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pdf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2 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2 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文选与通论有机结
2、合;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 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2 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
3、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三、什么是文字: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3 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1 以前的古文字: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金文:周代铸在
4、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战国古文字:分大篆和六国古文字。大篆:战国时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六国的古文字。小篆:又叫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2 以后的今文字:隶书:有隶、汉隶之分。隶:又叫古隶,相传为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隶而来,如果说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有“楷模”、“法
5、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3“隶变”及其意义:“隶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由形象的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表意文字阶段的质的变化,并为汉字的进一步声
6、化、符号化和定型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4 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1898 年前后,省县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潍县商人春清)被带进了和,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的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和收集“甲骨文”的第一人。1900 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此后罗振玉、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的出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甲骨文的发现在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且推动了古史的
7、重建;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发现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1 古今字: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词。为减少一字写多词现象,后人便在原字基础上另造新字来专记其中某个词的意义,于是导致了汉字的“孳乳分化”。分化前“一字写多词”的原字被称为“古字”,分化后产生的新字被称作“今字”,两者合称为“古今字”。如“取”与“娶”,“反”与“返”,“昏”与“婚”、“希”与“稀”等都是古今字关系。古今字有两个来源:同源分化:意义上有词义分化的同源关系。为了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分化义(又叫孳乳义、派生义等)而另造一个新的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就
8、属于“同源分化”。“反返”、“责债”、“取娶”、“奉捧”等。同音假借:声音上有音同音近的假借关系。为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假借义(指“本无其字,以声託事”的假借造字法)而另外新造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如“来麦”、“其箕”、“自鼻”、“辟避”等。2 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古人用字,有时舍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其他字来代替,这种写别白的字就是通假字。如孟子公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为通假字,本字应为“叛”)诗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蚤”通“早”)等。通假字中本该使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被临时借用的字叫借字或通假字。古人用通假字相沿成习,在古音上“音同音近
9、”就可能形成通假字。通假字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容之。3 异体字:又叫或体字。指语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相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异体中最常用的叫通用字。如“村”和“邨”,“蚓”和“螾”,“睹”和“覩”等。异体字的成因有:因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泪(会意)涙(形声)灾(会)烖(形)等。因造字部件(字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如:畔泮(形符不同)啗啖(声符不同)。因字符结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峰峯 期朞 胸胷 鞍鞌 秋秌等。4 繁简字:记写同一词的汉字中,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叫简体字,两者合称为“繁简字”。繁简字各时代都有,今谓“繁简字”,其中繁体字特指古文献中的
10、楷体汉字,简体字特指 1956 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繁简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以下几种关系: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类似于“异体字”关系。如:衆众 書书 畫画 禮礼 等。意义、用法有同有异,类似“古今字”关系。如:“舍捨”在“舍弃”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合并为一个简体“舍”字。“采採”在“摘取”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为“采”字。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类似于“通假字”关系。如:“筑築”,“筑”为乐器,“築”为建造,两者本无意义联系,只是同音字。今简化将其合为一“筑”字,有人误为“築”是繁体。六、古汉语词的构成:词的音节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略词的语素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仅以复音词为例说明各自的分类
11、。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共分 3 类。叠音词:又叫“重言”。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主要是拟声摹状。如:关关雎鸠、车辚辚、伐木丁丁、磨刀霍霍(拟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盈盈公府步、柳依依(摹状)。联绵词:又叫“连语”。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如:流离、参差、仓卒等(双声)仓皇、窈窕、逍遥、荒唐等(叠韵)缤纷、辗转等(双声叠韵)扶摇、狼藉等(非双声叠韵)。音译外来词:葡萄、浮屠、罗汉、乌、琵琶、天竺、刹那、鲜卑、月氏(ru zh等。2 合成词:主指复合词,简称复词。由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共分3 类 8 种。并列式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复词。又可分为3 种:A 同义复词
12、: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其词义跟语素义基本相同。如:师旅、封疆、险阻、逾越、愤懑、众庶、货贿等。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B 偏义复词:由两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语素构成,词义偏于一个语素义,另语素只作陪衬。如:治乱、作息、耳目、异同、园圃、寒暑等。谏逐客书:“快耳目者,其声也。”C 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构成,词义不是语素义简单加合,而是产生新的意义。如:春秋、干戈、社稷、寻常、聪明、规矩等。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主从式复词:由两个有主从关系的语素构成。又可分为3 种。A 偏正复词:两语素有偏正关系。如:东宫、百姓、黔首、布衣、夏至、朱门等。B
13、 动宾复词:两语素有动宾关系。如:将军、司令、知县、执事、稽首等。C 主谓复词:两语素有主谓关系。如:霜降、月食、御用、公主、锋利、狐疑等。加缀式复词:(现汉称为附加式合成词)在实语素前或后粘附一虚语素而构成。分为 2 种。A 加前缀的:阿姊、有夏、言采、于役、其凉、薄污等。非五蠹:“号之曰有巢氏。”B 加后缀的:沃若、欣然、沛然、晏如、率尔、铿尔等。论语乡党:“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诗小雅裳裳者华:“乘其四骆,六辔沃若。”七、文史工具书的分类:1 字词类工具书(字典、词典):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全书14 篇,每篇分上下两部,以小篆字体为据,收字9353 个,重文即小篆以前
14、的籀文等古字形1163 个,说解文 133441 字。将所收字分为 540 部首,并用“六书说”归纳了汉字造字法。说文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研究者多,形成“说文学”。北宋徐铉校订说文成流行较广的“大徐本”;其弟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清代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正义,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尔雅:尔,近也;雅,正也。我国最早的部同义词词典。十三经之一。作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载尔雅共三卷 19 篇。释词容分 19 类: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
15、释畜。其中释诂、释言、释训为语词部分,其余是专类解释。释词具体方法是把几个同义词放在一起,然后用一个词作总括性解释,有的也可对个别词另作补充性解释。如释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释名:我国最早声训词典,东汉熙撰。共收词1502 条,分为 27 篇,即: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编排体例大致与尔雅同,以被释词为词头,逐条训释。主要从词的读音及名实关系上释词。声训方式有同音相训、双声为训、叠韵为训三类。如释天:光,晃
16、也,晃晃然也。释水: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玉书、廷敬等奉敕编撰。设214 部首,收字 47035 个。据部首笔画多少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12 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解字方法是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取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韵书的反切;释义主要依说文等工具书,先释本义再释他义,并引古书作例证,不同义项用“又”字隔开。正文外附有“辨似”、“补遗”、“备考”等。康熙字典引书、引文存在许多错误,清王引之写字典考证,指出其误2500多处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助字辨略为清淇撰,是一部用训诂方法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门工具书。收虚词476 个,按“平水韵”及平上去入四
17、声排列。虚词分“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等30 类,训释有“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多种方法。经传释词为清王引之高邮人著,是一部解释古文献虚词的专门工具书。书中收录先与西汉经传著述中单音虚词 160 个,按古声母喉、牙、舌、半舌、齿、半齿、唇七音排列。收词围虽小,释词重在说明特殊用法,恰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前人成果。(王引之与其父王念擅音韵训诂之学,在经传训释方面颇有建树,世称高邮王氏父子)辭源:有新旧两种旧辞源由陆尔奎等编撰,1915 年出版正编,1931 年出版续编。新辞源由国家统一规划自 1958 年开始修订,1979 年开始出版,1983 年出齐四册。新辞源是一部以收录古汉语
18、词汇为主的大型工具书,收单字一万多个、词目十万余条。仍立 214 部首,单字按部首排列,同部字按笔画多少排列,字形用繁体。以笔画部首检字为主,后附四角、汉语拼音索引,检索十分方便。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三种方法,并标明中古音的声、韵、调。詞詮与古书虚字集解:詞詮为树达 1928 年著,一部文言虚词词典。全书收古书常用介、连、助、叹词及部分代名词、动词、副词等 500 余词,先别词性,再释音义,后举书例。原书依旧注音字母编次,并附部首目录;今再版时又加汉语拼音索引附后,方便了查阅。古书虚字集解为裴学海 1934 年编著。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基础,酌采淇助字辨略王念读书杂志俞樾古书疑义
19、举例树达词诠等书之长。收先两汉虚字 290 个,解释较完备。但以守温 36 字母为编字顺序,给读者带来翻检困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单字 3700 多,选收双音词约 2000 个。书后附难字表,收难字 2600 多。按音序排列,书前有部首检字表,书后附古汉语语法简介和我国历代纪元表备查。汉语大字典:以释汉字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组织编写,1984 年成初稿,1990 年出齐。全书共八卷,前七卷为正文,后一卷收附录、检字表、补遗等。收单字56000 左右,字数大大超过康熙字典,设 200 部首。单字条目用楷书繁体,并注明简化字和
20、异体字,下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情况。注音先用汉语拼音,再用广韵集韵反切标注中古音,对中古前出现的字再标上古声韵调,对现代字则只注汉语拼音。释义一般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顺序排列,释本义以说文为据又不拘泥。汉语大词典:以释词语音义源流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等组织编写,1986-1994出齐 13卷,前 12 卷为正文,每卷首都有该卷部首检字;第13 卷为附录,附有音序与笔画检字。收词目 37 万左右,5000 余万字,设 200 个部首。其编排和注释体例是:字形为繁体与简体、正体与异体兼收;注音兼用现代音和古音(含中古音、上古音);释义先释单字各义
21、项并引书证,再分列以该字为字头的复音词或词组,词语义项力求穷尽。引书证古今兼顾,以便反映词语演变历程。书证凡古代的用繁体,凡现代的用简体字形。2 资料类工具书:又叫类书。通典:唐代杜佑编撰,是一部关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资料性工具书。书成于唐贞元十七年,历时三十六年。全书 200 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门下又分若干子目。所收典章制度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年间,容丰富、资料翔实,有较高参考与研究价值。通典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与宋人编的通志、元人编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通志:宋人樵编撰,共 200 卷,体例仿通典。分帝纪、皇后列传、
22、年谱、诸略、列传等目,上自三皇,下迄隋代。其中氏族、六书、七帝、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等容为全书之精华。太平御览:宋代昉等奉太宗命编撰,是一部辑录古籍文献的大型资料类工具书。全书共1000 卷,分 55 门。辑录了古籍材料 1600 多种,其中多为古籍佚文。书初名太平类编,太宗赐名太平御览。佩文韵府:清代玉书等编撰,成书于 1711 年(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汇辑词汇、典故等资料的工具书,可供作诗写赋查找典故、词藻之用。该书是在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的基础上增补辑录而成的。全书按诗韵排列,故称“韵府”。全
23、书 212 卷,按平、上、去、入四声标目,每一部收录同韵的字,并注音释义。每单字下辑录尾字与单字相同的词语(即“韵藻”),按顺序排列,并举书证,罗列典故。所列材料以经、史、子、集为序,后面再附以“对语”、“摘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民国初钧仁编撰。全书 12 集,集中再分部,部中再分画,书前列笔画检字表,按地名的第一字笔画查检,在第一字下注反切与广韵韵目,下列以字为头的地名。释地名时先介绍地理位置,再介绍曾在此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中国人名大辞典:民国初藏励龢等编撰。所载人物“起自太古,断于清末”,“凡群经重要人名、上古圣贤、历代帝王诸侯,及正史有传之人,无论贤奸,悉为甄录”。按姓氏笔画排列,书
24、前列有笔画检字表,书后附有四角索引。所释之人,先说朝代、任职,后叙业绩、著述。3 图表类工具书: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共 8 册,收 304 幅地图。按历史时期编排,每册书后都附有地名索引,可按部首查检地名。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1958 年初版。全书编入从公元前 4500 年至 1918 年间中外重要历史事件,全书按年代顺序编排,方便于查考。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本书只注历代政权交接年代、年号,不记历史事件。书后附有索引,可按笔画查找帝号年号。历代职官表:清乾隆年间官修,共 72 卷。以清设职官为纲,追溯历代职官沿革,先列图表次述官职名称、员额、职责、品级等。4 索引类工具书:
25、如二十四史传目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史记人名索引中国地名索引中国历史地名索引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索引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列宁全集索引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等。十三经索引:叶绍钧(圣)编撰。1934年开明书店初版,1982 年中华书局出重订。是文、史、哲各科研究者普遍需要的重要工具书。可与十三经注疏配合使用,凡十三经的经文都可通过第一字查到所在的书、篇(年)等。重订本在经文索引之后还标明了合订本十三经注疏的页数、栏次等。附中华书局影印重刻宋版十三经注疏目录:周易正义十卷王弼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元笺唐孔颖达正义。(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