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正文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正文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正文1.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实验检测与转换(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使用说明书上海天威教学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实验一电阻式传感器的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2、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缩小电路的调试方法。3、掌握单臂电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实验所用单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与霍尔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调零电桥)、差动缩小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其关系为:R/RK,R 为电阻丝变化值,K 为应变灵敏系数,
2、为电阻丝长度的相对变化量 L/L。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电流或电压输出。2、电阻应变式传感如图 1-1 所示。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是上、下两个悬臂梁,四个电阻应变片贴在梁的根部,可组成单臂、半桥与全桥电路,最大测量范围为3mm。1外壳2电阻应变片3测杆4等截面悬臂梁5面板接线图图 1-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3、电阻应变式传感的单臂电桥电路如图 1-2 所示,图中 R1、R2、R3 为固定,R为电阻应变片,输出电压UOEK,E 为电桥转换系数。图 1-2 电阻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15mm 左右。将测微器装入位
3、移台架上部的开口处,将测微器测杆使其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杆磁钢吸合,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电阻式应变传感器上的两个悬梁处于水平状态,两个滚花螺母固定在开口处上下两侧。2、将实验箱(实验台内部已连接)面板上的15V 和地端,用导线接到差动缩小器上;将缩小器缩小倍数电位器RP1 旋钮(实验台为增益旋钮)顺时针旋到终端位置。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用导线将差动缩小器的正负输入端短接,再将其输出端接到数字电压表的输入端;电压量程切换开关拨至 20V 档;接通电源开关,旋动缩小器的调零电位器RP2 旋钮,使电压表指示向零趋近,然后切换到 2V 量程档,旋动调
4、零电位器 RP2 旋钮使电压表指示为零;此后调零电位器RP2 旋钮不再调节,根据实验适当调节增益电位器RP1。4、按图1-2 接线,R1、R2、R3(电阻传感器部分固定电阻)与一个的应变片构成单臂电桥形式。5、调节平衡电位器 RP,使数字电压表指示接近零,然后旋动测微器使电压表指示为零,此时测微器的读数视为系统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每次 0.4mm,上下各 2mm,将位移量 X 和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UO 记入下表中。表 1-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1-1 中的实验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传感器的输入电压能否从5V 提高到1
5、0V?输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3、分析电桥测量电阻式传感器特性时存在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实验二电阻式传感器的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半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实验所用单元同实验一。三、实验原理及电路将两个受力方向不同的应变片电阻分别接入电桥的两个相邻桥臂,组成半桥形式的测量电路,转换电路的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实验电路图见图 2-1,当两个应变片的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半桥输出电压 UO2EK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的实验步骤1 至 3 进行操作。2、按图 2-1 接线,将两个受力方向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中。图 2-1 电阻式传感器半桥实验电路3、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P,使数字
6、电压表指示接近零,然后旋动测微器使表头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示为零,此时测微器的读数视为系统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每次 0.4mm,上下各 2mm,将位移量 X 和对应的输出电压值UO 记入下表中。表 2-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2-1 的实验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进行半桥测量时,接入的两个应变片电阻的受力方向为什么必须相反?实验三电阻式传感器的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全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实验所用单元同实验一。三、实验原理及电路将四个应变片电阻分别接入电桥的四个桥
7、臂,两相邻的应变片电阻的受力方向不同,组成全桥形式的测量电路,转换电路的输出灵敏度进一步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实验电路图见图 3-1,全桥的输出电压 UO4EK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的实验步骤 1 至 3 进行操作。2、按图 3-1 接线,将四个应变片接入电桥中,注意相邻桥臂的应变片电阻受力方向必须相反。图 3-1 电阻式传感器全桥实验电路3、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 RP,使数字电压表指示接近零,然后旋动测微器使表头指示为零,此时测微器的读数视为系统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每次 0.4mm,上下各 2mm,将位移量 X 和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UO记入下表中。表 3-1X(mm)UO(mV)00
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3-1,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全桥测量时,四个应变片电阻是否必须全部一样?实验四电阻式传感器的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全桥形式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二、实验所用单元同实验一。三、实验报告1、按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所得的单臂、半桥和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比较,注意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的放大器增益必须相同。2、若要提高系统的灵敏度,除了采用不同的桥路形式外,还能采用什么措施?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
9、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五电阻式传感器的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二、实验所用单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调零电桥、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连桥板、连接杆(螺丝)、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振荡器、振动台、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及电路将电阻式传感器与振动台相连,在振动台的带动下,可以观察电阻式传感器动态特性,电路图如图 5-1。图 5-1 电阻式传感器振动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振动台,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置于振动台边的桌面上,将振动连接杆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杆上的磁钢吸合。2、按照图 5-1 接线,将四个应变片接入电桥中,组成全桥形式,并将桥路输出与示波器探头相
10、连,低频振荡器输出接振动台小板上的振荡线圈。3、接通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的振幅与频率以及示波器的量程,观察输出波形。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六电阻式传感器的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特性。2、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称重仪器中的应用。二、实验所用单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调零电桥、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振动台、砝码。三、实验原理及电路由于电阻式传感器的输出与位移成正比,利用弹性材料的特性,可以使电阻式传感器输出与质量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进行质量的测量。在本实验中可以利用振动台的振动梁作为弹性部件。四、实验步骤
11、1、根据实验一至实验五的实验内容设计电子秤实验的实验装置。2、调节差动放大器的零点与增益,调节该电子秤实验装置的零点与量程,注意确定量程时不要超出电阻式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并使砝码质量与输出电压在数值上有直观的联系。3、根据所确定量程,逐次增加砝码的质量,将质量与输出电压记入下表。表 6-1M(g)00UO(mV)三、实验报告1、根据表 6-1 中的实验数据,计算该电子秤装置的精度。2、若要增加电子秤装置的量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七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基本结构。2、掌握变面积式电容及
12、二极管环形电桥的工作原理。3、掌握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所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实验电路框图如图 7-1 所示。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图 7-1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2、图 7-1 中的电容转换电路图如图 7-2 所示。图中的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方波信号。电容转换由二极管环形电桥完成,二极管环电桥工作原理如图 7-3 所示。固定频率的方波脉冲由 A 点输入,在方波的上升沿,C0被充电,充电途径是 VD3C0;与此同时,C
13、x1也被充电,其充电途径是C9VD5Cx1。在方波的下降沿,C0和 Cx1都放电,C0的放电途径是 C0VD4C9;Cx1的放电途径是Cx1VD6。由于C9在一个周期内的充电和放电平均电流分别为:IUfVPCx1和IDfVPC0,式中 f 是脉冲频率,VP为方波峰值电压,因此 AB 间的平均电流 IIDIUfVP(C0-Cx1)。从该式中可以看出电容的变化与 AB 间的电路成正比。在图 7-2 中,增加了 L1、L2、C10和 R6。L1和 L2对高频方波的阻抗很大,而直流电阻很小,与 R6一起形成了 A、B 间的直流通路,使充放电流的直流分量得以通过。C10用作滤波。这样在 R6两端就有与电
14、容变化量成正比的直流电压输出。图 7-2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图 7-3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容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 15mm 左右。将测微器装入位移台架上部的开口处,再将测微器测杆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与电容式传感器动极旋紧。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电容式传感器的动极上表面与静极上表面基本平齐,且静极能上下轻松滑动,这时将两个滚花螺母旋紧。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见实验一)。3、按图 7-2 接线,将可变电容 Cx1与固定电容 C0接到实验板上,位移台架的接地孔与转换电路板的地线相连。4、接通电源
15、,调节测微器使输出电压 UO接近零,然后上移或下移测微器 1mm,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使输出电压的值为 200400mV 左右,再回调测微器,使输出电压为 0mV,并以此为系统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每次 0.5mm,上下各 2.5mm,将位移量 X 与对应的输出电压 UO记入下表中。表 7-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7-1,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本实验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实验八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基本结构。2、掌握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所用单元电容式
16、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三、实验原理及电路实验电路框图如图 8-1 所示。与实验七不同之处在于接入电容转换电路的两个电容都为可变电容,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移动时,两个电容的电容量都发生变化,但变化方向相反,这样就构成差动式的电容传感器。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图 8-1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验七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接入电路板的两个电容为 Cx1和 Cx2。将实验结果记入下表中。表 8-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8-1,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
17、,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试比较差动式和变面积式两种电容传感器的优劣。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九电容传感器的振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二、实验所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连桥板、连接杆(螺丝)、低通滤波器板、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振荡器、振动台、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及电路将电容式传感器与振动台相连,在振动台的带动下,可以观察电容式传感器动态特性,电路图如图 9-1。图 9-1 电容式传感器振动实验电路框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振动台,将电容式传感器置于振动台边桌面上,将振动连接杆与电容式传感器的
18、测杆适度旋紧。再将连桥板一端吸在振动台上方的磁钢上,另一端用磁钢与连接杆吸合,再调节连接杆与测杆使传感器动极与静极基本平齐。2、按照图 9-1 接线,将转换电路输出与示波器探头相连,低频振荡器输出接振动台小板上的振荡线圈。3、接通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的振幅与频率及示波器的量程和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观察输出波形。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十电容传感器的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2、了解电容式传感器在称重仪器中的应用。二、实验所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振动台、砝码。三
19、、实验原理及电路由于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与位移成正比,利用弹性材料的特性,可以使电容式传感器输出与质量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进行质量的测量。在本实验中可以利用振动台的振动梁作为弹性部件。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七及实验八的实验内容设计电子秤实验的实验装置。2、调节差动放大器的零点与增益,调节该电子秤实验装置的零点与量程,注意确定量程时不要超出电容式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并使砝码质量与输出电压在数值上有直观的联系。3、根据所确定量程,逐次增加砝码的质量,将质量与输出电压记入下表。表 10-1M(g)00UO(mV)三、实验报告根据表 6-1 中的实验数据,计算该电子秤装置的精度。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
20、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十一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掌握差动变压器及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差动变压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所用单元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差动变压器由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当铁芯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使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增加,另一个则减少,将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就可以引出差值输出,其输出电势反映出铁芯的位移量。2、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图如图 11-1
21、所示。图 11-1 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图传感器的两个次级线圈(N2、N3)电压分别经 UR1、UR2两组桥式整流电路变换为直流电压,然后相减,经过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由电压表显示出来。R1、R2为两桥臂电阻,RP1为调零电位器,R3、R4、C1组成滤波电路,R5为负载电阻,采用这种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减少零点残余电压。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感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 15mm 左右,将测微器装入台架上部的开口处,再将测微器的测杆与电感式传感器的可动铁芯旋紧。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可动铁芯上的刻线与传感器相平,注意要使铁芯能在传感器中轻松滑动,再将两个滚花螺母旋紧。2
22、、差动放大器调零(参见实验一)。3、按图 11-1 将信号源的两输出端 A、B 接到传感器的初级线圈 N1上,传感器次级线圈 N2、N3分别接到转换电路板的 C、D 与 H、I 上,并将 F 与 L用导线连接,将差动放大器与数字电压表连接好。这样构成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接通电源,调节信号源输出幅度电位器RP1到较大位置,平衡电位器RP2处于中间位置,调节测微器使输出电压接近零,然后上移或下移测微器1mm,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使输出电压的值为 300mV 左右,再回调测微器使输出电压为 0mV。此为系统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
23、每次 0.5mm,上下各 2.5mm,将位移量 X 和对应的输出电压 UO记入下表。表 11-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11-1,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分析为什么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减少零点残余电压?实验十二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掌握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及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所用单元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电路图如图 12-1 所示。图 12-
24、1 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图传感器的两个次级线圈(N2、N3)作为交流电桥的两个桥臂,R1、R2为另外两个桥臂,D1、D2、D3、D4组成相敏整流器,A、B 之间输入交流电压,M、N之间输出脉动直流电压,经 R3、R4、C1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十一的步骤 1 和 2 进行操作。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按图 12-1 将信号源的 A 端接至次级线圈 N2、N3的中间连线点,B 端接至 L,N2上端接 E 点,N3下端接 G 点,B 与 L、J 与 M、K 与 N 连接,差动放大器与电压表接线不变,这样构成自感式差动变压器实验电路
25、。3、按实验十一的步骤 4 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入下表。表 12-1X(mm)UO(mV)00五、实验报告1、根据表 12-1,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2、比较差动变压器和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实验所用单元电感式传感器、音频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位移台架、测微器、频率与转速表、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及电路 1、差动变压器由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在传感器的初级线圈上接入高频交流信号,当初、次中间的铁芯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之间的互感磁通量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传感器 指导书 正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