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龙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龙,包括3 3 篇主题课文,龙的传人、大人 们这样说、叶公好龙,还有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对龙的形象地 描述,说明以及介绍它的诗歌和古文的介绍,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 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二、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识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背诵古文 叶公好龙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联系课文内容,积 累描写龙的成语和寓言故事。2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2、。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三、教学重难点:1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 追求。2 2、教学难点: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四、教法学法:1 1、教学时重视现代诗与古文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 生诵读。教学时,可采用讨论与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 生在书籍及网络上多查阅资料,多了解有关龙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 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五、课时安排:龙的传人2 2 课时大人们这样说2 2 课时叶公好龙2 2 课时语文天地4 4 课时龙的传人教学设计一、学习
3、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2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神。二、教学重难点:1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2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三、授课类型:新授四、教学课时:2 2 课时表达方法。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五、教学准备:录音机、有关龙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龙”字,你能说出带有“龙”字的成语么?龙马精神龙腾虎 跃龙飞凤舞你还知道有关龙的其他故事么?学生交流对龙的了 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
4、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2、检查认读:深渊圣旨龙凤呈祥金龙献瑞3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4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从龙与中国人的密切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人 赋予龙的丰富含义等几方面,告诉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 人。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接着学习四、布置作业继续阅读课文,积累词语。五、板书设计龙的传人深渊 圣旨 龙凤呈祥 金龙献瑞龙到底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 找答案吧!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自称“
5、龙的传人”?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段:1 1、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 出类拔萃、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龙王高居天上,它能唤风呼雨,翻江倒海。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2 2、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 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他坐的椅子是“龙椅”故 宫里单是太和殿,便装饰有一万三千多条龙。3 3、但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又象征 着自由欢腾和完美。所谓“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 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重点指导朗读 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
6、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思考:为什么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无所不能,威力无比权利的象征自由、欢腾、完美4、“中国的龙则是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 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如今当你再读到 这一句时,心里在想些什么?能不能把你心里所想得读出来呢?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试 着读一读。接着采取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读课文。三、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课文中有几次出现“龙的传人”分别出 现在文章的什
7、么地方。(开关与结尾)齐读开头与结尾。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相互照应,讨论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强调升华主题)四、阅读欣赏阅读有关龙的故事、诗歌、词语,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五、课堂小结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中国的地位又是什么呢?(列举中国的各方面中的位置。)从一系列的数字及 实例中得知:我们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许多方面也属于国际领 先地位,但总体来说,我们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 的差距。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很强,我们作为中国的新一代,自然要有担当,能够撑的起“龙的传人”的名号,不给他丢脸,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六、布
8、置作业:背诵课文中优美的自然段七、板书设计:龙的传人无所不能权利的象征骄傲自由欢腾完美教学反思:大人们这样说一、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课的 6 6 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2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感受课文的整体美。体会 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3 3、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1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 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2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龙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
9、义的描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三、授课类型:新授四、教学课时:2 2 课时五、教学准备:录音机,有关长城、三峡大坝、京九铁路线及西 昌基地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 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 的吧!二、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 己的想法。)你能结合自己课
10、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三、感悟语言的美。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如“搅”的读音。四、深入学习课文出示课件,指读:“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
11、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 动人民歌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在读中悟。找找其中的比 喻句。五、小组交流感悟第二课时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1 1、爷爷、奶奶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的?2 2、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 义的?3 3、背诵诗歌。二、综合练习:1 1、多音字:露:lulu(露水)将 jiangjiang(将来)loulou(露面)jiang jiang(大将)2 2、近义词: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显露-(显现)伸展-(扩大)3 3、反
12、义词:真真切切-(模模糊糊)显露-(隐形)伸展-(缩小)三、布置作业1 1、回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与春潮进行对比,感受两篇 文章的不同风格。2 2、试着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 的妙处。板书设计大人们这样说龙舟 龙灯 九龙壁神龙口 龙门 九龙坡长城 长江 京九线 火箭 民族腾飞龙-中国的象征教学反思:叶公好龙、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学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寓意。2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展开想龙。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习
13、叶公好龙,象,复述叶公好事意思,体会出课二、教学重难点:1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2 2、教学难点:发挥想象,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三、授课类型:新授四、教学课时:2 2 课时五、教学准备:录音机,有关龙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很多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还记得偷铃人的愚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班交流。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板书:叶公好龙。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2.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14、3.3.集体检查:(1)(1)多音字:好 h hCD()发 f fa()还 huanhuan()h hCDCD()f fa()haihai()(2)(2)辩字义:牖:窗户。窥:偷看。凿: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 具。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1 1、师范读。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板书:非常喜欢指名读T T为何这样读T T指导读T T师生共同读(总、分)2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见到真龙时的叶公怎么样?板书:害怕 极了齐读T找词(表现他害怕的词)T说话练习(总起一分述)3 3、学生自由朗读。4 4、指明读,分角色读。四、总结。1 1、学了寓言后,你觉得叶公是
15、个什么样的人?2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课下可收录到你的摘录本中。五、布置作业:把叶公好龙的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1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 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2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 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读寓言,整体感知1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熟古文。2 2、检查读文情况,及时纠正。3 3、读文感知意思
1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1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 刻 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 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2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 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3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小黑板出示古文)刚才,我 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 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
17、 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 你们中间。4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施 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 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 出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2)(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四、由文明理,拓展延
18、伸1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 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2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 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五、演一演,背一背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诵。六、布置作业: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板书设计:叶公好龙叶公 喜欢 害怕 表里不一真龙 听说 拜访叶公教学反思
19、: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学习写有关龙的作文。2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理查阅,搜索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1、积累有关龙的成语。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重点)2 2、学习写有关龙的作文。(难点)三、授课类型:新授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准备1 1搜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搜集“龙”形象工艺品。2 2查一查,问一问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所欲言1 1说“龙”的成语。(1 1)各小组根据
20、本小组成员搜集的有关成语进行综合。(2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龙”的成语。(3 3)摘抄积累。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蟠虎踞,龙蛇混杂,龙吟虎啸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眉凤目,龙驹凤雏龙拿虎跳,龙腾虎跃,龙章凤姿,龙肝凤髓,车水马龙 2 2说说有关“龙”字的寓言故事。(1 1)小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说故事,推荐说的最好的同学上台 展示。(2 2)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3 3小黑板展示不同的“龙”字。(1 1)说说你对这些字的认识。(2 2)引导学生欣赏八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不同字体的“龙”字,感受“龙”字的书法艺术魅力。二、初显身手1 1展示搜集的有关龙的工艺品
21、的实物,图片或有关文字资料。2 2向同学介绍家乡有关带“龙”的产品或地名,说说它们的有关 故事或来历。3 3说说自己在搜集,查阅资料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4 4学唱龙的传人。5 5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资 料的能力,以后要经常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6 6布置作业:抄写成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听写带有“龙”字的成语。二、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1 1、激情导入:出示图片,引出课文;2 2、自读品味,思考: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3 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 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
22、的盛况?4 4、师生交流,小结全文;5 5、拓展延伸:课后继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三、金钥匙1 1自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2 2说说开场白的内容,要求。开场白的内容是:开始要讲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要特别注意开场白要简短,精练,有号召力,具有鼓动性。3 3模拟开场白。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讲“龙”的故事比赛,请你想想怎样进行开 场白。(1 1)自主思考。(2 2)小组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发言。(3 3)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开场白。四、小节1 1自我评价,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通过本单元学习,有哪些收获?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资料
23、的能力 怎样?学会了哪些新的学习方法?2 2同学互相评价。第三课时一、初显身手1 1、学生整理好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2 2、全班展示、交流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实物或图片资料 风筝、雕刻、如:绘画、装饰品)3 3、向同学们介绍带有“龙”字的特产或地名。4 4、讲述民间与“龙”有关的传说。(如“二月二,龙抬头”“乌龙”“舞龙”“龙舟”等等)二、笔下生花1 1、学生自由读“笔下生花”的内容。2 2、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3 3、理解题意,明确要求。(1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题一:介绍龙形风筝,讲述关于它的故事。题二:介绍龙井茶或带有“龙”的特产。(2 2)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
24、写。4 4、分题指导。三、动笔写作1 1、学生独立写作。2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完成习作,并认真修改。第四课时一、讲评习作1 1、教师导言:同学们,乐山龙舟会中对活动内容与场面的描写十分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找一找,2 2、学生赏读。3 3、找找自己习作中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 4、小组成员互相交换阅读习作,提出自己的意见。5 5、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6 6、小组内推选优秀习作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交流并修改了自己的习作,多读,多多借鉴,是们习作水平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多读书。三、布置作业:认
25、真抄正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提高我第二单元神奇的书一、教学要求:1 1、知识与技能。(1 1)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2 2)边读边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情讴歌书的神奇、美丽的思想感情。2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 些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 段。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 热爱书籍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 习。2 2、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 悟。三、授课类型:新授四、课时安排:2 2 课时。五、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