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 1.水到哪里去了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白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探讨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究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说明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觉象,三是用试验说明蒸发觉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说明日常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
2、的感性相识。 其次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绽开的,目的是为了让 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四周的蒸发觉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 不在进行着的。值得留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老师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相识之后,学生须要用试验证明自己的揣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试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改变,探讨水究竟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当提示学生限制好变量,照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态一样,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允,还应提示学生
3、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试验现象。试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亮塑科盒的改变,视察和探讨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须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活动都须要较长时间,应当提前支配。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试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绽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详细丰富,更简单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1.“怎样说明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亮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这三个问题都是围围着试验探究和比较绽开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描述状况来发觉学生是否理解了整个过程,并对
4、两者的特点进行归纳整。 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视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阅历。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望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学问是好玩的,和生活情境干脆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相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盼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肯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验探究性试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看法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说明生活中的现象。
5、2.形成细致、客观地视察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试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为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 老师打算: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视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老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6、,为后续的探究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沟通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学问。(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留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逝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
7、为水蒸气时,老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视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改变。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探讨方法。 6.沟通方法。 7.课前的试验方法参考 试验要在前几天完成试验并记录。 方法一:打算两个大小、形态一样的透亮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留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试验效果),视察并记录下试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视察现
8、象。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3分钟) 材料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沟通,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说明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挡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亮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准确地来说是水蒸气凝聚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依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9、 思索: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无色 无味 透亮 会流淌 无固定形态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韦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已经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记录活动中。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的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最终呈现出交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韦恩图,在接下去的几课当中可以尝试多运用巩固。 另外,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
10、特点中无色与透亮这两个概念简单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肯定是透亮的,透亮的也必定是无色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戴过墨镜,是个能帮助学生理解透亮与无色区分的很好例子。 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白色 B.无色 C.透亮 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形态 B.有固定形态 C.没有固定形态 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体积 B.有固定体积 C.没有固定体积 2.水沸腾了 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试验,视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试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
11、过视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须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视察杯子里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究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料,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其次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视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教材中的提示要点赐予了具体的参考。由于该过程涉及到试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运用,老师须要供应必要的演示,并留意提示学生留意平安,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试验记录,进行探讨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改变有全面的相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的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始
12、终保持100。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科学的视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视察习惯。 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望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详细的认知。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详细涉及。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视察试验,并且非常留意试验平安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肯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不再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揣测、视察、试验、研讨等发觉事实,发展思维。利
13、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视察、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视察实力、归纳实力和表达实力。 科学看法目标 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相识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爱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看法 与价值观。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改变。 难点:试验器材的组装和运用。 老师打算: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打算: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打算: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烧过水吗? 提问: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14、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究: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料活动 (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望见气泡,水面上望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打算 老师打算: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打算: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试验,我们的须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试验装置,相识试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运用。 酒精灯运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
15、课、网络视频):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老师补充介绍。) 5.试验平安提示。 6.分组组装试验装置,开展试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试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供应计时器。)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望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望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了什么现象?
16、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试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改变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2.水沸腾了 水 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 水 面:气泡裂开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 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1. 加热过程中水的改变。不同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应当提前做好预试验,将时间限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2 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依据实际状况自行调整。在这里,视察的重点在于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改变。此时水的改变也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 水底、水面、水面上方,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2. 水沸腾时的
17、活动记录,表格已经具体的呈现出了须要视察的四个角度,老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视察,并刚好地记录。这里简单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到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留意视察区分。另一个值得留意的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它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假如触遇到温度计,变更了它的位置,有可能 会引起一些变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合理的说明。 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 A. 90 B. 100 C. 60 2.水沸腾时的温度( ) A.不断上升 B.保持不变 C.渐渐下降 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3.水结冰了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
18、道水在肯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肯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本节课要探讨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改变。水的这种改变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视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假如始终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状况的问题。 探究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视察发觉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改变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相识到随着温度的改变,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19、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相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起先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细致视察还会发觉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聚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溶化,这样有利于降低试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探讨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相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方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溶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找寻冰溶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不少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已经
20、有了这样的阅历:水在肯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状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起先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起先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视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改变。 2. 视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看法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改变。 2. 乐于在试验视察活动中保持仔细、细致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重点:分析发
21、觉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改变。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改变与热量改变有关系的概念 为学生打算: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打算: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假如我非常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改变?(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假如始终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状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假如接着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究:
22、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改变(预设15分钟) 材料打算: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探讨本课的试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日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试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改变,同时体会改变过程中的热量改变。 在活动中,老师要提示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视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其次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遇到试管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三年级 科学 册全册 教学 设计 教案 练习题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