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docx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简单被混淆和认为是冲突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相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困难方面。教案网打算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视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学问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打算: 1老师打算:分组试验
2、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打算: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漂亮。”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探讨: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相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探讨:哪些地方有水? (2)相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方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方法
3、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养分。 (7)留意事项:留意平安。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视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试验内容。 (2)根据要求完成该项试验。 (3)把试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视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瓜果交易会 教学要点: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
4、和选购常见瓜果,相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熬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视察事物的实力和意识。 教学打算: 生、熟、簇新、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日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选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选择瓜果的本事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选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选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负责选购的同学仔细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足时,如时间允许,可以接着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
5、须协商进行。 、小组共同参加,必需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刚好填写选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视察收获和发觉的问题。 学生活动,老师巡察。 三、沟通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冰溶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起先溶化。 2.冰在溶化过程中,要从四周汲取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视察冰块的改变。 2.视察并记录冰溶化成水的改变过程。 科学看法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改变的可逆性。 2.养成在试验视察活动中保持仔细、细致的看法,意识到细致的视察能获得更多的发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
6、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视察冰溶化过程中的各种改变。 难点:持续视察并记录冰溶化成水的改变过程。 【教学打算】 为学生打算: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打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冰渐渐溶化的场景。 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溶化成水呢? 2.出示一块冰。 提问:假如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溶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上升,固态的冰会溶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溶化须要汲取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二、探究 视察一:冰块溶化了 1.引
7、导学生思索:怎样给冰块加热? 2.老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 3.学生试验,老师巡察。 4.引导学生说说发觉: 冰块发生了什么改变? 冰溶化成水的缘由是什么? 视察二:冰溶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探讨试验方法。 (1)预料冰在溶化过程中会有哪些改变? (2)我们可以怎样用试验验证? 2.出示试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3.明的确验步骤和视察重点。 (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 (2)将试管浸入水中,视察改变。 (3)冰完全溶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视察,老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
8、发觉。 冰在溶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改变?是怎样改变的? 6.小结:冰汲取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溶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料冰溶化成水可能出现的改变,是希望学生能留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冰溶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溶化成水这一现象的干脆相识。 三、整理水的三态改变。 1.呈现资料。 冰是固态的水,有肯定的形态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肯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小组探讨。 (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设
9、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改变,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改变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改变的规律。 四、研讨 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2.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改变)。 引导学生思索: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索、探讨,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改变的思索,将课堂中的视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 【导语】科学是宇宙的现象和规律,宇宙所定下的规律不会相互否定,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它的规定是错误,宇宙不会规定既能穿越时空,又规定不能穿越时
10、空,在这两个规定中宇宙只能规定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误的。教案网打算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实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简洁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爱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
11、识。 【学习重点】 用简洁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肯定的探讨材料物理性质的实力。 【学习打算】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爱好吗? 二、沉浮试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
12、组内猜一猜,假如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试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沟通,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试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心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遇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试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留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沟通,形成阶段性相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相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简单浮的材料,它还有许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
13、相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四周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觉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流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当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驾驭了探讨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状况的方法,比较深化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溢才智的,我们除了发觉并利用了很多自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意我们生活生产的须要,下节课,我们将接着探讨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2:它们吸水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
14、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实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实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视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材料循环运用,节约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视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发觉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学习打算】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15、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学习流程】 一、导课 小嬉戏:各取所需 详细规则:老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材料,并简洁说明理由。详细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依据详细状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实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探讨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简单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简单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揣测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
16、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挚友来帮忙,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试验,只要求简洁设想) 3、老师补充视察、试验要点: 试验的公允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从侧面视察水滴的改变,既要视察水滴的改变,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改变。 留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视察到的视察。 依据视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索: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试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觉: 纸的吸水实力、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视察 1供应
17、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细致地来视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化的视察呢?进行视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老师应提示学生留意视察的依次。 3、小组视察后全班沟通。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纸的特点,均应赐予确定,要留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觉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视察。(学生视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很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
18、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独创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日的探讨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探讨所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爱好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视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运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匀称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探讨,我们明白了
19、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比较柔韧性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实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洁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材料循环运用,节约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洁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教案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