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性传播疾病.doc(1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一单元总论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重点章节总论病毒性肝炎 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 霍乱 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 疟疾 梅毒 淋病考什么?(1)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2)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3)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4)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5)影响流行过程因素(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7)诊断的主要方法(8)传染病治疗(9)传染病主要预防方法重点内容(1)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及含义(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
2、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及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鼠疫和霍乱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等25个病(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10个病感染的含义A.病原体侵人人体的过程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
3、式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答疑编号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一、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一)病原体被清除(二)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三)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四)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后为健康携带者;显性感染后,为恢复期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五)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化,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
4、性免疫反应,应称为A.健康携带者B.潜在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不典型病例答疑编号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答疑编号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答疑编号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潜伏性感染意义A.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D.
5、病原体侵人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答疑编号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男性,30岁,结核菌素试验1:2000弱阳性,而无结核症状,体征及X线发现A.病原携带状态B.重复感染C.潜在性感染D.显性感染E.既往有过感染答疑编号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 男性,20岁,无任何不良反应,体检时,发现血清HBsAg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A.既往感染过B.显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E.重复感染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
6、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答疑编号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四、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B.病原体、感染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病原体和环境答疑编号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气象、生态等。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均可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有决定性的影响。六、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一)有病原体(二)有
7、传染性(三)有流行病学特征(四)有感染后免疫力七、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答疑编号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八、传染病的治疗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二)治疗方法1.一般及支持疗法:包括隔离、消毒、护理、心理治疗;合理饮食、补充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等2.病原(特效)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疗法5.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九、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传染病报告2.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
8、单元常见疾病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大纲要求:1.病原学 (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丁型肝炎病毒(5)戊型肝炎病毒 2.流行病学 (1)各型肝炎传染源(2)各型肝炎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 3.临床表现 (1)急性黄疸型肝炎(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慢性肝炎(4)重型肝炎(5)淤胆型肝炎 4.诊断 (1)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病原学诊断 5.治疗 (1)慢性肝炎(2)重型肝炎 6.预防 (1)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 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最难点是什么?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的临床分度及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
9、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项特点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答疑编号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 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答疑编号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助于A.病原学诊断B.流行病学调查C.评定传染性大小D.确定抗病毒治疗措施
10、E.判断预后答疑编号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答疑编号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答疑编号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而HBV-DNA为最敏感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指标。“小三阳”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期(二)传播途径
11、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 粪一口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 丙型肝炎 输血及血制品 戊型肝炎 粪一口 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潜伏期B.黄疽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答疑编号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答疑编号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 (三)人群易感性三、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一)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三)慢性肝炎(四)重型肝炎(五)淤胆型肝炎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
12、。(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1)类似感冒: 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等。3)肝功能主要ALT升高。4)持续57天。2.黄疸期: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2周左右达高峰。各项肝功能明显异常。肝、脾可轻度肿大及触叩痛。持续26周。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各项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持续12个月。(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病程多在3个月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24月。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A.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
13、染D.病毒携带者E.病毒清除答疑编号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A.2个月B.24个月C.5个月D.半年E.半年答疑编号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三)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甲肝及戊肝可治愈不转慢性。临床表现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数年、数十年迁延不愈,亦有表现为多次急性发作者。慢性肝炎分度1.轻度: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肝脾可有轻度肿大,肝功能1或2项指标轻度异常。2.中度: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3.重度:明显或持久的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ALT和/或
14、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病程久者血清白蛋白减少,脾可肿大,面色发暗,尚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B超可发现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增加,有向门脉高压发展可能。如不尽早清除病毒,则可发展成肝硬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慢性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亚急性重型肝炎答疑编号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慢性活动性肝炎确诊依据是A.病程超过半年B.肝功能异常C.血清球蛋白增高D.自身免疫抗体阳性E.肝穿组织可见碎屑状及桥状坏死答疑编号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慢性肝病时血清球蛋白升高原因是A.白蛋白合成减少B.氨基酸吸收障碍C.肝脏清除来自门脉抗原物能力下降D.体液免疫能力增强
15、E.球蛋白破坏减少答疑编号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A.ASTB.ALTC.AKPD.-谷氨酰转肽酶E.乳酸脱氢酶答疑编号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四)重型肝炎(肝衰竭)几种重型肝炎的异同点临床表现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重型肝炎 同型病原肝炎病史 + 病情加重时间 起病2周内 起病15天至24周内 度以上肝昏迷 出现早(病初) 出现晚 出现晚 肝浊音界缩小 + 病理 大块肝细胞坏死(大于2/3) 亚大块肝细胞坏死伴增生(小于1/2) 慢性肝炎基础上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 高度乏力、纳差 + +
16、+ 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molL(1mgdl)以上 + + + 出血倾向 + + +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 + + 重型肝炎按新标准又分为:(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2)慢性肝衰竭: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五)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临床有全身皮肤瘙痒及大便颜色变
17、浅或灰白生化符合梗阻性黄疸四、诊断急性肝炎诊断标准:有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肝大并有压痛和叩痛,轻度脾大;血清ALT升高。血清胆红素17.1molL,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否则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既往无同型病原肝炎病史;起病2周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昏迷度以上而能排除其他原因;高度乏力、纳差,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molL(1mgdl)以上;有肝浊音界缩小和皮肤、黏膜或穿刺部位出血点或淤斑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亚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
18、明显,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9molL,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三点中的两点可以诊断: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包括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半年以上;无临床肝病史(隐匿发病的慢性肝炎),但具有慢性肝病体征和(或)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1.女,40岁,既往健康。5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恶心、食欲不振伴尿黄,明显乏力。实验室检查:ALT 740 uL,TBil 58molL。该患者诊断应考虑为A.淤胆型肝炎B.急性黄疸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答疑编号7:针
19、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 2.男性,44岁,发现HBsAg阳性9年,ALT时有增高(慢性肝炎基础)。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龈出血,近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ALT 176 UL,TBIL 432 molL,PT 38秒(对照13秒),该患者应诊断为A.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B.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D.乙肝后肝硬化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答疑编号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3.重型病毒性肝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D.肝素样物质增多E.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答疑编号9: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传播 疾病
限制150内