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重点.pdf
《教师资格证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重点.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可以归为前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
2、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gui)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的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简答题)4.古代教育:中国在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汉
3、武帝以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科举制度(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考试的依据。)1905 年废除科举。西方教会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5.现代教育的特征(即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7.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卢梭的爱
4、弥尔,洛克的“白板说”。9.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他强调教师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10.现代教育的代表:杜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5、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门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是前提是教育是民主的。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源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简单题)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
6、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简单题)6.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进入90 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7.网络教育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而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8.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则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里的“筛选制度”,网络教育所依据的则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7、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则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网络教育则是跨时空的教育。9.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第三章 教育与
8、个人发展1.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2)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
9、容。(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答题)(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功能(4)学校的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
10、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能?(简单题)(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6.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
11、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经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8.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从认识方面来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刻社会,二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也有两种极端:一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二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第四章 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
12、要求。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判断题)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5.教育与生产老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单选题)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基本精神是:1(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
13、力。7.论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论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一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三是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3.教师职业的特点:其最大
14、的特点就是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一是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二是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三是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四是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养。5.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
15、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六章 课程1.课程的含义: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是各级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本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多选题)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4.教学计划的含义: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
16、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多选题)6.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简述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的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17、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等活动,作出统筹的安排。8.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其受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基础因素,二是内部因素,三是外部因素。9.课程评价的概念: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课程平角课程)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11.课程评价的基
18、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第七章 教学1.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判断题)2.教学的意义:(简答题)(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4.教学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
19、、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论述题)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一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二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一是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二是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7.如何理解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简答题)(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
20、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主要任务?(简答题)1.引起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4.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5.检查知识,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学校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9.教学原则的含义: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10.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1
2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如何理解和贯彻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
22、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12.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多选题)1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14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
23、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1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16.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第八章 教学1.1.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的辩证关系?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的辩证关系?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 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2 上课:上课是教
24、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类型数,又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3 作业检查与批改4 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补充。5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定,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2.教师应怎样备课?(简答题)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
25、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节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3.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多选题)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5.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