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科班目数 学(全册)级 二(1)班任课教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上册)是按照教育部 2011 年 12(2011 年版)编写的。于 2013年 4 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3、(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 100 以内;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
4、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
5、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识。(四)情感态度方面;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
6、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逐步养成细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 53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 4 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 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 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 课时表内除法(一)9 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 课时表内乘法(一)13 课时厘米和米 4 课时我们身体上的
7、“尺”1 课时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观察物体 2 课时期末复习 4 课时第一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连减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能正确地笔算 100 以内的连加、,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
8、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 19 只,小紫折了 27 只,小兰折了 26 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 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这怎么算呢?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3、完成想想做做第
9、 4 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 2 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 页?,以及进位加法的进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
10、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 38只,女生一共折了 42只,送给幼儿园 33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由其他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出示试一试 60-38+40?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
11、第由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集体评议。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 P3:第 2 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三维目标:?4、5 题。3 题。1、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题卡练习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4+2635-7 35+6?45-20 68+970-8?二、算出每条线上3 个数的和,填在()里。1、指名说出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
12、读题。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四、思考题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五、作业:P5:第 2 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
1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 10 人,二队 6 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出示例 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三种方法。第一种:小军再穿 4 个彩珠。第二种:把芳芳穿的 2 个彩珠拿走 4 个。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 个。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 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
14、法了。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想想做做第 2 题,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想想做做第 3 题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10 页教学三维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15、,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 8 个圆和 5 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立列式解答二、探究新知出示例题 4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独?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11+414(朵)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尝
16、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 3 个位置不摆。三、练习巩固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想想做做第 3 题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 个少?为什么?4.想想做做第 4 题: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立完成。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5.想想做做第 5 题:怎么求?独,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四、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7、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 页,练习二。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二|、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
18、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3.练习二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4练习二第 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三、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练习二第 1 题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 12?14 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
19、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培养交往、合作意识。“图形王国”。(出示图片)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
20、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
21、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流。2.认识五边形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
22、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3、认识六边形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2.做“想想做做”第2 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5.“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四
23、、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5 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二、自主探究同学们在生活中
24、见过这样的图形吗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2.“想想做做”第 2 题。组织
25、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长方形、?它跟长方形、正?在哪见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5.“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三、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练习三,教科书第 16?17 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