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共 110110 页页)声学声学1.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一样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21金平区如下图,四支一样的试管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2、:只填对应序号2.2.音调,响度的变化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z.-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
3、下:实验次数用力大小尺的振动幅度尺拍打桌子的声音1小小小2大大大3较大较大较大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三小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上下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z.-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 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测:
4、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终究哪一种猜测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展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桌子上b、两桌子拉开,又进展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测是正确的2.如下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一样比拟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3.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
5、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4如下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5在繁华闹市.z.-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频率*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58.6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假设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 T 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电能,为随
6、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展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测: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测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上下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展实验编号AB材料铜铜长度 c 横截面积m6060mm 0.760.892编号FG材料铜钢长度横截面积cmmm2100800.761.02.z.-CDE
7、铜铜铜60801001.020.761.02HIJ尼龙尼龙801001.021.021 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展实验 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展实验2为了验证猜测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随着实验的进展,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上下,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测,必须进展的操作是:4如下图,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他们用“土能实现 10m 间的通话,这说明: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如果在用“土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一局
8、部,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如果在用“土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光学光学光的反射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假设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 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z.-笔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1这个实验 2海假设按如图1 所示方式开场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存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存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
9、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5海假设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 ON 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2.小明利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展“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展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A 沿 EO 射到 0 点,假设将纸板 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此时,在纸板.z.-B 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假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
10、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像1.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试验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次数现在蜡烛 A 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 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321330 044入射反射角角0 0550 0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
11、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z.-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
12、展的操作是:3 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 d 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 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 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墨水瓶 A、B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 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下图,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z.-到它的局部像再将
13、B 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局部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则墨水瓶 B 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假设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局部,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2.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小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 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一样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
14、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z.-小2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局部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局部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 在实验中,发现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而且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光强越来越弱,反射光强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角度,使折射角到达 90时,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小明同学继续对这个问题进展研究,他让光从半圆形玻璃
15、砖直边上射入玻璃砖,则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就找不到前面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他把这个发现请教了物理教师,教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折射角变成了 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他又用水进展了实验,让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再让光从水面入射到水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 i折射角 r反射的能量004.7%303939304051796.8%36%8247%9050100%100%.z.-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 i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如果光从空
16、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到达 100%凸透镜凸透镜120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 cm;2利用图乙装置进展以下操作: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当烛焰距凸透镜 30cm 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 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202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下图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初中 物理 实验 探究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