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阿坝市马尔康县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2021年四川省阿坝市马尔康县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四川省阿坝市马尔康县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四川省阿坝市马尔康县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年四川省阿坝市马尔康县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1.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完成 2021 题。20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A造船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21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耕地压力调整种植业结构A B C 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0.C
2、21.D2.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 A 处可形成“V”型谷B.B 处适合建深水港口C.C 为寒流D.D 为低压系统13.当 D 天气系统水平向西移动位于 E 地的西侧时,E 处吹A.西北风B.偏东风C.西南风D.偏南风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2.D 13.B【12 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河流 A 处为下游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流变缓,河床变宽,可形成“U”型谷,故A错误;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可知B 处易泥沙淤积,淤塞河道,故B 错误;洋流 C 从地纬流向高纬,为暖流,故C 错误;D 处,水平气流向中心辐合,为低压系统,故D 正确。【
3、13 题详解】据图可知,D 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当 D 天气系统水平向西移动,位于 E 地的西侧时,E 处气压较高,风由 E 吹向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向左偏转,形成偏东风,故B 项正确,A、C、D 项错误。3.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据此完成第5、6 题。5.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6.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参考答
4、案:参考答案:5.A 6.B4.读下图回答当太阳直射巴拿马运河时中 A、B、C、D 中白昼最长的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5.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漏斗区不 断扩大。据此回答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严重 B用水量需求量大C旱涝灾害频发 D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6.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各题。4.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5.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成土母质的
5、风化过程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B.C.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4.C 5.B4.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 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 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6、,C 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5.本题考查生物对土壤发育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意识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B 项。点睛:成土因素对土壤
7、形成的作用(一)母质因素 1、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2、多数土壤的属性均 继承了母质的特性。3、母质层具有不同的质地层可影响土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4、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5、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6、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二)气候因素 1、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2、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
8、解起重要作用,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增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土壤粘粒含量增多。(三)生物因素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也是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因素。1、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再以有机生物残体形式聚集于母质表层,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2、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3、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各种昆虫等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它们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
9、分解、破碎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四)地形因素 1、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2、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斜坡:排水快,物质易遭淋溶砾质薄层土壤。低洼: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3、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4、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五)时间因素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
10、程度。一般而言,绝对年龄越大,相对年龄也越大。7.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市 1970 年城市化程度为 20,下水道普及率为 40;2000 年城市化程度为 90,下水道普及率为 80;则 2000 年的径流量约为 1970 年的多少倍:A1 倍B2 倍C3倍D4 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8.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关于图中海域、两地的叙述,正确的A地海水深度大于地 B、两地均有寒流流经C位于加勒比海,位于太平洋 D、两地均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9.近年来,
1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A.2 月B.5 月C.8 月D.11 月2.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大C.冰川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3.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小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 2.C 3.C【1 题详解】读图,由图中径流变差系数可知 5 月径流变差
12、系数最大,说明该河径5 月流量年际变化最大,故选B。【2 题详解】新疆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 C 正确。从图中看夏季和冬季径流变差系数小,夏季和冬季降水变化小,AB 错;冬季气温升高幅度不会太大,不会影响径流量,D 错。【3 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会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径流量将会减少,故选 C。10.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与 2000 年相比,
13、2016 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2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4.D 25.C【24 题详解】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 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 60 岁以上人口大于 10%,65 岁以上人口大于 7%2016 年相对于 2000 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 5%,因此 B 错误。与 2000 年相比,2016 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 25 岁人口占比下降,而 26 至 50 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
14、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 16 到 64 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 正确。【25 题详解】有第一题可知,2016 年相对于 2000 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 26 至 50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 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
15、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 B D 错误。11.下图是过甲点沿经线(1260E)和纬线(420N)所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甲地附近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以A常绿阔叶林为主 B落叶阔叶林为主 C针叶林为主 D,高山草甸为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12.右图示意我国30N 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回答 67 题。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天第二天面积(m2)76.996.986.976.986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
16、高原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7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 6 月C白昼逐渐增长D黑夜逐渐增长参考答案:参考答案:6、A 7、B“我国 30N 某地”可以排除 CD,图示时间 14 时为北京时间,当地正午12 时,据此可推知当地经度大约 90E,故选 A。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逐渐减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至6.97 m2 最小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之后降低,故推测直射点到北回归线后,南移,所以答案为B。13.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 O 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l=2=22,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34甲地的地
17、理纬度是()A23.5N B66.5N C22N D90N35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22 B44 C11 D68参考答案:参考答案:34、D35、B14.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下图),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据科学观察,在 250 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 1 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害性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防治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的链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和热量B.
18、纬度和地形C.海陆位置和降水D.坡向和气温15.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A.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B.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C.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D.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栖息环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4.B 15.D【14 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图中白蚁分布区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部地势较低,分布北界纬度相对较高,但纬度更高处气温更低,不适合白蚁生存;西南部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白蚁生存,因此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B 正确;材料主要表明白蚁生存与气温有关,与坡向、光照、降水等关系不是很大。故选B。【1
19、5 题详解】投入剧毒化学药剂会加剧环境污染,A 错;穿山甲属于国家保护物种,不能食用,且B 选项并没有打破“恶性链条”,B 错;根据材料可知,白蚁危害大,资金投入大,防治难度大,开发难度大,且C选项并没有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出发,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穿山甲对白蚁的抑制作用显著,应加强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从而利用自然界食物链原理治理白蚁危害,符合人地协调的理念,D 正确,故选 D。15.某科学考察队在 12 月份沿下图的线路进行徒步考察。据此回答 1718 题。17考察途中,人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8图中盛行风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四川省 阿坝 马尔康县 中学 地理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