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10 篇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粉笔教育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 米的表象,进展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2、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
2、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昨天教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拟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二、初步认识 1 米1、估计 1 米的实际长度。谈话:教师的身高是 1 米 72 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进展估计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3、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 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拉开的绸带 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 1 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展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认识 1 米。出示米尺。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 1 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 1 米有多长。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1 米=100 厘米。3、用米尺量。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刚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 米呢?谁来试一试?指
4、名量出一根 1 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 米长的绸带。提问:张教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 米高,谁来帮教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 1 米的位置贴上标签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 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 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历缺乏,适时进展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与思考。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 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 米
5、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画 1 米的实际长度。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 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 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准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 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 米的长度表象。三、深化对 1 米的认识1提问:你能估计出 1 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 5 人;横着排,大约有 3 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 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 人,有的大约有 3 人呢?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 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
6、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 1 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 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 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 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4提问:知道 1 米有多长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 米长的绸带吗?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 米长。说明:通过排 1 米长的队伍需要几人,走 1 米长的路需要几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 1 米的认识。在充分活动的根底上,让学生静静的思考,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晰
7、的1 米的表象。进而,再次让学生根据表象剪出1 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学生头脑中1 米的表象将逐步准确。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6完成“试一试。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7谈话:教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 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教师1 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教师身边,最后围成一个半径是1 米的圆形。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8、学会分类的方法。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例如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提醒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2、稳固开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板演分法。还可以怎么分?二、稳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 1、2、3 题,学生集体完成。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 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
9、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钟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开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二、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三、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四、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2、提醒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1说明
10、: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4有 12 个数,让学生从 1 顺次读到 12。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 7 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 5 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教学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
11、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4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先拨 7 时,再拨 7 时不到一点,最后拨 7 时过一点。27 时不到一点。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37 时刚过一点。提问:这又是几时呢?4小结:像这样接近7 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 时。5稳固:分别出示 4 时不到一点和平 8 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展全班交流。6完成“想想做做第3 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
12、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三检测完善。1、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2、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 3 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 9时、12 时,同桌互相检查。3、完成“想想做做第5 题。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4、完成“想想做做第6 题。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追问:怎么都是
13、 10 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 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 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 时。5、完成“想想做做第7 题。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四全课总结。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2、完成课堂作业。【篇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活动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
14、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开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教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 3 次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二、活动内容1、找规律猜表情:首先,
15、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淘气。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淘气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噢,小淘气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放气球:小淘气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淘气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2、画规律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 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3、算规律师
16、: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教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教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场往下数第 20 颗是什么颜色?第 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 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 颗会是什么颜色吗?4、生活中的规律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 除了教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5、创造规律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
17、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三、活动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篇五】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顺序?:教学目标1、学会比拟 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拟,善于与他人合作
18、交流等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比拟 100 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醒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教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承受教师的考验:16 是位数,100 是位数,82 是位数。228 的 8 在位上,表示个;2 在位上,表示个。336 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数是;99 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34、35、3769、70、72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1、在里填入“、“1520119882在 66、25、9、89、75、100 这些数中,最小的是,的是。生答
19、复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3、即时练习。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拟。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开场游戏。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拟两位数大小的方法。2、小结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拟的方法:比拟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一样比个位。三、稳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
20、第42 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四、拓展题。1、连线。课件2、填上适宜的数。2671003 58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篇六】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3、开展学生分析、比拟、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21、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 千克kg=1000 克g。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教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教师刚刚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提醒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