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之心理学.ppt
《人力资源管理之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之心理学.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手机振动或者关闭手机振动或者关闭认真听,想象情节认真听,想象情节不要打断,听下去不要打断,听下去经常复习思考内容经常复习思考内容一点要求一点要求这是你不可不知的基础人文第一节:心理学发展史第一节:心理学发展史Developing of the psychology第二节:感觉和记忆第二节:感觉和记忆Feeling And Memory第三节:智力与学习的心理学第三节:智力与学习的心理学Intellectuality and learning psychology第四节:感情与需要心理学第四节:感情与需要心理学Sensation and Requirement psycholog
2、y 第五节:性格心理学第五节:性格心理学Character psychology第六节:社会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第六节:社会和人际关系心理学Sociality and relationship psychology第七节:心理疾病与心理学第七节:心理疾病与心理学Mind disease and psychologyOverview目的和领域目的和领域目的:人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类凭借着高度的智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人类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不当也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控,促进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心理学的
3、源头是古希腊的哲学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们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们冯特(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之父,德国: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实验心理学研究室 利用“简单的任务”和“复杂的任务”两个课题对反应时间进行了测定,计算出了人的内心活动做出判断的速度。华升(华升(John Watson 1878-1958)美国美国提出“提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对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韦尔海默(韦尔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提出人在前两人的心理学上加入了新的重视整体性的观点。发表了似动
4、现象,反对构造注意学说。似动现象和格式塔理论似动现象和格式塔理论排成一列的灯泡依次明灭,光看起来就好像是朝着一定的方向运动。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奥地利精神科医生)1.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在精神病治疗,研究等领域做出贡献;2.通过释放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的东西,可以消除个人的焦虑和神经衰弱。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弗洛伊德揭示的意识构造弗洛伊德揭示的意识构造被压抑,没有表现出来仅仅是遗忘了能够意识到荣格(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瑞士)1.提出分析心理学,与其他学说的区分之一是集体
5、无意识的理论;2.提出“情结”概念: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情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抑制的反应多数情况下是由精神上的伤害造成的,有些时候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依靠遗传延续下来的、人类共同的无意识领域通过对世界各地的神话的调查,发现许多神话在故事情结及人物设置上都有相同之处。第二节:感觉和记忆第二节:感觉和记忆内心和大脑的关系未解之谜内心和大脑的关系未解之谜:1.有时候人会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救助别人,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和人类维持生命的本能是互相矛盾的。2.如果人感到“高兴”或者“悲伤”,神经系统肯定会产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同本人的意识是没有关系的。人在撒谎的时表面上可以装得镇定自若
6、,但是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肌肉会变得紧张,心跳会加快,呼吸会变得急促,血压也会上升。人们据此发明了测撒谎仪的原理。记忆的三个阶段记忆的三个阶段:感受外界刺激并输入脑中的“输入”阶段,维持这个信息的“保持”阶段以及过一段时间以后回想起来的“输出”阶段,这一系列过程合称记忆感觉记忆(瞬间记忆)时间短:视觉信息只能存储1秒,听觉信息存储4秒。记忆中的信息处理模型记忆中的信息处理模型信息感觉记忆消失类型认识短期记忆消失预演长期记忆人的五种感觉人的五种感觉1.视觉:从眼睛进入的光线刺激视网膜上的细胞;要用眼睛看点的菜;2.听觉:从耳朵进入的声波刺激耳蜗;听服务员对菜的说明;3.嗅觉:从鼻子进入的气味刺激
7、嗅觉细胞;用鼻子闻到香味;4.触觉:皮肤的感受细胞捕捉到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用手拿筷子或者叉子;5.味觉:从口腔进入的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把菜放到嘴里品味;知觉知觉定义定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零散的,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个过程就是知觉。因此,知觉是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活动。知觉受需要左右知觉受需要左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Jerome S.Bruner)和古德曼(和古德曼(Lelile C.Goodman)证明知觉过程中个人因素(主体因素)的存在,即证明知觉受到需要的左右。召集10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孩子,有的在富裕的家
8、庭中成长,有的在贫困的家庭中成长。先让孩子们看1美分,5美分,10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5种硬币。让后让他们画出同样大小的圆。结果,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画的所有硬币都比实际的硬币大,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所画的硬币币贫困家庭的孩子画的要小一些。所以认为:贫困家庭孩子之所以把硬币画的比实际画得比实际尺寸大,是因为他们对于金钱的需要更加迫切。感觉出错问题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其中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错视错视错视错视后像与间谍耳 现象眼睛疲劳是容易发生后像:眼睛疲劳是容易发生后像:看过电灯等强光源之后,即使闭上
9、眼,眼前仍然有影像,这种看像看过之后消失,但感觉仍然存在的现象称为“后像”(余像或残像)眼前有一列火车快速地通过,眼睛会看到一节节车厢闪过。这是由于列车移动的太快,视网膜来不及形成新的影响,而是感受到车的后像。只听见必要的和感兴趣的信息只听见必要的和感兴趣的信息:在喧闹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一下子听到有人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我们每个人都长着一双“间谍耳”,会有意识地只注意必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鸡尾酒效应:在聚会时,大家吵吵闹闹的谈话中偏偏听到了有人在说关于自己的话题。第三节:智力与学习的心理学第三节:智力与学习的心理学概念:概念:智力并不仅仅指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记忆力
10、,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心理学上用智商来测定人的智力。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特曼(Lewis M.terman,美国心理学家)依据生理年龄(测试时的年龄)和心理年龄(依据量表测定)来得到智商(IQ)IQ: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X1002/3的人智商在的人智商在85115之间,智商超过之间,智商超过130的人是天才,低于的人是天才,低于69的人则是智力低下。的人则是智力低下。智力发展智力发展智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还和环境的影响有关智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还和环境的影响有关学习和本能学习和本能本能的本能的4个特征:个特征:学习和本能学
11、习和本能学习心理学的开端学习心理学的开端巴普洛夫(巴普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生理学家)学习理论阐明了学习行为的原理;学习理论阐明了学习行为的原理;华生的恐惧性条件作用:华生的恐惧性条件作用:恐惧反应的产生也是学习行为的结果;恐惧反应的产生也是学习行为的结果;斯金纳:斯金纳:发现了奖和罚等外部因素对于学习的决定作用;发现了奖和罚等外部因素对于学习的决定作用;几个实验几个实验华生的恐惧性条件作用华生的恐惧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到了吃青椒就会得到奖励的道理,逐渐能够自觉地吃青椒了。突破学习的瓶颈突破学习的瓶颈许多人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只
12、提高了一些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学习的规律,只要坚持学下去,度过这个阶段,一定会迎来成绩的第二次飞跃。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尝试-错误”学习中的学习中的“顿悟顿悟”现象现象如猜谜是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灵光一闪,猜出了答案。顿悟这种学习的规律与人如猜谜是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灵光一闪,猜出了答案。顿悟这种学习的规律与人的创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创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和梅尔(Maier)以下实验证明精神疲惫也是学习的结果之一。1.把一只狗困住不让其跑掉,对它持续进行电击,接下来准备两个相邻的房
13、间。进入其中的一个房间会遭到电击。进入另一个则不会遭到电击。然后把狗放入到遭到电击的房间,狗进入这个房间之后立刻遭到电击,它大声嚎叫,但是不向另外一个房间逃跑。叫了一阵之后,狗便放弃挣扎,不动了。因为最开始被捆者的时候是跑不掉的,因此他就认为自己无法逃掉,结果就不再产生要逃跑的反应,这中称为“习得性无助感”2.有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学习,在考试的时候都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就产生一种“自己脑子笨,怎么学也不行“的无力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吉尔福特(吉尔福特(J.P.Guiford,1897-1984,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根据已知事物进行推理演绎而得出一定
14、结论的思考过程是一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根据已知事物进行推理演绎而得出一定结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种”聚合思维聚合思维“;而从一些简单的前提出发进行自由的联想,从而得出各种各样;而从一些简单的前提出发进行自由的联想,从而得出各种各样的解答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的解答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创造力必须具备的几个重要特性:1.流畅性-头脑思考要迅速;2.灵活性-具备能够自由思考的能力;3.独创性-由于他人不同的,独特的想法;4.感受性-能够敏感的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5.缜密性-能够细致地思考;IQ 测量人的学习能力,做题等能力,EQ注重测定人的联想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坚
15、韧不拔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精神。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智力记忆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行为的基础创造力测试测定发散思维能力第四节:感情与需要心理学第四节:感情与需要心理学感情:包括情感,感受以及情绪等内心的活动。情绪是指喜怒哀乐等比较剧烈的、暂时性的内心活动,这种内心活动经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心跳加快等生理上变化。情感是指相对来说不十分剧烈的,比较长时间的内心活动;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Wilian James)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Ellen Langer)先哭泣,然后感到悲伤;美国心理学家坎农(W.Gary Cannon)和巴德(P.bard)先感到悲伤,然后哭泣
16、;认为大脑先是接受到信息,然后才促使肌肉发生变化。需要需要需要是行为产生的源头,认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行为;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替代性满足“,这个方式可以使人从一时的挫折感和紧张感解脱出来,但是不能满足自己来决定自己行为的”自我决定感“心理需要基本需要生理需要社会需要自我需要爱情社会的承认独立成就优越感和支配感的满足食欲呼吸休息睡眠活动性欲基本需要需要的层次需要的层次狮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攻击猎物,吃饱后行为也就停止了;人无论吃饱了以后还是饥饿的时候都可以全力以赴的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依靠理性可以控制自己想要满足需要的行为;生理的需要本能层次上的
17、需要:食欲,睡眠等安全的需要本能的需要满足后,躲避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的需要也就产生了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一层以上都是”社会需要“,往上以他人交流相关的需要变得更重要了。被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想要被他人承认的需要,也叫”尊重的需要“对于理想实现等的需要,也称为”成长需要“马洛斯的需马洛斯的需求层次求层次衣食足而知礼节挫折的机理挫折的机理与环境相关的原因(外在原因)与自身相关的原因(内在原因)社会性阻碍丧失缺乏抑制损伤缺陷由于社会习惯等原因,人的需要、动机等受到阻碍(如学生由于学校规定而在发型、服装等方面限制等情况)之前具有的满足的状态遭到破坏,变成了挫折状态(失恋、好友转学等情况)周围的环境中
18、没有可以满足需要的对象(肚子饿了却没有食物,成绩十分优秀却没有竞争对手等情况)由于道德等原因而自己抑制自己对于满足需要的追求个人的身心等受到了损害(因为交通事故造成重伤等)个人身心的某些方面有缺陷(生来体质虚弱等情况)需要的冲突和合理化需要的冲突和合理化伊索寓言:一只狐狸看到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的葡萄,就跳起来想要摘葡萄,但是葡萄架太高,狐狸跳了很多次都摘不到,狐狸看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摘不到葡萄,于是就想”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于是放弃了。人们在做事情失败的时候,大多会找一个看起来站的住脚的理由以使自己的失败正当化。这就是精神分析学中的”防卫机制“中的一种。也被称为”合理化“心理学家佩奇对合理化
19、分类:心理学家佩奇对合理化分类:酸葡萄型:人为了从挫折带来的不快和失望中逃离出来,而主观的假定想要的东西其实是没有价值的。甜柠檬型:人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最佳的选择,并且认为这次的失败将会在今后给自己带来利益。一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由于成绩差而没有被录用,后来到了另一家公司。如果他把第一次没录用的原因归结为第一家公司的问题,就属于酸葡萄型。如果时候总是强调第二家公司的好处,就属于甜柠檬型;第五节:性格心理学第五节:性格心理学概念:性格:一个人天生就有的东西;(人的感情和意志)人格:后天学习之中得到的东西;(包括知识等内容,是人的特性)伯吉斯()和梅(R.may)学说:认为人格是一种给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