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精简版总结复习资料.pdf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精简版总结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精简版总结复习资料.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含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包含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组织形式)、矛盾(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2.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永恒性(人在教与在)1.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特点)2.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相对独立性(自身规律)3.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3.起源:5.近代教育特点1)神话起源说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产生,德国)2)
2、生物起源说:托里尔诺(法)、沛2)完善的学制西能(英)3)班级授课制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4)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6.现代教育特点4.古代教育特点:1)幼小衔接1)阶级性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2)道统性(反应统治阶级)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3)专制性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4)刻板性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终身化5)象征性(地位的象征)6)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一)萌芽阶段1)孔、孟、荀、墨2)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教育问题著作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4)昆体良:轮演
3、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教学法专著(二)创立阶段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提出2)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独立学科:泛智、学年制、班级授课制3)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建立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奠基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基础;伦理学,心理学4)康德大学开课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学生为中心;新的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马克思教育学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教育学专著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第一本(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赞发展:赞科夫教学与发展2)苏全面:苏
4、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 帕夫雷什中学3)马集体:马可连柯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教育4)纳结发: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5)姆三维:布鲁姆三维目标:认知、情感、操作领域6)瓦范例:瓦根舍,范例教学7)斯实证:斯宾塞教学论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实证研究8)两伊实验: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9)巴优化: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8.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经制度决定教育制度,生产力决定教育规模速度(一)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2)教育影响政经培养所需人才影响政经的舆论力量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生产力(教育的经济功能)1)生产力制约教
5、育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制约学校的专业设置2)教育促进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政经)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滞后超前)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的平行性(哲学,政治思想)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前提、可能性)2)环境(现实基础)3)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主导)10.学制建立依据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学年限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2)社会政经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历史和国外学制11.学制的发展(一)欧美1
6、)西欧双轨制(学术-贵族/职业-民众)2)美国单轨制(小学-大学)3)分支型学制(义务教育普高和职高)(二)我国1)“壬寅学制”(颁布未实行)光绪钦定学堂章程2)“癸卯学制”(第一个实施)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日本为蓝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本主义学制)男女同校4)“壬戌学制”(沿用至今)“六三三制”以美国为蓝本12.【思想】教育方针(教育工作总方向,宏观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国家】教育目的(方针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个性、提高全面素质、结合生产劳动(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学校】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具体化)【教师】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具体化)第二章第二章
7、中学课程中学课程1.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首次专业术语“课程”博比特课程作为领域确定下来,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标志课程开发规范化2.课程内容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包括: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3)教科书:编写要求,科学性、思想性、适用性、基础性、内在逻辑性直线式(小学-高中)、螺旋式(深度、广度)3.课程内容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的发展,要与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4)科学文化知识,是
8、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4.课程设计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评价:长处:1.方向、动力-更高效 2.实施、操作 3.大批量发展局限:1.死板 2.局限性 3.不关注过程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在目标模式基础上提出研究、编制、评价特征:1.人文主义知识观 2.“研”“学”一体教师角色观3.合作探究式学习观 4.发展性评价观缺点:不好操作5.新课程结构小学综合课程、初中分科与综合结合、高中分科课程6.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间接)布鲁纳(结构主义)、施瓦布、巴格莱(要素主义-共同要素)、赫钦斯(永恒主义-名著)(二)活动中心课程论(直接):杜威、罗杰斯(
9、三)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7.新课程改革理念(一)基本理念1)三维目标观(课程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综合课程观(课程结构):整体性、开发性、动态性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已有经验联系4)学习方式观:自主、合作、探究5)发展评价观:过程评价6)校本发展观:校本课程,主体是教师(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每一位学生 2.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第三章第三章 中学教学中学教学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
10、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保障)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动力)5)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里特征(方向)3.教学过程的规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间接性: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统一)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与间接相统一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智能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
11、力互相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互动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互相依赖4)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4.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2)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3)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要不断提高自
12、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4.循序渐进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6.因材施教原则1)坚持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统一2)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7.
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8.量力性原则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的发展具体特点3)恰当把握教学难度(二)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讲;学:听)2.谈话法(教:提;学:回答)3.演示法(教:演示;学:看)4.练习法(教:引导;学:练习)5.实验法(教:指导;学:做)6.讨论法(教:引;学:讨论)7.参观法(教:带领;学:参观)8.读书指导法(教:指导;学:读)5.教学过程1)备课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种计划: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意义:教学
14、工作的中心环节类型:(单一课、综合课)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综合课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根本要求)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指导5)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6.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中国古代,产生早)2)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京师同文馆 1862)优点:1.有效的、大面积培养2.教师的主导作用3.班集体的教学作用(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影响)4.多方面发展缺点:1.不利于因材施教2.创造性不易发挥3.程式化,难以创新3)分组教学制(能力或成绩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4)设计教学法(学生设计,杜威
15、、克伯屈)5)道尔顿制(自学,帕克赫斯特)6)复式教学(偏远地区,两个或以上在一个教室)7)现场教学(直接,不全面)8)特朗普制(大班、小班、个别)9)文纳特卡制(个别:学科知识,集体:音体美;华虚朋)7.评价类型1)评价基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2)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教学测验信度(可靠度)、效度(准确度)、难度(答对人数/总人数=难度值 P)、区分度结果越一致,信度越高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高P 值与难度成反比第四章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适应:同一刺激,持续作用2)感觉对比:两个刺激,同时/继时对比3)
16、联觉效应: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主观)4)感觉后效:刺激消失,依然有感觉(电影)2.知觉特性1)整体性:外界信息缺失,脑补信息2)理解性:外界信息齐全,脑补意义3)选择性:区分对象和背景4)恒常性:外界环境变化,知觉不变3.记忆的种类1)记忆内容: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记忆性质: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意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4)存储时间长短瞬时记忆:(感觉记忆)0.25-2s、容量较大短时记忆:(操作记忆)20-60s、72 个组块长时记忆:1min 以上,容量最大4.中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深度加工材料2)多重编码3)有效运用记忆术4)适当过度学习,150%5)合理进
17、行复习5.遗忘规律:及时复习1)立即开始2)先快后慢3)先多后少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7.思维的种类1)凭借物: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目标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思考与否:直觉思维/分析思维4)创新程度: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5)创造性思维特征流畅性:数量多变通性:方向多独创性:独一无二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已有的知识经验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有积极有消极,功能固着大部分消极4)动机与情绪:中等强度动机水平最有利于解决问题5)原型启发9.学习动机与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笔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精简 总结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