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字。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字、词卡片。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
2、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教学准备:小黑板,生9 个生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2.小组内检查生字。3.教师抽查“规矩
3、、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思路。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腊八-十九-除夕-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三、再读课文,理清(开始)(高潮)(结束)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
4、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3.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4.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
5、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5.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生 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生 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生 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生 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师:你们可生真是些善于观察的
6、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6.请自读课文 2、5 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五、拓展练习:1.背诵课文 4、6 自然段。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
7、处在于练习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2.腊八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新词。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
8、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三、学习生字新词。(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四、再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第二课时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从哪些语句中,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
9、感受到什么?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2.知诗人,解诗题。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寒食
10、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 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 105天,清明节前 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2.
11、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柳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家中。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二)展开想象悟诗情。“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柳)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板书:飞花御,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