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心理-心理学复习进程.ppt
《品德心理-心理学复习进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心理-心理学复习进程.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品德品德(pnd)心理心理第一页,共55页。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1.重点掌握品德的概念,理解品德与道德重点掌握品德的概念,理解品德与道德(dod)(dod)的关系,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的关系,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研究。2.2.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3.3.重点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重点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第二页,共55页。本章主要本章主要(zhyo)内容内容:v一、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心理概述v二、品德理论二、品德理论v三、学生三、学生(xu sheng)优良品德的培养优良品德的培养第三页,共55页。第一
2、节第一节 品德品德(pnd)心理概述心理概述v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v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v二、品德的心理二、品德的心理(xnl)结构结构第四页,共55页。一、品德一、品德(pnd)的含义的含义v(一)品德的概念(一)品德的概念v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d xn)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的心理特征或倾向。第五页,共55页。(二)品德与道德(二)品德与道德(dod)的关系的关系v1.品德与
3、道德品德与道德(dod)的区别的区别反映的反映的内容内容不同不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所属所属范畴范畴不同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产生的产生的力量源泉力量源泉不同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第六页,共55页。2.品德品德(pnd)与道德的联系与道德的联系v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t m
4、en)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v(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v(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v(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用第七页,共55页。二、品德的心理二、品德的心理(xnl)结构结构v(一)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一)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v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v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jish)对客观存在的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
5、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v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等方面。第八页,共55页。v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联系的反映。v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产生(chnshng)了道德信念。了道德信念。v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
6、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第九页,共55页。v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v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验。v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zhyo)有直觉的有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情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情感等三类。感等三类。第十页,共55页。v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v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
7、困难,以实现(shxin)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v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个阶段。第十一页,共55页。v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v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和行动(xngdng)。v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第十二页,共55页。(二)品德(二)品德(pnd)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v 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
8、,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感的激发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行为感的激发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意志推动标志,道德意志推动(tu dng)人们实现道德人们实现道德行为。行为。第十三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品德(pnd)理论理论v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nirng):v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v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v三、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三、
9、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四页,共55页。一、品德发展阶段一、品德发展阶段(jidun)理论理论v(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v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他采用)。他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在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chb)奠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定了品德
10、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第十五页,共55页。1.自我中心自我中心(z w zhn xn)阶段阶段(2-5岁岁)v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及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及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zhsh)个人独立活动的任个人独立
11、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第十六页,共55页。2.权威权威(qunwi)阶段阶段(6-7岁岁)v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出绝对尊敬(znjng)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znjng)和顺和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阶段的儿童
12、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而不考虑主观动机。第十七页,共55页。3.可逆性阶段可逆性阶段(jidun)(8-10岁岁)v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规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规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xingh)行动、相互行
13、动、相互(xingh)取予的可逆特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取予的可逆特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表明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现表明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到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第十八页,共55页。4.公正公正(gngzhng)阶段阶段(10-12岁岁)v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的。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
14、系上,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德观念倾向(qngxing)于主持公正、平等。于主持公正、平等。第十九页,共55页。(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fzhn)理理论论v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并创立了杰的理论和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并创立了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手段,他和他的同事经过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手段,他和他的同事经过20多年多年(du nin)的实证研究的实证研究(即从即从20世纪世
15、纪50年年代中期到代中期到80年代年代),提出了人类品德发展的顺序,提出了人类品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及数百种特征。原则及数百种特征。v由此发现:道德思维能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由此发现:道德思维能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认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品德仅仅是社会进行道德灌输结果的传统观点。为品德仅仅是社会进行道德灌输结果的传统观点。第二十页,共55页。道德两难故事道德两难故事(gsh)法法v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
16、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pngji),他还设计了相当,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完备的评价(pngji)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v实例:实例:v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有一种可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10倍于成本倍于成本的价值的价值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
17、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一些售药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一些售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不成不成!我发明了这种药,正是要用我发明了这种药,正是要用它来赚钱。它来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v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为什么?海因茨倘若被捕,海因茨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
18、不同道德水平的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第二十一页,共55页。v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ysh),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第二十二页,共55页。水平水平(shupng)一:前习俗水平一:前习俗水平(shupng)v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biozhn),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19、。他们用来,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v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惩罚与服从为定向。v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相对功利为定向第二十三页,共55页。水平水平(shupng)二:习俗水平二:习俗水平(shupng)v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
20、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v阶段阶段3 3:以:以“好孩子好孩子”为定向为定向v阶段阶段4 4:遵从:遵从(zncng)(zncng)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向第二十四页,共55页。水平水平(shupng)三:后习俗水平三:后习俗水平(shupng)v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qunwi)(qunwi),并不把自己和这,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
21、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qunwi)(qunwi)的标准。的标准。v阶段阶段5 5:社会契约为定向:社会契约为定向v阶段阶段6 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第二十五页,共55页。柯尔伯格柯尔伯格:品德品德(pnd)发展结论发展结论v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v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v9-15岁,
22、多属习俗水平;岁,多属习俗水平;v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很少。v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v个体在某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某个阶段的推理,而同时个体在某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某个阶段的推理,而同时使用其他几个阶段的推理。使用其他几个阶段的推理。v学生的道德判断可以通过道德推理的训练得以发展,道德学生的道德判断可以通过道德推理的训练得以发展,道德两难问题是道德推
23、理训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智慧发展两难问题是道德推理训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智慧发展与其道德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与其道德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b shi)同步同步的。所以他主张,必须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能在原则的。所以他主张,必须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能在原则上进行推理的水平。上进行推理的水平。第二十六页,共55页。二、品德二、品德(pnd)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v(一)观察和模仿(一)观察和模仿v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19251925年年1212月月4 4日生于加拿大日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的曼达尔镇。1949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
24、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师从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师从K.WK.W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18251825年获临床心理学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19531953年到斯坦福大学任教。年到斯坦福大学任教。v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xn l zh lio)(xn l zh lio)问题。问题。19581958年以后与他的博士研究生年以后与他的博士研究生R.HR.H沃沃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以后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以后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调认知过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化和自我调节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 心理 心理学 复习 进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