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典题精研典例1“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1)(2)题。(1)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A储水B散热C耐寒D防沙图解思路答案(1)_D_(2)_A_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根据索科特拉岛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从区域认知上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综合思维根据
2、材料和图示信息运用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特点),判断植被形态的成因及作用考点精析1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地区主要作用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2世界气候与植被带的分布规律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森林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3、,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植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4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不同海拔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
4、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典题精研】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的位置和对应原
5、因搭配正确的是()A山脊-海拔高植物生长量大B山脊-受台风影响,植被倒伏量大C山谷-地势低,气温高D山谷-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慢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河湖广布,森林生长条件好C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D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3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有()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大量种植果树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ABCD【答案】1B2D3C【解析】1读图可知,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的位置是山脊,原因是山脊地势较高,容易受到受台风影响,植被倒伏量大,B正确,A错误;山谷地区热量充足,当地的有机碳容易分解,有机碳的密
6、度较低,CD错误。故选B。2纬度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小,A错误;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森林生长条件好,植被更茂密,森林固碳能力更强,D正确、B错误;全年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C错误。故选D。3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密度有助于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正确;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正确;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正确;大量种植果树,会降低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密度,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
7、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A高山地区,返青早B河谷地区,开花晚C高山地区,花期短D河谷地区,落叶早5近年来,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B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C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D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6研究发现,秦岭北坡植被返青期比南坡更早,最可能原因是()A南坡受太阳辐射影响,积温过多B南坡受季风影响,低温冷激量少C北坡受季风影响,春季降水更多D北坡受焚风影响,春季升温更快【
8、答案】4C5B6D【解析】4一般来说,秦岭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总体上植被返青推迟,开花推迟,花期起来越短,落叶越来越早。所以高山地区返青晚,花期短,河谷地区开花早,落叶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山地冬季温度上升明显,低海拔地区解除生理休眠所需的低温冷激量不足,返青推迟;而高海拔地区冷激量足够,春季增温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休眠期缩短,所需要的积温也更少,所以返青提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6北坡冬季冷激量更高,植被后续发育所需要的积温量更少,展叶更快;春季北坡为背风坡,存在下沉增温现象,有利于解除植被休眠,加快返青;另外,南坡植被为喜暖植被,返青所
9、需要的积温更高,D正确。故选D。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长白山苔原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是()A山高坡陡,起伏较大B冬寒夏凉,降水较多C沟谷纵横,山溪湍急D天敌较多,土壤贫瘠8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态特征表现为()A种类繁多,花朵鲜艳B根深叶茂,植株庞大C灌木为主,草类稀少D植株低矮,花期较短【答案】7B8D【
10、解析】7山高坡陡,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A错误;冬寒夏凉,降水较多,适应苔原植被的习性,B正确; 沟谷纵横,山溪湍急,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C错误;天敌较多,土壤贫瘠,不利于苔原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8长白山苔原植物生长环境较差,种类较少,A错误;植株较矮小,B错误;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草类较多,C错误。生长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株低矮,花期较短,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属多年生高杆型草本盐沼植物,1979年引入我国,试种成功后开始在沿海地区推广。
11、互花米草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淹特性,成熟种子易脱落,可随潮水漂流扩散至远近各处,具有促淤造陆、固土绿化等作用。但因极强的繁殖能力,互花米草严重破坏了引种地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被列入了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下图示意互花米草景观及在我国的分布。(1)简述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机理。(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入侵后对当地湿地植被演变过程的影响。(3)说明为减轻互花米草入侵造成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1)互花米草繁殖扩展能力极强,草连草,根连根,形成强固的草滩;当潮汐流经互花米草滩地时,高大的植株就会给潮汐潮带来很大的阻力,从而削减其波浪,降低其流速,减轻波浪或风
12、暴潮对海堤的破坏,具有很强的保滩护岸功能;同时,互花米草的滞、消浪作用可促进潮汐中泥沙的沉积,有利于促淤造陆。(2)互花米草繁殖速度快、分布范围广,挤占了当地湿地植被空间,导致当地湿地植被的生存空间减少;互花米草有着极强的促淤造陆能力,加快了潮滩沉积速率,使得互花米草滩涂的滩面高程高于其他滩涂,导致其他滩涂受潮侵频率急剧减少,使当地湿地植被的生存环境变差,湿地植被急剧减少,湿地植被结构和向海演替序列发生变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减少。(3)加强对互花米草的研究,对其可能入侵的区域进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入侵范围扩大;采用人工、机器、除草剂及生物控制等手段对入侵区域的互花米草进行清除;加大其经
13、济价值的开发与应用,因地制宜,变害为宝;引入天敌。【分析】本题以互花米草入侵我国为背景材料,涉及湿地、影响植被的因素、生物入侵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意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学科核心素养。(1)保滩护岸说明互花米草具有减轻海水倒灌和侵蚀的作用。由图和材料可以看出,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成片生长形成了固定的“草滩”景观,增大了海水与陆地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力,降低潮汐和海浪的速度,从而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同时,互花米草作为植被,其根系和茎叶具有减缓流速、截留泥沙的作用,能够促进泥沙沉积,从而实现促淤造陆。(2)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作为外来植被,繁殖速度快,会大量抢占湿地原有
14、植被的生存空间,排挤本地物种,导致原有湿地植被遭到破坏;此外,互花米草能够促淤造陆,加快泥沙淤积,促使互花米草滩涂的滩面高于其他滩涂,且仅适合互花米草的生长,最终导致原有湿地面积缩小,植被种类减少,使当地景观向单一化演变,进一步导致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由图可知,互花米草不仅繁殖快,且分布密集,成片扩张,加之能够淤积泥沙,会导致当地水质下降,从而破坏原有植被的栖息环境,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3)由上题和材料可知,互花米草繁殖速度极快,所以,治理其扩张需要首先根据它原扩张方向预测可能会入侵的范围,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建立缓冲区,防止其进一步扩张;其次,针对已有的互花米草则可以采取
15、除草剂、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清除,减轻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或引入互花米草的天敌,针对性的清除;此外,可以结合国内外治理和研发经验,开发其经济价值,做到转害为利,变废为宝。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会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分析短期内森林火灾对本地区碳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2)判断森林大火后上图中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并说明理由。(3)总结火灾后草本植物
16、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影响:森林火灾将原本储存于植被体内的碳元素,通过燃烧释放了部分进入大气;部分以草木灰(固态无机碳)的形式补充表上;部分草木灰(固态无机碳),随着雨水淋溶进入水体中。(2)草本类。理由:草本类植被较苔藓类植被根系更发达,火灾后地下根系保存较为完好,后期恢复较快;草木类较乔木黑云杉等级更低,恢复所需时间更短。(3)变化情况:先快速增加,后有所下降。原因:火灾后乔木(黑云杉)被毁,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草本植物光照条件极大改善,促进其快速恢复及生长;后期随着乔木逐渐恢复,林下光照条件变差,草本植被覆盖率有所下降。【分析】本题目以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为背景
17、材料,涉及森林火灾、植被种类、草本植物覆盖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森林火灾将植被烧毁,将原本储存于植被体内的碳元素,通过燃烧释放了部分进入大气层;部分碳元素以草木灰(固态无机碳)的形式进入土壤补充表土;部分草木灰(固态无机碳),随着雨水淋溶、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2)森林大火后上图中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是草本类。据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图分析,1971-1980年草本类植被植被覆盖度最大,其次是苔藓类;草本类植被较苔藓类植被根系更发达,火灾后地下根系保存较
18、为完好,后期恢复较快;草木类较乔木黑云杉等级更低,生长快恢复所需时间更短。(3)火灾后草本植物覆盖度变化是先快速增加,后有所下降。原因啥火灾后乔木(黑云杉)被毁,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草本植物光照条件极大改善,合成有机物多,生长快,促进其快速恢复及生长;后期随着乔木逐渐恢复,乔木比较高大,林下光照条件变差,草本植被覆盖率有所下降。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沼泽湿地使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的陆地生态系统。CO2在全球升温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为碳源。地理公众号山城
19、学术圈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加拿大45N60N,80W125W区域进行了泥炭沼泽碳排放研究,图a为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图b为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1)结合植被长势分析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2)有人认为“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请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加以解释。(3)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答案】(1)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植物光合作用强,CO2吸收速率快,并且释放O2较多,导致夏季CO2浓度较其他季节低;研究区域冬季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O2排放
20、较多。(2)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温,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物质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O2浓度增加使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平均温度升高。(3)全球变暖导致泥炭沼泽退化,沼泽植物减少,碳储量减少;大气增温促使泥炭快速分解,使泥炭地变为碳源。【分析】本题以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与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当地夏季CO2浓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角度来来分析。从光合作用的角
21、度来说,由于该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因此夏季植被生长旺盛,覆盖度较高,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较快,但是冬季气温较低,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所以夏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从呼吸作用的角度来说,由于冬季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冬季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较多,所以当地夏季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低。(2)CO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的原因要从大气的保温作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量较小,所以太阳短波辐射能够穿透大气,射入地面,所以地面增温较多,而地面升温后会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汽等物质会大量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导致大气
22、升温,由于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会使大气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的平均温度升高。(3)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主要从沼泽退化与泥炭分解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沼泽退化的角度来说,全球变暖会导致泥炭沼泽的退化,沼泽植物减少,碳储量减少。从泥炭分解的角度来说,大气增温能够促使微生物变得活跃,使泥炭快速分解,使泥炭地变为碳源。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主要灌木为沙蒿、沙柳和柠条锦鸡儿。该区沙漠化、草地退化严重,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国家重点生态环
23、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区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这为生物结皮的形成创造了微环境,使得流沙被固定的同时沙丘表面广泛发育了生物结皮。生物结皮以藓结皮(植株矮小、紧密,依靠假根附生在地表)和藻结皮为主,且多分布在沙丘间洼地和灌木下方。如图分别示意裸地、藻结皮、藓结皮土壤含水量和裸地、藻结皮、藓结皮土壤有机质含量。(1)指出图示藓结皮和藻结皮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_。(2)说明生物结皮对土壤发育产生的有利影响_。(3)分析该地区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_。【答案】(1)藓、藻结皮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050cm土层达到最大值。原因:发育良好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