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五章-对流换热原理复习课程.ppt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五章-对流换热原理复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五章-对流换热原理复习课程.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章要点:本章要点: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 1。着重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着重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着重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着重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2 2。着重掌握边界层的基本理论。着重掌握边界层的基本理论。着重掌握边界层的基本理论。着重掌握边界层的基本理论 3 3。着重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结果及应用。着重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结果及应用。着重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结果及应用。着重掌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结果及应用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本章难点(ndin)(ndin):边界层理论、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边界层理论、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边界层理论、微分方程的分
2、析求解:边界层理论、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层分析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层分析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层分析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层分析(fnx)(fnx)求解求解求解求解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对流换热过程的实验求解对流换热过程的实验求解对流换热过程的实验求解对流换热过程的实验求解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对流对流(duli)换热原理换
3、热原理第一页,共53页。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对流对流(duli)(duli)换热原换热原理理 第一节第一节 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 流体与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所发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所发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是热对流与热传导联合对流换热是热对流与热传导联合(linh)(linh)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牛顿冷却公式:牛顿冷却公式:一、对流一、对流一、对流一、对流(duli)(duli)(duli)(duli)换换换换热系数热系数热系数热系数()KmWtq2D=a固体壁面温度固体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与流体温度之间温差的绝对值;之间温差的绝对值;热流密度,约定恒取正值;
4、热流密度,约定恒取正值;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简称换热系数简称换热系数,单位为(单位为()。)。第二页,共53页。二、局部换热系数二、局部换热系数二、局部换热系数二、局部换热系数(xsh)(xsh)和平均换热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xsh)(xsh)换热壁面上换热壁面上x x处的局部热流密度;处的局部热流密度;x x处的局部温差处的局部温差该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该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1.局部局部(jb)换热系换热系数数 2.平均平均(pngjn)换热系数换热系数第三页,共53页。三、换热微分方程三、换热微分方程三、换热微分方程三、换热微分方程(wi fn(wi fn
5、(wi fn(wi fn fn chn)fn chn)fn chn)fn chn)xy()xfwxxttq-=x局部换热系数局部换热系数在整个换热面上在整个换热面上(min shn)(min shn)的积分平均值为该换的积分平均值为该换热面的平均换热系数。热面的平均换热系数。x牛顿冷却牛顿冷却(lngqu)(lngqu)公式:公式:导热微分方程:导热微分方程:第四页,共53页。四、影响换热系数四、影响换热系数四、影响换热系数四、影响换热系数(xsh)(xsh)的因素的因素的因素的因素1.流体流体(lit)流动的动力因素流动的动力因素强迫对流强迫对流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无流体微团的横向脉动,法线方向
6、为导热无流体微团的横向脉动,法线方向为导热流体冷、热部分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引起,无整齐的流体冷、热部分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引起,无整齐的宏观运动,浮升力的大小是决定因素。宏观运动,浮升力的大小是决定因素。2.流体流动流体流动(lidng)的状态的状态层流层流紊流紊流过渡状态过渡状态外力迫使流体产生运动,有整齐的宏观运动,流速是外力迫使流体产生运动,有整齐的宏观运动,流速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有流体微团的横向脉动有流体微团的横向脉动3.流体的热物性流体的热物性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比热容c、动力粘度、动力粘度、密度、密度 第五页,共53页。4.4.换热壁面的热状态换热壁面的热状态换热壁面的
7、热状态换热壁面的热状态(zhungti)(zhungti)(壁温的大小)(壁温的大小)(壁温的大小)(壁温的大小)有相变有相变无相变无相变壁温高于流体饱和温度,发生汽化沸腾现象壁温高于流体饱和温度,发生汽化沸腾现象对流换热系数比有相变时小得多对流换热系数比有相变时小得多5.5.换热壁面的几何换热壁面的几何换热壁面的几何换热壁面的几何(j h)(j h)因素因素因素因素换热壁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对于流动方向的位置都会引起换热系数换热壁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对于流动方向的位置都会引起换热系数(xsh)的的变化。变化。第六页,共53页。总体总体(zngt)(zngt)分类:分类:第七页,共53页。的
8、具体函数(hnsh)关系?求取换热系数 的方法 理论解法 分析法 比拟法 相似原理 实验解法 指导实验 确定表达式 量纲分析 数值解法 第八页,共53页。五、确定对流五、确定对流五、确定对流五、确定对流(duli)(duli)换热系数的方法换热系数的方法换热系数的方法换热系数的方法分析法、实验法、比拟分析法、实验法、比拟(bn)法和数值法法和数值法1.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 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描述一般的对流换热现象,利用某一特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描述一般的对流换热现象,利用某一特定现象的单值条件,建立一个对流换热的物理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求得定现象的单值条件,建立一个对流换热的
9、物理模型,进行数学分析,求得换热系数。换热系数。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某一具体的换热现象某一具体的换热现象数学分析数学分析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单值条件单值条件 边界层方法的分析解边界层方法的分析解离散化方法的数值解离散化方法的数值解 求近似解求近似解第九页,共53页。2.2.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经验法经验法半经验法半经验法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换热系数值,再利用在该实验范围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换热系数值,再利用在该实验范围内获得的一系列内获得的一系列 值,整理成经验公式。值,整理成经验公式。根据换热现象的物理模型,用相
10、似理论找到判别一组相似的对根据换热现象的物理模型,用相似理论找到判别一组相似的对流换热现象所具有的充要条件,应用大量实验数据整理出适用流换热现象所具有的充要条件,应用大量实验数据整理出适用于某一实验范围内的准则方程。于某一实验范围内的准则方程。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某一具体的换热现象某一具体的换热现象相似理论相似理论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单值条件单值条件准则方程准则方程第十页,共53页。3.3.热量传递热量传递热量传递热量传递(chund)(chund)和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chund)(chund)的类比法的类比
11、法的类比法的类比法 将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相类比,用数学关系式将两个传递现象将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相类比,用数学关系式将两个传递现象联系起来联系起来(q li),由流体流动的阻力规律来求解对流换热规律。,由流体流动的阻力规律来求解对流换热规律。理论分析或实验测试理论分析或实验测试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类比规律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类比规律基本规律和基本假设基本规律和基本假设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现象=流体流动的阻力规律流体流动的阻力规律对流换热规律对流换热规律 第十一页,共53页。第二节第二节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写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写 简化假设:简化假设:(1)(1)
12、流动是二维的;流动是二维的;(2)(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3)(3)流体物性流体物性(w xn)(w xn)为常数、无内热源;为常数、无内热源;(4)(4)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可以忽略不计。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可以忽略不计。1 1。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连续性微分方程2。基于动量定律的动量微分方程。基于动量定律的动量微分方程第十二页,共53页。3 3。基于。基于。基于。基于(jy)(jy)能量守恒定律的能量微分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的能量微分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的能量
13、微分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的能量微分方程4 4。对流。对流。对流。对流(duli)(duli)换热微分方程组换热微分方程组换热微分方程组换热微分方程组 x x5 5 5 5。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1 1 1 1)几何条件:换热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几何条件:换热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几何条件:换热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几何条件:换热物体的形状和尺寸;(2 2 2 2)物性条件:流体的种类以及热物性参数;)物性条件:流体的种类以及热物性参数;)物性条件:流体的种类以及热物性参数;)物性条件:流体的种类以及热物性参数;(3 3
14、3 3)边界条件:流体边界面上的速度和温度等;)边界条件:流体边界面上的速度和温度等;)边界条件:流体边界面上的速度和温度等;)边界条件:流体边界面上的速度和温度等;(4 4 4 4)时间条件:过程起始)时间条件:过程起始)时间条件:过程起始)时间条件:过程起始(q(q(q(q s s s s)时刻的速度和温度等,若为稳态则没有。时刻的速度和温度等,若为稳态则没有。时刻的速度和温度等,若为稳态则没有。时刻的速度和温度等,若为稳态则没有。第十三页,共53页。第三节 对流换热过程的边界层分析求解一、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又称速度 边界层)。(研究
15、流体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发展过程,流体以U的流速沿平板流动)1。定义 流动边界层 速度(温度)梯度(t d)不等于零的流体薄层称为边界层。热边界层2。基本概念 流动边界层的厚度比板长小得多第十四页,共53页。a.层流边界层:流体呈现成层的有秩序的滑动状流动,各层互不干扰,称为(chn wi)层 流边界层。b.紊流边界层:流体质点在以平均主流流速沿方向流动的前提下,又附加着紊 乱的不规则脉动称为(chn wi)紊流边界层。c.层流底层:在紊流区内,贴附于壁面的一极薄层内仍保持层流性质,这个极 薄层称为(chn wi)层流底层。d.雷诺数Re:确定流体流态的一个无量纲参数。流体速度 m/s 流体运动
16、粘度 m2/s 几何尺寸 m层流:Re 2*105 过渡流:2*105 Re 3*106第十五页,共53页。引入边界层的原因:引入边界层的原因: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主要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主要(zhyo)(zhyo)取决于靠近壁面附近流取决于靠近壁面附近流体的状况体的状况,因为这里因为这里u u、t t变化最为剧烈。变化最为剧烈。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 流动边界层流动边界层:壁面附近流体速度急剧变化的薄层壁面附近流体速度急剧变化的薄层温度边界层温度边界层:壁面附近流体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壁面附近流体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 关键是简化微分方程组关键是简化微分方程组第十六页,共53页。
17、第十七页,共53页。3 3。边界层理论(四个基本要点):。边界层理论(四个基本要点):。边界层理论(四个基本要点):。边界层理论(四个基本要点):(1)(1)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 远远小于壁面尺寸远远小于壁面尺寸远远小于壁面尺寸远远小于壁面尺寸L L;(2)(2)边界层内壁面法线方向的速度变化非常剧烈;边界层内壁面法线方向的速度变化非常剧烈;边界层内壁面法线方向的速度变化非常剧烈;边界层内壁面法线方向的速度变化非常剧烈;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边界层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边界层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
18、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边界层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边界层 区域内,流速在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主流区流体速区域内,流速在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主流区流体速区域内,流速在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主流区流体速区域内,流速在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在主流区流体速 度梯度几乎等于零。度梯度几乎等于零。度梯度几乎等于零。度梯度几乎等于零。(4)(4)在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层流与湍流,而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极薄在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层流与湍流,而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极薄在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层流与湍
19、流,而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极薄在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层流与湍流,而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极薄 层保持层流状态,称为层流底层层保持层流状态,称为层流底层层保持层流状态,称为层流底层层保持层流状态,称为层流底层(d cn)(d cn)。(3)(3)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主流区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主流区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主流区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主流区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而在边界层内应考虑粘性的影响,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20、求解;而在边界层内应考虑粘性的影响,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而在边界层内应考虑粘性的影响,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而在边界层内应考虑粘性的影响,要用粘性流体的边界层微分方程描述,其特点是主流方向流速的二阶导数要用粘性流体的边界层微分方程描述,其特点是主流方向流速的二阶导数要用粘性流体的边界层微分方程描述,其特点是主流方向流速的二阶导数要用粘性流体的边界层微分方程描述,其特点是主流方向流速的二阶导数 项忽略而不计。项忽略而不计。项忽略而不计。项忽略而不计。4 4。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第十
21、八页,共53页。二、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分析求解简介 分析对象:稳态、二维、重力场可忽略的强迫对流换热问题。x 定解条件(tiojin):求解得,局部换热系数:3/12/1PrRe664.0Nu=第十九页,共53页。xxuxRe64.464.4=dud,或 三、边界层对流换热积分方程组及其分析求解(qi ji)1、边界层动量、能量积分方程的求解(qi ji)结果:离开前缘处的(流动)边界层厚度:热边界层厚度:平均努塞尔数:Nu=0.664Re1/2Pr1/3=2Nux Pr=1时,局部努塞尔数的计算公式为:Nux=0.0296 Rex4/5 d紊/X=0.37/(Rex)1/5 d底=
22、29.4(Xu9/u9)1/102、换热系数的求解(qi ji)3121)()(332.0axuxaxuul=Nu=0.664ReNu=0.664Re1/21/2PrPr1/31/3=2Nux=2Nux第二十页,共53页。例题:空气在例题:空气在270C270C和和0.1013MP0.1013MP压力下以每秒压力下以每秒1010的速度沿平的速度沿平 板流动,试计算板流动,试计算(j sun)(j sun)离板前沿离板前沿0.30.3处的速度边界层厚度处的速度边界层厚度d d和和 热边界层厚度热边界层厚度dtdt。另求:另求:X=1 X=1 处的边界层厚度处的边界层厚度;X=30c;X=30c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热力学 传热学 第十五 对流 原理 复习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