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北京人的特征等。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教学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 大中国 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进入新课: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阅读课本 P2 内容,完成第 1 题。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1)生活年代:距今约 170 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知识模块二 北京人的发现阅读课本 P3 内容,完成第 2 题。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 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知识模块三 北京人的特征阅读课本 P45 内容,完成第 3
3、 题。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提升1.简述
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2.北京人用火有何意义?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迫切需要的是(D)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D过群体生活2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B)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3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什么方式(C)A.史书记载B神话传说C考古挖掘D科学推测本课小结:同学们,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以元 谋人和北京人为例共同探讨了远
5、古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 学们真是很聪明,想像力真是很丰富,那么多的问题在同学们这里都有了答案。历史其实就是这样,只要你细心,只要你参与,你就会有收获和惊喜。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2.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3.初步掌握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河姆渡
6、、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原始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阅读课文 6-7 页:半
7、坡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时间地点半坡居民的生活代表类型使用工具居住情况生产活动2.动脑筋:观察右图,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3.比较半坡居民和北京人有哪些不同?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从食物来源看,北京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生,辅之以渔猎;半坡居民有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粟,发展原始农业。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住
8、在天然的洞穴里;而半坡居民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从社会分工的情况来看,北京人正处于最原始的社会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而半坡居民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阅读课文8-79 页: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时间地点半坡居民的生活代表类型使用工具居住情况生产活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河姆渡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磨制石器、骨耜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水牛等;制陶、纺织、挖井等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
9、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磨制石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2.看图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3.归纳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相同点:生产以农业为主,生活是盖房定居,磨制石器和陶器。农耕文明的特征。不同点: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农作物不同,干栏式、水稻。半地穴式、粟。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兴起于哪些地区?约在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
10、000 年,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2.原始农业的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什么是刀耕火种?耒耜的发明有什么好处?刀耕火种指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火烧过的地方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耒耜的发明使得以此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3.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及影响?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课堂小结】原始居民发现距今年代地点陕西西安半坡居民 附近的半坡村(黄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
11、【教学反思】约七千年耜早种植水稻的 器和原始乐国家)器屋约六千年工具磨制石器、耒 种植粟、蔬菜制造彩陶、纺耜、石刀、骨(我国是世界线、织布、制制箭头、鱼叉、上最早种植粟衣鱼钩的国家)种植水稻(我 制造陶器、制磨制石器、耒 国是世界上最 作简单的玉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干栏式房 要标志屋聚落、磨制工具的半地穴房 饲养的出现以及生产农作物业建筑农作物种植,家畜手工房屋原始农业的发展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
1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 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 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13、。学生活动备注听,集中注意力。制造悬念,激发兴趣。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蚩尤黄帝炎帝黄炎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调动参与兴趣听或自己讲清晰明了,便于掌握。炎帝子孙其他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三、禅让的传说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
14、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四、治水的传说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 才出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过渡、导入。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五、情感升华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六、拓展学习学生好表现,给他们 提 供 表 现 的 平台,取得成功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P16 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学生讲。称、点出反映了
15、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教学反思】第 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 分封制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2.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商周的更替过程和分封制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
16、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了解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我国的史前时期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1.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公元前 207
17、0 年、禹、阳城2.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问题: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各指的是什么时期?反映了什么?其代表事件是什么?尧、舜、禹时期,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传子(启),家天下。3.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有哪些?夏朝的统治中心在哪里?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4.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有何意
18、义?既反映除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又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夏朝经历了 400 多年,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我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自身的统治,最后被商汤所灭。二、商汤灭夏当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首领汤,团结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1.商朝在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城在哪?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2.后世为什么把商朝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因为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19、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盘庚迁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到商纣王时,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三、武王伐纣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就在商纣王沉迷于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之时,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发展起来。周武王时,在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下,周部落日益强盛。公元前 1046 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西周的建立
20、者是谁?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周武王;公元前 1046 年;镐京讨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且能够重用人才,联合周边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四、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分封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2.西周分封的对象是什么阶级的?学生:亲属、功臣、先代贵族。3.西周分封的作用有哪些?积极:开发边远地区,巩固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弊端:当诸侯强大起来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4.西周分封的内容有哪些?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
21、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5.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6.西周的衰亡: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 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动迁洛邑,史称东周。思考: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兴: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才。亡:统治者的暴政总之:统治者重用人才,关心百姓,得民
22、心者得天下,暴政必然导致灭亡。【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的历史过程,无疑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亦是彰显了国家的本质所在。【板书设计】第 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夏朝原始社会禹传启世袭制奴隶社会发展商朝牧野大战巩固统治【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2.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3.通过学习
23、,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鼎盛西周分封制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探寻中国的早期文明成果。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请学生阅读课本第 23 页
24、的第一段,概括出青铜器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2)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1)课件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图片。猜一猜,图中的青铜器的实用性是什么?鼎烹饪器;觚盛酒器;簋盛饭器;甗蒸饭器;盨盛饭器;爵饮酒器。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等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从中可看出青铜制造业有哪些特点?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2)材料研读材料一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礼记礼器材料二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
25、四簋,士三鼎二簋。问: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青铜器的制造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具有极高水平。想一想,商代青铜器采用怎样的铸造方法?其制造过程是怎样的呢?你们见过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吗?为什么?商代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
26、的象征。除了青铜器外,这一时期另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是什么?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名称的由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历史小故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王懿荣(18451900 年)祖籍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1899 年秋,他得了疟疾,京城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发现中药里竟然有龙骨。他便让家人把药渣留下研究。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他小心地擦去龟板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板!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
27、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他从骨头片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正因为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正是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的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把中国信史提早了一千多年。2.甲骨文记载的都是些什么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3.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评价)。目前所知,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什么?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1)象形字: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有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 40%都是象形字。(2)指事: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代表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29、,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4)形声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主要以形声字为主。2.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小结】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
30、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板书设计】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二.甲骨文记事1.名称的由来2.记载的内容3.发现的意义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方法2.与汉字的关系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1.掌握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知道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等史实。2.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让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
31、题的方法。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学习,认识到国家强大需要改革,需要人才,需要奋发图强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难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东周时期。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
32、关系如何?为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材料一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材料二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材料三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
33、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铁制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作用: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推动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春秋大变革的经济基础。2.请同学们概括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34、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东周天子日子却并不好过,这是为什么呢?二.王室衰微1.阅读课本28,归纳概括东周王室衰微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管辖的土地面积大为缩小;(2)直接管辖的军事力量日益缩小,逐步丧失兵权;(3)周王室财政拮据,财力、物力、人口减少,不得不仰赖诸侯国的资助。2.材料研读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
35、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二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材料三公元前 707 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思考:(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势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自为政。诸侯国不再定期纳贡,天子反而在政治、经济上需要依赖强大的诸侯。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衰微。(2)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那么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必然导致诸侯间的争霸战争,国家处于混乱状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36、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此社会进入了动荡时期。春秋时期 140 多个诸侯国中比较强大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争夺霸主的地位。三.诸侯争霸1.为什么春秋时期会出现诸侯争霸局面?王室衰微;诸侯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2.为什么春秋时期各霸主在开展争霸活动中,一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3.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4.齐桓公为什么在春秋时期能首先成就霸业?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打着“尊天子,
37、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于是齐桓公便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5.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约有170 多个诸侯国,而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 多个。第二幅是春秋晚期的诸侯国图,大约只有三十个诸侯国了。据史书记载,春秋242 年间,有 36 名君主被杀,52 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 480 多起。一方面确是无义战,灭国杀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它既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又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课堂小结】春秋时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春秋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引起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虽然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板书设计】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及其作用2.农业、手工业及商品交换的发展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的瓦解2.周王室衰微三.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背景2.春秋霸主:3.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