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读后感.pdf
《《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读后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读后感.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读后感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读后感一个人被历史铭记,一定是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条路被历史铭记,一定是它被无数不平凡的人走过。不同于学术专著的晦涩难读,亦有异于卡尔维诺笔下的如梦似幻,李伟主编的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以饱满的哲思为骨,以详实的史料为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血,鲜活地重现了丝路的前世今生。作者下笔如暮色钟声,又兼流风回雪,绵亘千古的长河落日、黄沙走石、北风哀嚎、马奔驼鸣、兴衰荣辱、离愁别绪、纵酒高歌千种风情、万般桑田尽是跃人眼前。而其中最熠熠生辉的,是从古至今无数丝路人的上下求索。虽千万人吾往矣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有风萧萧兮慷慨赴死的英雄,
2、有一统天下推进千年文明的英雄,有叩问苍生心忧万民的英雄,有宁灭十族不改气节的英雄,有强敌外侮毁家纾难的英雄他们以血以魄留给史页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时过境迁,仍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万世芳名。但历史上,还有另外一种英雄。他们的行为初看并非惊天地泣鬼神,细品之下却觉得远非常人可及。丝路开拓者就是后者。汉武帝因内政外交,尤其是抗击匈奴的需要决定遣使去西域各国合纵连横,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一决定会促成一条名垂千古的丝绸之路。当时的人们对沿线的认知还停留在神话传说阶段,未知带来的恐惧感甚至压过了鬼怪食人传说带来的恐慌,更是谣传的神仙幽会之地那一抹旖旎色彩压制不住的。所以,这一决定无异于直接流放赐死,流放之地
3、是比烟瘴之地还要恐怖千百倍的地方。此一去必定死生未卜,众人心知肚明。时年四十九岁,知天命的年纪本应留在京城享受生活的张骞却站了出来好,我去。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自然环境的恶劣,风雨兼程的艰第 1页 共 4页辛,都没有打乱他西行的脚步,不幸的是他和随从在河西走廊一带被匈奴俘虏软禁。这一俘,便是十一年。人生有多少个十一年?何况还是与家人断绝音信,被迫生活在异族他乡,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十一年。然而他依然未忘使命,成功出逃后并没有折返回朝,而是继续前行。六十岁的老人,只带着一个随从,因仓皇出逃缺水少粮的情况下,越过了沙漠戈壁,翻过了冰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依次游历了大宛国、康居、大月氏、
4、大夏等地,两年后才得以返回长安。故土一别十三载,个中详情共与何人说。出发时两三百人的队伍,回来的唯有他和随从两人。而京都的儒生与他出走之前一样,春日打马,冬日饮雪,用整个夏秋赌书泼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他做过茹毛饮血的野人,士大夫之身的阶下囚,举头明月低头荒滩的思乡者,但也唯有他见识过天地之大,世界之悠悠,六合环宇的沧海桑田。生命已近暮年,却以耄耋之躯推进了文明进程。七年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行程依然艰苦却比较顺利。后汉朝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根据张骞两次西行采集的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信息,开通了丝绸之路。虽不吝惜笔墨却无法表达对这位丝路开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穿越丝路: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 穿越 丝路 发现 世界 中国 方式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