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121850.pdf
《高二生物教案1218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教案121850.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高中生物必修 3 第三章 第 2 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郑超 311100 指导老师 吴江林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旨在改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旨在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巨大的空间,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力求实现基于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2、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现标准、教科书、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1通过分解标准和探明学情制定表现性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国家对相关年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水平的期望,但内容标准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因其在教学上不具有操作性。因此,科学分解内容标准是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出建议以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基石。本节课运用“一对多”1的拆解法分解课程标准。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与价值观念。本教学设计将依据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与格兰伦的“ABCD表述法”,整合三维课程目标,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
3、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路径、发展层次、范围、方式及变化效果,最终形成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关键。2基于教学目标开展符合逻辑条件的目标导引教学“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是将课堂教学引向优质高效的关键途径和逻辑条件2。本教学设计将实施“目标导引教学”:基于教学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支架,发展学科思维;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评 1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12 页。2 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2 页。欢迎您阅
4、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价方法,及时调适学习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二、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由吴相钰和刘恩山主编的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5、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8 月),教学内容属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中的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该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接种。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教学时数为 2 课时。本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概念多。本课涉及到的免疫物质有:MHC、MHC 分子、受体、抗原、抗原MHC 复合体、抗体、(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白细胞介素-2、抗原抗体结合物等;涉及的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致敏 B 淋巴细胞、效
6、应 B 淋巴细胞、记忆 B 淋巴细胞等;涉及的免疫过程有: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等。可见,本学习内容涉及的概念繁多,体系庞杂。(2)难度大。本学习内容难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深奥且有诸多未探明事项。免疫知识难度大,目前在学理上对免疫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这给教和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涉及了多种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如淋巴细胞的起源;程序性知识,如建构特异性免疫概念体系的方法;图式知识,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概念性知识,如抗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策略性知识,如学习免疫知识的知识线索。如此众多类型的知识一齐涌现,是难得一见
7、的。三是知识体系结构复杂。各种免疫概念(过程)、免疫细胞、免疫物质交织在一起,使本学习内容头绪繁多,要将这些知识结构化,难度是比较大的。四是生理过程抽象。不论是细胞识别,还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涉及了微观环境的多种物质变化及多种变化途径,加上课本静态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五是学科思想方法丰富。本教学内容涉及了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模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稳态的思想,观察、比较 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 页。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和分析的
8、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学习本教学内容的灵魂,对学生思维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与前后知识联系复杂。本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必修 1 中的知识联系主要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糖蛋白的种类与功能)、细胞质(溶酶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坏死与凋亡;与必修 2 中的知识联系主要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必修 3 的知识联系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功能异常。除免疫功能异常外,其它都是前备性知识。鉴于以上分析,本节教材 2 课时的教学任务分配如下,第 1 课时教学内容为细胞识别、细胞免疫、体
9、液免疫,第 2 课时学习内容为淋巴细胞的起源、免疫接种等其它内容。这种安排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 1课时教学内容的。三、学情分析 依据教材分析、教师经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情展开调查研究。以此明晰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指向、学习难点、学习期望,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切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化教学流程的基础。本次对学情的了解,主要采用访谈法。访谈对象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有较好的代表性,访谈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预习。访谈的几个问题及探明的学情如下:问题 1: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学生的代表性回答主要有: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就是消
10、灭病原体,经历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阶段。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就是识别病原体,并消灭它们。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是先产生淋巴细胞,通过先进行细胞免疫后进行体液免疫消灭病原体。可见,学生认为特异性免疫过程就是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从广义上说,这也不错,但学生无法说出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是先识别后清除,这说明学生不清楚特异性免疫的机制。认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两个阶段,更是错误的认识,或者说,对特异性免疫的途径不清楚。问题 2: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病原体的物质是什么?免疫细胞的识别能消灭病原体吗?若病原体有数百万种,则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也有数百万种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
11、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学生的代表性回答主要有: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都是用 MHC来识别病原体的。巨噬细胞用 MHC识别,T 细胞和 B 细胞有受体和抗体识别。识别能消灭病原体。识别不能消灭抗原。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可能有多种,也可能只有一种。可见,学生不能区分 MHC 与 MHC 分子,对病原体与抗原的关系也不清楚。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识别机制不清楚,对识别与清除的关系不理解,对不同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不理解。问题 3:细胞免疫涉及了哪些细胞和物质?这些细胞和物质有什么作用?说说细胞免疫的顺序?细胞免疫有什么作用?学生的代表性回答主要有:
12、(主要涉及的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T 细胞、毒性 T 细胞、效应毒性 T细胞。(主要涉及的物质)MHC、多种蛋白质。(主要涉及了)MHC、受体、多种蛋白质。巨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辅助性 T 细胞能产生多种蛋白质,毒性 T 细胞能与被感染的细胞结合。受体能与巨噬细胞结合,多种蛋白质刺激毒性 T 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巨噬细胞与 T 细胞接触毒性T 细胞分裂产生效应毒性 T 细胞效应毒性 T 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结合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消灭病原体。可见,学生对细胞免疫涉及的物质有了解,对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有大致了解。遗漏抗原-MHC的产生及作用,说明对巨噬细胞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很不清楚;对
13、辅助性 T细胞的作用、效应细胞毒性 T细胞的作用也不很清楚;对各种细胞的名称叙述不准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这些细胞的作用;对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和特点不清楚。问题 4:体液免疫涉及了哪些细胞?哪些物质?体液免疫有什么作用?说说体液免疫的过程?体液免疫能消灭任何病原体吗?学生的代表性回答主要有:(主要涉及的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T 细胞、B 细胞、效应 B 细胞、记忆 B 细胞。(主要涉及的物质)MHC、抗体、白细胞介素-2。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体液免疫能消灭病原体。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巨噬细胞与辅助性 T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
14、-2 作用于 B 细胞B 细胞分裂产生效应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抗体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能消灭任何病原体。可见,学生对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有大致了解。但对 B细胞获得抗原信息的过程、致敏 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条件、效应 B细胞的作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巨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都不很清楚,对体液免疫的功能和特点不很清楚,不了解记忆细胞的作用。问题 5:特异性免疫的“特异”体现在哪些方面?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什么关系?学生的代表性回答主要有:特异性免疫的“特异”体现在它们能消灭了特殊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能消灭抗原不能消灭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15、免疫一起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先细胞免疫,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同时进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巨噬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有辅助性 T 细胞参与。可见,学生对这些问题只有大致的模糊的了解,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从学生的回答看,他们不能说清楚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对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不清。对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说明,关键是对识别与清除的机制不理解,更谈不上找出学习特异性免疫的线索。问题 6:你还希望老师能提供哪些学习帮助?帮我们找一些有关免疫的学习资料,看不太懂课本。重点讲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最好有动画让我们看看。知
16、识很多很乱,教我们整理方法。怎么记住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概念很多,帮我们整理一下,能否做个概念图帮我们总结。很多细胞的名字和作用都记不住,有什么方法。可见,学生还是有兴趣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的。他们希望老师能提供一些学习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多采用媒体等教学手段,让他们能身临其境地直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观地学习。希望老师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大的和小的学习线索,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结构。四、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进行如图 1 的分解。根据以上分解,本课时的
17、教学目标表述如下:1通过比较,用专业术语概述特异性免疫对象,说出病原体与抗原的关系。2通过观察细胞模型,用专业术语说出巨噬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B 细胞、效应细胞与记忆细胞的名称与作用,并区别 MHC、MHC分子、抗原-MHC 复合体、受体、抗体、抗原等物质及它们的功能。3通过观看动画、模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用比较规范的学科语言准确概述以巨噬细胞为核心的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以 T 细胞为核心的细胞免疫过程,4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1 页。谁来免疫(免疫细胞)(免 疫 物质)识谁来识别 识别对象 识别特点 谁来清除 清除对象 不
18、能清除 说出 概述 通过观察细胞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免疫什么(免疫对象)说出 用 专 业 术语表述 说出 如何免疫(免疫过程)清通过比较 通过观看动画和模型以及合作学习 用 比 较 规范 的 学 科语 言 准 确表达 免疫有何特点(免疫特点)说明 通过比较 正确表达 免疫有何意义(免疫意义)解释 通过讨论 特异性免疫 图 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以 B 细胞为核心的体液免疫过程。4通过比较与讨论,准确说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意义。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的知识体系,认同特异性免疫知识体
19、系的构建线索,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学习意义。五、重点和难点分析 依据学情调查结果以及特异性免疫概念体系结构看,特异性免疫过程处于核心地位,也最为抽象难懂。以特异性免疫过程为基点,向下看,免疫物质和免疫细胞是学习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知识基础;向上看,只有理解了特异性免疫过程,才能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意义。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各类免疫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对象和特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免疫观和稳态观。教学难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知识体系的建构。六、教法与学法 1 动机激发。学习心态的积极维持是保持学生课堂关注度的关键。本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教案 1218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