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一班现有 33 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 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 系。包括五个单
2、元:空气、认识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握个手、土壤与动植物、我们的产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 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 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 思维技能训练。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 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 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 内容进行探究。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
3、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教学目标:1.空气这一单元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武威、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理一个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本单元由:找空气、认识空气、纸风车这三课
4、组成。2.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动物并了解其相关特性。通过调查、阅读、模仿,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表演 的能力。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本单元由: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小动物找妈妈这四课组成。3.常见的材料 这一单元 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 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意识到人 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以及这些材 料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更加有效的额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本单元由:布料、塑料、石头这三课组成。4.土壤与动植物 这一单元引导学生 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
5、“居民”,如蚂蚁、蚯蚓等。意识到土壤 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 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体会土壤对动植物的重 要性。.通过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土壤污染的危害,学会珍惜 土壤,爱护土壤。本单元由:我们周围的植物、土壤与植物、蚯蚓的 家、土壤中的小动物这四课组成。5.我们的产品 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番茄。并通过自己制 作番茄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脑动手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制作 小挂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制作不同 风味的番茄酱、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小挂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单由:番茄与番茄酱、做个小挂钩这两课组成。四、教学重
6、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 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 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 探知能力。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 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
7、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 力和习惯。六、教学进度周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教学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妈8 我们周围的第八周第三单元植物教学内容1 找空气2 认识空气3 纸风车4 常见的动物5 动物的反应6 动物的运动7 小动物找妈备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一、二单元阶段性测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动物15 番
8、茄与番茄9 看花认植物10 看叶认植物11 看茎认植物12 土壤与植物13 蚯蚓的家14 土壤中的小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五单元酱第五单元第一-五单元16 做个小挂钩期末检测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空气二、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3.科学态度: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9、。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的到改善。四、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五、单元课时安排:3 课时六、单元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1 1、找空气、找空气第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
10、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学生揭示谜底:空气。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以此导入探究活动。二、活动过程1.想办法,找空气。(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4)分组找空气。(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1、。(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4)交流实验方法。(5)小组实验探究。(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3.交流实验情况,获得结论。(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2 2、认识空气、认识空气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
12、气特点。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一、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学生揭示谜底:空气。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2.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提问:为什么第一次纸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二、活动过程1.实验探究:空气有什么特点?(1)提出问题。(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4)分组实验: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法人特点。(5)交流汇报。2.实验探究:空
13、气是怎样流动的?(1)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4)交流实验方法。(5)小组实验探究。(6)得出结论三、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3 3、纸风车、纸风车第第 3 3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活动准备:彩纸、
14、小木棒、安全剪刀等。一、导入新课由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的形象引出教学内容。他是谁?他在干什么呢?二、活动过程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1.看一看,说一说。(1)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品,让学生观察风车有哪些部分构成。(2)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2.学一学,试一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上的制作过程,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手放平,坐端正。出示制作过程并讲解。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呢?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3.转一转,比一比。你们想让风车转起来吗?下面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风车转动的方法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再到讲台上汇报。4.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请同学们思考一
15、下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有想法后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三、拓展活动在生活中,风车有很多用途,我们要做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课下继续研究生活中的风车的用途,然后说给你们的伙伴们听。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二、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我们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知道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了解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16、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3.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四、单元教学重难点: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五、单元课时安排:4 课时六、单元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
17、堂延伸到课外。4 4、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动物第第 4 4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点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拓展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活动准备:课前观察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等动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生活着许多动物。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二、探究活动(一)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1.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18、。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2)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指导学生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
19、翅膀有多种花纹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三、课堂小结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三、拓展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或实地考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5、动物的反应、动物的反应第第 5 5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会对
20、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2.在教师的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太刺激的反应。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活动准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副鱼下雨前把头伸出水面的情境图,提出问题:鱼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生交流下雨前,鱼为什么要把头付出水面?师生总结,出示课题-动物的反应。二、活动过程(一)蚂蚁喜欢吃什么?1.预测蚂蚁喜欢吃什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猜测,例如:蚂蚁喜欢吃糖、饼干、苹果指导学生说一说做出这种猜测的原因。总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
21、在预测。2.检验蚂蚁喜欢吃什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要爱护蚂蚁,要把食物等距离的放在蚁穴周围等。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汇报活动的结果。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总结:蚂蚁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1.预测鱼的反应。出示鱼缸和鱼,让学生分别预测喂食和敲击鱼缸时的反应。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测,教师追问学生预测的依据。2.验证预测。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喂食要适量;敲击鱼缸的力度不要太大;要保持安静等。小组完成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3.拓展。出示刺猬、壁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对刺激的反应。三、总结指导学
22、生从如何预测动物的反应、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出本节课的收获。6 6、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第第 6 6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靠四肢、翅膀等运动。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活动准备: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教学观察:一、导入新课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蛇鼠除虫害,不拍虎豹和豺狼。学生回答:鹰。二活动过程(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和名称和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例
23、如:鱼在水中游泳,鸽子在天空飞翔2.模仿动物的运动。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指导学生可以带动物头饰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仿鸟的翅膀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总结:动物的运动方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二)动物主要靠那些部位运动?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靠翅膀运动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o”圈出来。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
24、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三)动物运动会1.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 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它们谁跑得快。学生根据经验说出 3 种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得最快,蜗牛跑的最慢。2.模仿动物的运动。出示比赛规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谜底动物的运动。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总结: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3.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小组讨论交流指导学生还可以按照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
25、它们填一填吗?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三、总结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的运动。7 7、小动物找妈妈、小动物找妈妈第第 7 7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哪些外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一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