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P11 P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2 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 P12 P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体现在:(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
2、识的社会活动。(2)是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3 3、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4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的,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教
3、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构建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对矛盾才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5 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P18 P18(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6 6、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
4、、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具体内容: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相结合;教育的公共性、普及型和多样性日趋突出;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7 7、20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8 8、六艺、六艺 P16P16.精品文档“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它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9 9、“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区别、“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动物之间的“哺育”是一种基于亲自和生存本能
5、的自发行为,其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内容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捕食、逃避天敌等相关,动物的学习以本能为依据,因此不能成为“教育”;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能称为“教育”;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的机械“灌输”不是教育;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都是在自然或类似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作用,因此,严格来说,这类行为也不能称为“教育”。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概念 P20P2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
6、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3 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教育学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教育学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P21P21(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教育学总结
7、教育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因而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学习教育学还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错题及知识点】【错题及知识点】1、朱熹所持观点: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教育能够干什么: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3、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D.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4、我国平民教育家:5、人文主义代表人物:6、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精品文档7、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8、“不愤不启
8、、不悱不发”。朱熹对“悱”的解释是: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9、将孔子的言论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10、“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11、“六学二馆”出现于_朝代12、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13、()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14、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会_。15、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累积,为
9、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1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过多、过少、过难、过易。()“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不陵节而失之谓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时教必有正业”()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第一节 教育目的1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广义:狭义2 2
10、、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总概括,准则,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 3、我国当前教育方针、我国当前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4、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区别)、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区别)P33 P335 5、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前提)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确定教育目的
11、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精品文档6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7 7、教育的隐性功能、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限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8 8、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9 9、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
12、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1010、简述教育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简述教育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P57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制约作用 P58111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年及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21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
13、、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3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P55 P551414、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语言社会化1515、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1616、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重培养的少年儿童的素质:、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重培养的少年儿童的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