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学习资料.ppt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学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学习资料.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内内 容容u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u第二节人际关系理论与测量u第三节人际沟通u第四节人际吸引2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u广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一切方面。含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社会学角度,未揭示人际关系的特性)u狭义:人与之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反映了个人与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3二、人际关系的特征(一)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二)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
2、系列心理成分构成。4u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心理距离越接近。u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分为亲密性情感,促进彼此心理相容;分离性情感,促使彼此疏远、排斥。u行为成分: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谈举止、角色定位、仪表风度等。行为成分越相似,越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5(三)积极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且建立后,也要通过不断的交往加以巩固和发展。6三、人际关系的分类依据 媒介 固定程度 维度 外部表现影响程度类别血缘趣缘业缘地缘固定非固定纵向横向外露形内
3、涵型伪装型利害非利害7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亲密无间形同路人8莱 文 格 和 斯 诺 克(G.Levinger&G.Snoke,1972)用图解的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各种状态极其相互作用水平的递增关系作了直观描述。9图解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零接触单相接触双向接触表层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低高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10交往之前,彼此未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双方处于零接触状态一方开始注意对方,或双方相互注意时,交往才开始,但没有情感的卷入表面接触才是人及沟通的真正开始,此时仍未有共同的心理领域11轻度卷入:共同心理领域较少,双方心理世界只有小部分重合中度卷入:较大的共
4、同心理领域,双方心理世界有大部分重合深度卷入:双方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心理世界高度重合 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双方的心理世界不可能是完全重合的,彼此都有自己隐私的部分1213(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奥 尔 特 曼 和 泰 勒(L.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参考指标,将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分为:定向定向情感探索情感探索情感交流情感交流稳定交往稳定交往通过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程度如何,可以知道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深度如何,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程度,因为自我暴露程度越高说明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高。14u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
5、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注意: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是自发的或非理性的。当对象的某些特质能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成为我们注意的对象。我的眼里只有你。抉择:是理性的。例如,选择恋人:外貌、价值观、兴趣、爱好、品格等。15时间跨度: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很快就完成。有经常的接触机会但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才能完成。初步沟通:在选定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之建立联系,希望对对方有个初步了解,同时,也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6u情感探索阶段目的是为了探讨彼此的共同情感领域。随着共同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
6、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增加。但话题仍未涉及对方隐秘性领域或隐私敏感区。尽管这一阶段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双方都遵守交往规则,彼此没有强烈的吸引力,即使分手也无关紧要。17u情感交流阶段这一阶段,双方的话题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双方关系的性质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双方的安全感已经确立,如果在这一阶段关系发生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本阶段,人们会相互提出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18u稳定交往阶段心理上的共同领域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为广泛深刻。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隐秘性的个人领域。但在实际生活中
7、,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感情层次的友谊关系。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19一、人际关系理论概述第二节人际关系理论与测量u学派理论n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自我防御理论、无意识理论、基本焦虑学说n行为主义:强化学习理论n人本主义:需要和动机u国外专家理论n人际交往:符号相互作用论、场合交往论、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20u国外专家理论n人际激励理论:需要理论、归因理论、期望理论n人际特质理论:群体中人际关系层次理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u中国专家理论n费孝通:差序格局论n杨国枢:社会取向论n何友晖:关系取向论n彭泗清:示范与回应模式论21二、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兹(1958)提出,认为每个人都有
8、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有些人表现明显,有些人表现不明显。人际关系模式大致通过三种人际需要来加以解释。u包容的需要u控制的需要u情感的需要22(一)包容的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相容,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u满足:沟通、包容、相属等肯定性行为特征。u未满足: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否定性行为特征。23个体成长中,如果包容的需要长期没得到满足,就会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低社会的或超社会的行为。u低社会行为: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主动参加社交性活动。行为特点:内向、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拒绝加入团体等。u超社会行为:外向,主动与别人交往接触,行为具有表现性,例如大
9、声说话,吸引他人的注意等。24u满足:使用权力、权威、影响、支配、领导等行为特征;u未满足: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等行为特征。(二)控制的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控制行为可以归结为人们之间进行决策的过程。25u拒绝型:倾向于谦逊、服从,在与他人交往时拒绝权力和责任。u独裁型:喜欢支配、控制他人,喜欢最高的权力地位。u民主型:是理想的类型,能顺利地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能够顺从上级,又能自己掌权。可分为:拒绝型、独裁型和民主型三种26控制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
10、密切联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完全控制孩子,独揽大权,支配孩子的一切行为或样样包办,孩子就有可能形成拒绝型或独裁型的行为特征。(三)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的情绪联系的需要。27如果父母与儿童在情感上不能建立亲密的联系,就有可能导致低个人行为或超个人行为。u满足:喜爱、亲密、同情、友好、热心等行为特征。u未满足:憎恨、厌恶、反感、冷淡等行为特征。28理想的情感行为是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良好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方面的技巧。u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人尽管表面上表现得很好,但却与人保持一定的情绪距离并
11、希望别人对他也这样。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于他担心自己能否引起别人的好感,以能否博得他人的喜欢。u超个人行为:希望与别人建立亲密联系,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和主动。29不同需求的基本人际关系倾向主动型被动型包容需要主动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期待他人吸纳,往往退缩、孤独控制需要控制他人、运用权力 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情感需要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对他人冷淡,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行为表现需要性质30三、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符号、意义的作用的社会生活理论观。符号相互作用论这一术语是H.布鲁莫于193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来源于G.H.米德的著作心智、自我及社会(1934
12、)。米德认为,社会心理学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是个别个体,而是群体和社会中被称为个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社会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是符号的相互作用。31u两类符号具体的自然的符号:声音、光源、颜色、动态、姿势、表情等。抽象的人为的符号:语言、文字、图案、文化等。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解释交往中信息的含义记忆语言中包含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作为交往的外在载体。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刺激都称为符号。32布鲁莫指出,在非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人们彼此直接对姿式或动作起反应,在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他们解释这些姿式或动作或言语,并根据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意义进行活动。该理论基于3个基本假设:人们是
13、依据事物对他们的意义处理事物的。事物指社会客体,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社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相互作用,不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可以被掌握,也可以通过解释而改变。33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决定于3个变量:个性结构、角色和参照群体。个性结构包括3个成分,即I、me和self。I是主动的我;me是规范的我,他人所见的我;self是自我。主动的我是冲动性的、创造性的,是变化的源泉。规范的我是社会的我。自我是主动的我和社会的我的相互作用。个性发展的源泉在于主动的创造性,社会变化的原因在于个性。34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区别。超我规范我的作用自我的作用研究重点弗洛伊德压制本我本我和
14、超我之间斗争的战场个性的内部紧张性、冲突性符号作用理论指导行为,以达到有效的社会相互作用合作的领域个人与他人顺利合作过程所特有的个性状态和行为35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人们为了顺利地实现交往和沟通,必须有能力在想象中扮演他人角色,即所谓角色采择。这就是说,要能处于交往对方的地位上,像对待客体那样对待自己,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动的意义,想象出他人如何感知这些言语和行动。符号相互作用论还认为,为了顺利地实现群体内的相互作用,个人还必须了解群体多数成员对他的态度。群体中个体的行为是该个体接受他人对他的态度的结果。36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人们应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
15、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容,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将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会中人们复杂的交往关系简单化,有机械主义倾向。37四、社会交换论u思想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u特点: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主要与霍曼斯(G.C.Homans,1958)的研究工作有关,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
16、公正性等。38解释社会行为的基本命题1.成功命题:在一个人所做过的所有行动中,若其中某一特定行动经常得到酬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重复该行动;2.刺激命题: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刺激做出的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39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带来的结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则这个人就越有可能做出该种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则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的价值也就越低;405.攻击赞同命题:若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酬赏或甚至受到意料不到的惩罚时,此人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若某人的行动获得了预期
17、的酬赏或得到的酬赏比预期的还多,或此人的行动没得到预期的惩罚,则这个人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并可能做出别人赞同的行动 。6.理性命题:在面对各种行动方案时,行动者总是选择价值最大和获得成功的概率最高的行动。41u个体的过去经验。在类似的行动中,个体总是以过去采取这一行动时的代价与酬赏、投资与利润的成功经验去衡量过去和将来的行动,并随着投资的增加而提高标准。如果在现在或将来的行动中获得的酬赏利润与过去相比都下降了,则个体会感到不公平。霍斯曼认为,作为行动者,总是以下面两条标准来看待交换中的公平分配原则的。42在长时间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总是付出多于回报,那么这种交往就难以进行下去。没有人会自愿地、
18、长久地进行“赔本”交换。u个体认同的比较群体。人们在交换评价自己的酬赏、利润时,总是与类似的人比较,如果别人的付出与回报跟我们相差不多,我们就会觉得比较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与自己周围的人进行比较。43五、三位一体理论翟学伟认为,真实的中国人人际关系是由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并各有自身的功能。人情是核心,表现了传统中国人以亲情(家)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样式;人伦是这一基本模式的制度化,提供原则和规范;人缘是对这一模式的设定,将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限定在一种表示最终的本原而无须进一步探究的总体框架中。翟学伟还指出,天命观、家族主义和以儒家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是中国人人际关系
19、中最基本的文化思想。44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天命论思想。老百姓一般坚信有一种强大力量可以操纵人的行为、奖惩善恶、安排人生。家庭是构成不同人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更是中国人人生哲学的现实基点。中国的家族制度经历了从家庭向宗族、村落发展的趋向,最后导致中国人在纵向上对共同祖宗和家谱的认同,在横向上对各种亲属关系的重视。在儒家看来,只要能理解3种家庭成员关系,就能将其扩展到所有人际关系中去。其中,父子代表一切纵向关系,兄弟代表横向关系,夫妻意味着两性关系。45七、人际关系的测量u社会测量法 又称社交测量法,是由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o)于1934年最先创造的。它
20、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原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着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46如果一个人在更多的方面都对另一人作出肯定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对另一个人有高度的接纳性。如果肯定的选择是相互的,那么接纳也是相互的,双方的心理距离也小,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更多的方面都对另一人做出否定的、拒绝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对另一个人是高度排斥的。如果否定的选择是相互的,那么排斥也是相互的,双方的心理距离也大。这种心理距离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学上的人际关系。47u测量方法根据实际需要提
21、出问题,让被测量者回答,然后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u所提问题个人品质特征: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道德水平笼统的判断:假若改选,你认为谁当班长更为合适?人际关系状况:你目前同哪些人关系最好?期望倾向:你希望哪些人成为你的朋友?48行列表格法12345678总分1+22+23+-14+15+-16-17+28+-+1总分25310-301评价者被评者49人际关系图50对社会测量法的评价u优点:可以很快发现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状况u缺点:不能揭示评价者的选择动机;只反映出外部的人际关系状况,团体内部深层次的人际关系结构还无法反映;数据易受被试主管因素影响。51参照测量法u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 学习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