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即“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的决策制定行为的影响”(zeff,1978)。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充分及时,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等问题受到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进行诠释,并对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
2、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进行思考。一、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发展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意大利的短期海外冒险合伙贸易,每次航海交易结束后,执行合伙人必须向投资合伙人披露相关账目并结算损益。合伙制企业的出现、盛行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合伙制企业生成的会计信息首先必须合乎行业规范,否则不予认可,因此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是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公司制企业出现。在契约关系约束下,会计信息由企业经营者生产并交付企业所有者使用。由于所有者数量有限,所有权相对比较集中,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也非常有限。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不景气,大量企业
3、破产倒闭,引发债务风险空前爆发,企业倒闭所牵涉的债权人远比股权人广泛、因而法王路易十四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法典商业大法,国家开始以法律的形式介入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向债务人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在法律地位上确认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即会计的“报告责任”。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股权所有者更为分散,而且随着交易复杂程度提高、会计信息生成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股权所有者了解会计信息、直接监督企业经营的成本进一步加大。1720 年,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引发英国股市全面崩盘,“泡沫法案”(Bubble Act of 1720)由此诞生,确立了会计信息公开披
4、露的雏型。1844 年英国合股公司法(The Joint Stock Companies Act 1844)中关于“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ulsory Disclosure)。当今世界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最成熟的立法在美国。它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初源于 1911 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Blue Sky Law)。1929 年华尔街证券市场的大阵痛,以及阵痛前的非法投机、欺诈与操纵行为,促使了美国联邦政府 1933 年的证券法和 1934年的 证券交易法的颁布,这两部法律成为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最高法律规范
5、,也成了会计准则建设的基本依据。在 1933 年的证券法中美国首次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披露制度。1933 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并授权美国会计师协会制定会计准则,形成行业自律性规范、准则(制度)、法律制度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模式,并相继被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纵观当代世界各国证券市场莫不将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披露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形成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法“三公”原则中“公开原则”的具体要求和反映,美国的 Louis 在其着作“Other Peop
6、le s Money&How the Bankers Use It”(1933)中提到“公开原则被推崇为医治社会和企业弊病的良药。犹如太阳,是最佳的消毒剂;犹如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信息披露制度成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维护投资者的信心、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秩序重要基石。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论诠释(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使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别日益扩大,这种日益扩大的差别意味着市场参与者愈来愈处于市场信息的非对称分布之中,亦即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并且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
7、清楚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中关于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完全信息的假设与这一现实情况是相违背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分析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更具有现实性。公司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垄断供给者,他们往往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且以垄断价格出售会计信息。日益分散的所有者处于弱势地位,相对于通过个人契约的形式获得会计信息来说,信息披露制度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节约了投资者成本;再者,严格披露制度也可以制止由于信息披露的垄断性而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劣的弊端。(二)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从会计信息的产权演进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的本质是私人产品,而目前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公共产品
8、是指一个人对其进行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消费机会的一类产品,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不可分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第一个特征来看,会计信息具有可分性。会计信息的产权主体可以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角色的不同决定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明显的是公司向投资者、税务部门和政府部门以及其主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论从量的角度或质的角度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从其他两个特征来看,会计信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主要特征,即不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消费或使用,并且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消费影响其它人消费的数量和质量或者说增加消费者不会增加成本。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所有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无需付出
9、代价,公共产品的供给方无法将生产成本转嫁给信息消费者,正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使得公共产品生产者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因为他们得不到相应的费用补偿,故他们对满足公共产品需求的供应缺乏积极性,公共产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总是供应不足的,对于公共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或由政府实施管制和保护。会计信息具有部分公共产品性质,每家公司的最优选择都是少花钱少披露,向市场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就会缺乏动力。为解决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问题,对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将是不得不考虑的措施,会计信息的披露基本上采取了政府监督和管制、行业自律的方式。(三)资本市场的社会目标上市公司所处的资本市场的公平性是一个有关公共利益
10、的的问题,是各个证券监管部门关心的重要问题。只有在所有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都有的相同的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时,证券市场才是公平的。强制披露会计信息,防止对会计信息的不公平拥有,创造均等收益的信息环境,是证券监管必要一环。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思考(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主要有下面四个部分1.证券立法。在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立法方面,我国在 1993 年 4 月颁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后来又于 1998 年 12 月颁布证券法取而代之。1993 年 12 月颁布公司法,并分别就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制订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共同用来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2.会计准
11、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这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中国证监会作为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机构,制订了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解答,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个案意见及案例分析(建设中)等,并辅之以不定期发布的一些相关规范文件,对证券立法中的披露要求做出进一步的具体规范。4.审计准则体系。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 1988 年以来已颁布了三批独立审计准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披露 制度 理论 诠释 思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