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pdf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第一章第一章-集合集合(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1 1、集合的性质: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集合的性质: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A;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n n个元素的子集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2 2n n个个.n 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个元素的真子集有 2 2n n1 1 个个.n 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 2 2n n2 2 个个.注注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
2、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命题.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原命题逆否命题逆否命题.交:A2 2、集合运算:交、并、补、集合运算:交、并、补.B x|x A,且x BB x|x A或x B并:A补:CUA x U,且x A(三)简易逻辑(三)简易逻辑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p 或或 q(q(记作“记作“p pq q”);p p 且且 q(q(记作“记作“p pq q”);非;非 p(p(记记作“作“q q”)。1 1、“或”、“或”、“且”、“且”、“非”的真假判断
3、“非”的真假判断4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原命题:若原命题:若 P P 则则 q q;逆命题:若逆命题:若 q q 则则 p p;否命题:若否命题:若P P 则则q q;逆否命题:若;逆否命题:若q q 则则p p。、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6 6、如果已知、如果已知 p pq q 那么我们说,那么我们说,p p 是是 q q 的充分条件,的充分条件,q q 是是 p p
4、 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若若 p pq q 且且 q qp,p,则称则称 p p 是是 q q 的充要条件,记为的充要条件,记为 p?q.p?q.第二章第二章-函数函数一、函数的性质一、函数的性质(1 1)定义域:)定义域:(2 2)值域:)值域:(3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定义:定义:?偶函数:偶函数:f(x)f(x),?奇函数:奇函数:f(x)f(x)判断方法步骤:判断方法步骤:a.a.求出定义域;求出定义域;b.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c.求求d.d.比较比较f(x);f(x)与f(x)或或f(x)与 f
5、(x)的关系。的关系。(4 4)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对于函数定义:对于函数 f(x)f(x)的定义域的定义域 I 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 x1 1,x,x2,2,若当若当 x x1 1xx2 2时,都有时,都有 f(xf(x1 1)f(x)f(x2 2),),则说则说 f(x)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若当若当 x x1 1xf(x)f(x2 2),),则说则说 f(x)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指数函数y ax(a 0且a 1)的
6、图象和性质的图象和性质a1a10a10a0(4)x0 时,时,y1;x1;x0 时,时,0y10y0(4)x0 时,时,0y1;x00y1;x1.y1.(5 5)在)在 R R 上是增函数上是增函数(5 5)在)在 R R 上是减函数上是减函数对数函数对数函数 y=logy=loga ax x(a0a0 且且 a a1 1)的图象和性质)的图象和性质:对数、指数运算:对数、指数运算:xy a(a 0,a 1)与)与y logax(a 0,a 1)互为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第三章第三章数列数列图图象象(1 1)定义域:)定义域:(0 0,+)(2 2)值域:)值域:R R性性质质(4 4)(3 3)
7、过点()过点(1 1,0 0),即当,即当 x=1x=1 时,时,y=0y=0 x(0,1)时时y 0 x(0,1)时时y 0 x(1,)时时 y0 y0(5 5)在()在(0 0,+)上是增函数)上是增函数x(1,)时时y 0在(在(0 0,+)上是减函数)上是减函数1.1.等差、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定义递递推推公公式式an an1d;an an1q;通通项项公公式式an a1qn1(a1,q 0)中中项项公公式式前前n项项和和重重要要性性质质n m p q则s1a1(n1)a(2 2)数列)数列 an 的前的前n项和项和Sn与通项与通项an的关系:的
8、关系:ns snn1(n2)第四章第四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一一.三角函数三角函数1 1、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360=2=2;180180=;1rad1rad18057.3057.30=57=571818;1 10.017450.01745(radrad)180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2 2、弧长公式:、弧长公式:l|r.扇形面积公式: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11lr|r222xyycossintan3 3、三角函数:、三角函数:;rrx4 4、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9、:(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sin tansin2 cos215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s6 6、诱导公式:、诱导公式:7 7、两角和与差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8 8、二倍角公式是:、二倍角公式是:sin2 sin2=2sincos222212sin2cos1 cos2 cos2=cossin=2tantan2 2=1 tan2。辅助角公式辅助角公式 asinasin+bcos+bcos=a2b2sin(sin(+),这里辅助角,这里辅助角所在象限由所在象限由 a a、bb b 的符号确定,的符号确定,角
10、的值由角的值由 tantan=a9 9、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确定。确定。0 0sinsin0 01 10 0coscos1 10 00 0tantan0 01 1不存在不存在0 0不存在不存在cotcot不存在不存在1 10 0不存在不存在0 0abc 2R(R R为外接圆半径)为外接圆半径)1010、正弦定理、正弦定理sin Asin BsinC余弦定理余弦定理 c c2 2=a=a2 2+b+b2 22bccosC2bccosC,b b2 2=a=a2 2+c+c2 22accosB2accosB,a a2 2=b=b2 2+c+c2 22bccosA2bccosA面
11、积公式:面积公式:T y cos(x)y sin(x)011.11.或或()的周期)的周期22.12.12.y sin(x)的对称轴方程是的对称轴方程是x k(k Z),对称中心(),对称中心(k,0););1y cos(x)的对称轴方的对称轴方 程是程是x k(k Z),对称中心),对称中心(k,0);2ky tan(x)的对称中心(的对称中心(,0).2第五章第五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1)(1)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2)(2)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ax,yax2y2(3)(3)特殊的向量:零向量特殊的向量:零向量a
12、O OaO.O.单位向量单位向量a为单位向量为单位向量a1.1.(4)(4)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1 x2(,)(,)y y211 11 12 22 2(5)(5)相反向量:相反向量:a=-=-bb=-=-aa+b=0(6)(6)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记作ab.平行向量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7 7).向量的运算向量的运算运运算算几何方法几何方法类类型型坐标方法坐标方法运算性质运算性质向向量量的的1.1.平行四边平行四边形法则形法则2.2.三角形法
13、则三角形法则加加法法向向三角形法则三角形法则AB BA,量量的的OBOAAB减减法法1.1.a是一个向量是一个向量,满满数数乘乘足足:|a|a|2.2.00 时时,a与a同同向向向向;量量00 时时,a与a异向异向;=0=0 时时,a 0.向向量量的的数数量量积积ab是一个数是一个数1.1.a 0或b 0时,时,ab 0(8)(8)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ab(b?0)(9)(9)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 b或 x1y2 x2y1 0abab=0=0 x x x x+y+y y y=0=01 12 21 12 2a bx1x2 y1y2(10)(10)
14、两向量的夹角公式: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cos=22|a|b|=x12 y12x2 y20 0180180,附:三角形的四个“心”;附:三角形的四个“心”;1 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2 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 3、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中线的交点 4 4、垂心:高的交点、垂心:高的交点(11)(11)ABCABC 的判定:的判定:c a b ABCABC为直角为直角A+A+B=B=2222ca b ABCABC为钝角为钝角A+A+B B2222ca b ABCABC为锐角为锐角A
15、+A+B B2222(11)(11)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第六章第六章-不等式不等式1.1.几个重要不等式几个重要不等式2aR,a 0,a 0当且仅当当且仅当a 0,取“”(1 1),(a(ab)b)0(a0(a、b bR)R)2 222a,b R,则a b 2ab(2 2)a,b R(3 3),则,则a b 2 ab;a2b2a b2();(4 4)22a b2)(a,b R)若若 a a、b bR R,则,则a b (2+222aba ba2b2ab(a,bR);a b222 2、解不等式、解不等式(1 1
16、)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a 0)baa 0,x x ba 0,x x a2ax bx c 0,(a 0)(2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第七章第七章-直直线线和和圆圆的的方方程程一、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一、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1.两点间距离:若两点间距离:若A(x1,y1),B(x2,y2),则,则AB(x2 x1)2(y2 y1)22.2.平行线间距离:若平行线间距离:若l1:Ax By C1 0,C1C2A B22l2:Ax By C2 0则:则:d 注意:注意:x x,y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对应项系数应相等。3.3.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P(x
17、,y),l:Ax By C 0则则 P P 到到 l l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d Ax ByCA B22y kx b24.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消消 y y:ax bx c 0,务必注,务必注F(x,y)0意意 0.若若 l l 与曲线交于与曲线交于 A A(x1,y1),B(x2,y2)则:则:x1 x2x 25.5.若若 A A(x1,y1),B(x2,y2),P P(x x,y y),P,P 为为 ABAB 中点,则中点,则y y1 y226.6.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0 0180180)、斜率)、斜率:k tany2 y1.x2 x1(x
18、1 x2)7.7.过两点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8.8.直线直线 l l1 1与直线与直线 l l2 2的的平行与垂直的的平行与垂直(1 1)若)若 l l1 1,l l2 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l l1 1/l/l2 2 k k1 1=k=k2 2l l1 1l l2 2 k k1 1k k2 2=1 1(2 2)若)若l1:A1x B1y C1 0,l2:A2x B2y C2 0若若 A A1 1、A A2 2、B B1 1、B B2 2都不为零都不为零A1B1C1 l l1 1/l/l2 2;?l l1 1l l2 2A A1
19、 1A A2 2+B+B1 1B B2 2=0=0;A2B2C29.9.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名称方程方程斜截式:斜截式:y=kx+b y=kx+b点斜式:点斜式:y y k(x x)两点式:两点式:y y1x x1y2 y1x2 x1(x x1 1x x2 2)xy截距式:截距式:1ab一般式:一般式:Ax By C 0(其中(其中 A A、B B 不同时为零)不同时为零)10.10.圆的方程圆的方程(1 1)标准方程:)标准方程:(x a)2(y b)2 r2,(a,b)圆心,r 半径。22x y Dx Ey F 0,(,(D2 E2 4F 0)(2 2)一般方程:)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数学 必备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精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