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套圈嬉戏(教材7677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争当“小裁判”铺垫练习 1、口算算得快的同学争当小裁判。 2、考试题目:口算。 活动二: 套圈竞赛(探讨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课件播放竞赛的得分。 1、估一估:笑笑、调皮谁会赢。 2、尝试计算。 3、沟通和探讨口算算法。 4、沟通和探讨竖式计算的写法。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法,并说出缘由。 活动三: 套圈挑战赛探讨最高分、最低分 活动四: 幸运套圈,才智套圈 活动五: 幸运礼物奇妙数字迷(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探究并驾驭100以内数连
2、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实力目标: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试题,并娴熟驾驭连加舒适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四周的事物,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复习旧学问 1、2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情激趣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3.欢乐学习,巩固提升 4.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教学打算:课件 课题:乘船(教材7879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你编的数学故事是什么? 2.数学问题是什么? -, -。 -? 3列算式 ()-()-()=() 4.小组探讨一下,你
3、能想到几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二: 数学书:P79-2 1.你能读懂题目要求吗? 2.你觉得那个字(词)是重点字(词)? 3.看到“一共”你想到用什么法计算? 4.列式 ()()=()留意单位名称() 5.还剩多少米?列式解答 6.张老师须要20米,剩下的够不够? 1)小组探讨 2)学生代表汇报 活动三:数学书:P79-3 1.回顾统计表的学问 2.依据题目要求,补充统计表内容 3.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你觉得哪个字最重要? 4.出数学问题 -, -。 -? 5.列式解答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探究并驾驭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
4、意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实力目标:驾驭笔算竖式连减的方法,并能够精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一、预习、质疑,看书乘船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老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状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沟通展示 沟通5分钟,重点沟通不会的学问点。 展示25分钟,每组依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仔细评,老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留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乘车(教材8081页) 上课时间: 一、细致阅读第80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
5、沟通估算结果。 三、根据算式独立完成计算后沟通。 四、独立完成试一试后组内沟通。 五、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沟通。 六、独立完成练一练的其次题后小组内沟通。 七、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后小组内沟通。 八、独立完成练习八的其次题后小组内沟通。 九、小组探讨完成81页思索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驾驭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重点)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难点) 3、培育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指名读出完整的应用题。展示划批结果。 二、指名汇报估算结果,留意指导。 三、指名列式 四、投影展示试一试的结果,留意指导运算依次。 五、指名展示练一练的第一题。 六、指名展示练
6、一练的其次题。 七、指名展示练习八的第一题。留意强调运算依次。 八、指名展示练习八的其次题。集体订正。 九、指名汇报练习八的思索题。老师留意指导。 第七单元反思: 7.1套圈嬉戏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索留下充分的空间,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探究中,我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探讨、合作、沟通的学习氛围,激励算法多样化,并能敬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索问题的方法,培育他们的自信念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驾驭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改进。 7.2乘船 1重视学生算法的动态生成,激励算法多样化,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主动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老师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索,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思索角度动身,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为学生供应沟通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沟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思
8、索问题的方法,培育自信念和创新思维。 2把计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决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供应着丰富的学习学问和应用学问的机会。本节课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所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的算理。 3激励学生的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 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激励学生在详细活动中进行思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进行沟通。在思索和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供应适当的帮助和点拨,选择教材和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绽
9、开探讨,以找寻问题的答案。同时培育学生表达和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 7.3乘车 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假如没有“畅游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困难(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坐车”“采花”“拔河”“赛跑”等详细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爱好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好玩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困难,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特殊是“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的辩论热情而
10、精彩,这种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主动思辨的精神是特别珍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深厚的爱好,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爱动物园这节课。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缺憾。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在“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育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志向像、主动思辨的精神,但不够充分。课后也有本校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学生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让他们接着说下去呢?我们还觉得没听够。”2.“小熊回家”这一题,不肯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精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
11、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买文具(教材7071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说说压岁钱人民币的作用 活动二: 请你来购物人民币的相识 说说有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说说人民币正反面图案的意义。 1、“估一估”商品的价格。 2、自由购物。选出自己喜爱的商品,只要付对了钱,就可以拿走商品。 3、“限时抢购”。每件商品只售1元钱,付钱的方法要不同才可以买到文具。 活动三: 我们的买卖人民币的应用 4人小组合作进行买卖文具的嬉戏。 活动四: 谈谈你的感受爱惜人民币。 谈谈你的收获买到了哪些商品,怎样才能做到不奢侈。 二、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1页的题目。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结
12、合购物情景,相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相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实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学问点: 1、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 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景进行简洁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预习: 1提前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状况。 2了解人民币的重要性。 3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 课题:买衣服(教材7273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相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1)你今日带来的是多大面额的人民币?()
13、(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通过视察,你发觉你所带的人民币和其他同学的人民币在()、人的头像、()、()、盲文点和图案等方面不同。 3)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你的人民币。 评价对象总分 1号 2号 3号 4号 4)假如你有20元钱,你情愿和以下哪位小挚友持有的人民币进行交换? 1)小明:两张10元 2)小刚:四张5元 3)小丽:一张5元 4)小毛:一张10元 5)完成填空 两张10元=()张20元 五张10元=()张50元 十张10元=()张100元 活动二: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1)看P72主题图,利用我们所学的编故事的方法来描述图意。 2)你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1: 问题2
14、: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抓住了哪个重点字词?()()() 我们选择()法来计算。 解答1: 解答2: 总结:购物付款有多种方式,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的。 3)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购物情境,相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2.实力目标:驾驭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互换。 3.情感目标: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合理地运用和爱惜人民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衣服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二,老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状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沟通展示 沟通5分钟,
15、重点沟通不会的学问点。 展示25分钟,每组依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二的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仔细评,老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留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课题:小小商店(教材7475页) 上课时间: 一、学生独立视察小小商店里各种柜台的商品信息。然后指名汇报。 二、根据课本中的要求依次解决各个问题后小组内沟通。 三、打算展示汇报。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体验付款的多样性。(重点)2、驾驭人民币元、角单位间加减的计算方法。(难点)3、培育学生养成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一、第一个问题指名用投影仪展示订正。 二、其次个问题同上。 三、第
16、三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留意教给学生表示方法。 四、第四个问题指名展示汇报。 五、学生汇报所提问题,老师留意指导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解决解答时所遇困难。 六、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此问题答案比较多,力争展示完全,留意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加的方法指导。 第六单元反思: 6.1买文具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亲密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数学内容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当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识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觉和得出数学结论。简洁地
17、说,即在生活中发觉数学,再用数学学问服务于生活。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建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阅历供应时空。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学问,发觉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相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学问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学问的相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遗忘,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相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
18、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视察,并在合作沟通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实力。 6.2买衣服 1数学学习回来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特别熟识,老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老师都注意回来生活,以学生的阅历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老师提出,而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识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识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按部就班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
19、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化。以这种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忱,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索到合作沟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相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运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支配在最终,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阅历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相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老师还把活动延长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不仅获得了学问,更熬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 相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时1 教学 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第五 单元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