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德国高等教育历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德国高等教育历史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国高等教育历史德国高等教育历史大概脉络 n早期的德国高等教育机构 黄建如.比较高等教育 周谊、吴伟.德国教育年表n中世纪后期的德国高等教育活动n近代德国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n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高等教育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中世纪后期的德国高等教育活动人文主义对德国大学课程影响的表现:(1)古典拉丁语取代经院式的拉丁语(2)希腊语在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3)为训练和培养学术对美的欣赏以及敏捷、正确的思维方式,古代希腊和罗马关于诗歌和雄辩术方面的内容进入大学课程。宗教改革运动对德国高等教育活动的影响n2.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运动中萌发的提倡人性、崇尚自由、尊重世俗等思想由于宗教改革的兴起逐
2、渐暗淡,神学教育重新抬头,保持在大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典型:马堡大学例:在新设的大学中规定,神学、法学、医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必须以传授和论证神的存在和精神作为主要使命,“如果大学教授有悖于上帝方面的内容,无论是谁,都要被逐出大学”。宗教改革运动对德国高等教育活动的影响n神学系地位最高,拥有监视法律、医学、文学系,甚至其他各级学校机构的权力。n文学系是进入神、法、医等系的预备教育机构。n法学系地位逐渐上升,课程内容不断扩展。n医学系学生仍最少,课程内容有部分更新和扩大。近代大学的先驱n许多学者认为19世纪创立的柏林大学是近代大学的开端,但是建立于1694年的哈勒大学和1737年的哥廷根大学在
3、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区别于中世纪传统大学,并对19世纪初期创立的柏林大学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不少学者,把这两所大学视为德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近代大学的开端。哈勒大学(1694)课程方面区别于传统的中世纪大学:课程方面区别于传统的中世纪大学:n(1)首次在法学系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如骑马、击剑、外国语和一些时髦新学科)同培养国家和地方官吏必备的知识结合起来。n(2)文学系改为哲学系,并摆脱从属于高级系的地位,取得与神、法、医学系同等的地位。n虽然哈勒大学的某些办学主张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未真正贯彻到大学实践中去,但它改变了文学系依附于神学等其他专业系的传统,在课程中引进适合于当时世俗
4、王公贵族的绅士教育和近代法律知识,而且还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标志着德国大学的历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哥廷根大学(1737)n(1)形式上基本沿袭传统大学的课程结构,设立文学、神学、法律三个系,内容上注入大量与近代社会有关、直接服务于民族国家发展的实用世俗学科。n(2)文学系不再作为高深学问的预备或基础而存在,拓宽范围并趋于新兴贵族的需要,转变为开发受教育者心智和能力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19世纪德国柏林、波恩等大学的改革。n(3)法学系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通过开设大量实用性课程,使未来统治者和精英阶层在处理国家的内政外交、工商业等活动中得心应手。德国18世纪建立的大学的特
5、征n(1)大部分文学系改为哲学系,教授内容从传统七艺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转为实用的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数学、建筑学、世界史等。n(2)在法学系,新设置国际法、宪法、外交发、商法和交通法等。n(3)在医学系,内外科学、药学、产科学、生理学、解剖学进入课堂,教学从解释书本转向运用近代实验方法。教学方法n(1)“研讨班”(“讨论班”、“习明纳”)大学中少数或一部分程度较高的学生在教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对某一学术领域或课程采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轮流分工各自就某一专题组织系列报告和讨论。研讨班往往学生人数较少,基本以某一课程或具体研究领域为单位,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
6、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探索、调查和研究为目的。教学语言n(2)多种语言及现代民族语言教学 大学产生初期至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大学统一采取拉丁语教学。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普及,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开始在高等教育机构使用。不少大学由于商业交往、文化交流,引入多种现代语言。如16世纪后期,法国波尔东大学设有荷兰语教授;18世纪早期,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采用阿拉伯语传授相关科目;18世纪末期,亚当.斯密在牛津大学实用英语讲授经济学。德国近代高等教育形成的阶段划分n与法国和英国一样,德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也划分成两个阶段:(一)19世纪60年代之前 德国近代大学理念的确立与研究型大学的建立(二)1860年之后
7、技术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于研究型大学的变化第一阶段:洪堡的近代大学理念与柏林大学的创立n1.洪堡的近代大学理念具体表现:1.“通过学习和研究客观纯粹科学或学问实现主观教养”2.实现上面理念的前提:“孤独和自由”3.基本办学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柏林大学的创立与中世纪传统大学相比,柏林大学的特点:(1)哲学系为柏林大学中师资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系。(2)在各系设立研讨班和研究所第二阶段:技术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n1.工科大学 发展过程分前后两个阶段:(一)专门学院和各种高等工业学校等机构产生、发展和努力争取升格为大学阶段(二)1860年至20世纪30年代,上述机构正式升格为“工科
8、大学”,逐步取得一系列资格和权力阶段19世纪前半期德国出现的部分技术学院有关多科技术学校组织基本原则草案n1864年,各地技术学校的校长与德国技师协会共同起草,旨在发展综合技术学校,首次提出多科技术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技术官僚,还必须服务于个人或私有企业,此外,还有培养工科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问题。n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地多科技术学校相继升格为工科大学。n值得强调,工科大学不仅传授技术课程,也和研究型大学一样,设置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并在大学设置许多研究所。专门学院(special colleges)n这些专门学院多与商业或其他经济部门相关,一般由地方工商协会或商业团体资助兴办,毕业生多在
9、经济和管理部门担任管理要职。n随着专门学校规模的扩大或办学条件的改善,一部分或升格为单科大学或工科大学,或合并到其他大学之中。19世纪德国部分专门学院升格为大学的相关资料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n追求“纯粹知识”,赋予大学研究职能n大学理念与大学现实之间的脱节与矛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高等教育n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纳粹时期的高等教育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1919年普鲁士率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 重点:理念方面回归古典大学,个案方面寻求适应时代并有所突破。具体内容:改善重研究轻教育的现象;充实教育课程;改进每个教员形形色色的不统一的授课方式;统一学位,重视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的综合;学生应参
10、与大学管理。由于教师们的强烈抵制,改革中途夭折。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组织管理方面 1.为更好协调学生政策,根据1923年制定的大学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部分大学设立学生委员会(AstA)和德意志学生福利会。2.为迎合在大学中占据优势的正教授以外的教师们的要求,赋予非常勤教授、非常勤讲师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代表权,为非常勤讲师提供国库补助。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管理体制的改革 1.确立由国家监督全部教育事业的原则,并建立相应的体制。2.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权限。3.改革学校内部管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高等教育的类型 总得来说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工科大学、单科大学和
11、传统的综合大学构成德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但为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开设了不少师范学院,又诞生了若干新的综合大学。这些大学的共同特征:大多数由地方公共团体或地方政府设立,如1919年普鲁士州政府建立的科隆大学;大多建在商业、交通、产业的中心地,汉堡、法兰克福、科隆等成为大学都市。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高等教育n科学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研究重点只要是经济、军事方面,忽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魏玛共和国政府在重建“文化国家”的理念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援助,强调发展企业和大学的合作研究。纳粹时期的高等教育n通过纳粹学生同盟在大学中渗透纳粹势力n纳粹势力掌权后,通过制定官吏法、在学生中设立政治组织、实施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化、推行人种政策,大规模入侵大学。1.纳粹学生同盟发起大学内部改革 2.制定改善德意志学校和大学的过剩状况的法律引入教育一元化政策。纳粹时期的高等教育n第一人帝国教育部长赫尔.伯恩哈德.鲁斯特发布一系列教育制度一元化指令,如1935年大学行政一元化训令。thanks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