况应作紧急降温处理:体温超过40。高热并惊厥或谵妄。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高温中暑。发热体征(1)全身情况全身情况遇到发热病人,首先应测血压、呼吸和脉搏等重要生命体征,并尽快作出初步诊断,如发热伴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者多提示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若发热
4、伴血压降低、脉速、烦躁,要警惕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2)面容面容一般急性感染多呈急热面容;感染性休克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此外,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常因贫血亦可呈面色苍白;活动性红斑狼疮可有面部蝶形红斑;口角疱疹常见于肺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可呈醉汉样面容。(3)皮肤皮肤注意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出血性皮疹常提示重症感染或血液病,前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后者包括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皮肤或软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常提示为发热原因或败血病的来源。发热伴皮肤黄染(黄疽)要注意肝胆道感染、重症肝炎和急性溶血等。(4)淋巴结
5、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局部有急性炎症。(5)发热伴有胸部体征发热伴有胸部体征:闻及肺部干湿性罗音体征等应考虑呼吸系统感染。(6)发热伴有栓塞、心脏音:发热伴有栓塞、心脏音: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杂音发生明显改变时,应注意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热伴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常提示为心包炎;而急性心肌炎常表现为发热与心率不成比例,心率增快常超过发热程度。临床表现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以口温为准)低热:37.537.9,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等热:38.038.9,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040.9,见急性感染;超高热:41,如中暑。热型及临床意义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1、稽留热:体温持
6、续3940以上。24h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或以下,经一个间歇后,体温又升高,反复发作。见疟疾。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波动幅度大于1。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寒战,此时应添加衣服,使病人舒适。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
7、转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此时紧要的是降温。降温有物理和药物两种方法,发热不超过38.5,一般用物理降温,如降低室温,加大通风,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等,体温38.5以上,要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在未服药或药物还未起效时,主要靠物理降温。体温下降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调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调节水平节水平,体温趋于正常。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体温降低,此时要及时抹汗,勤换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八治疗原则处理发热的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低热和中等热一般可不作特殊处理,即使高热病人亦不要轻易应用退热剂和抗菌药物以免改变其原有热型或掩盖其他临床表现,给诊治带
8、来困难。若高热疑感染所致,应在必要实验室检查和各种培养标本来集后,才给予相应抗菌药物。发热的护理降温的护理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冷毛巾使用:冷毛巾使用:一般可采用冷毛巾湿敷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冰袋使用冰袋使用:装冰块于冰袋内约1/22/3满,可放在病人前额、头顶部及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意注意:1局部勿冻伤,避免冰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2.及时补充袋内冰块。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3.保持冰袋放置部位正确,禁放部位:a,枕后、耳廓、阴囊处,防止冻伤;b,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c,足底,防止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4.冰袋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
9、液循环。5.如冰袋使用后30分钟需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取下冰袋。6.用冷时间最长不超过30min,如需再用需间隔60min。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降温灌肠:可用2832温水,如果是中暑高热用4C等渗盐水,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尽量保留15-30分钟。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治疗碗或面盆内盛25%30%酒精300500ml,温度约30。擦拭方法及顺序:侧颈肩部外侧到手背;侧胸腋下沿手臂内侧到手心;下肢髋部大腿外侧至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至足踝;臀下沟下肢后侧经腘窝至足跟。注意注意:1.擦浴过程中,观察病人情况,发现病人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时,应停止进行并通知医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热 病人 护理 32617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